對面樓有一位鄰友,生了2個女孩,我覺得她帶女娃的方式,的確很不一樣。有一天,這位鄰友下了樓,坐在石板凳上,她的2個女孩分別是2歲和4歲。這倆小孩在樓下獨自玩耍,媽媽根本不用怎麼管孩子,算是一種放養的方式吧。
不知道你們說的“窮養兒子”,會不會是另一種情景?
因為女孩子比較聽話,不怎麼打鬧,只是安安靜靜地玩。有時會玩一會兒沙子,沒過多久,就上了樓,回家了。像這種整個帶娃的方式,是安靜而和善的。
另一個鄰居是一位是老爺爺,一個人帶著2歲大的孫子,爺孫倆,一整天也是在樓下玩耍,但是很不一樣的就是:老爺子帶孫子是追著跑的,像放鴨子一樣。
老爺子在後面追著喊:“你又要去哪裡啊?我跑你不贏啊,不要跑了。”
老爺爺氣㖇吁吁,和孫子相隔的距離是5米多遠,想抓住孫子,根本沒用。於是老爺爺就喊了另一位鄰居,“你幫我抓住他,我實在跑不動了。別讓他亂跑,這到處都是車子。”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帶娃問題,帶男孩子和帶女孩子,讓我感到最大的差別就是:女孩文靜,好帶;男孩好動,太能“折騰”了。相對來講,帶男孩付出的精力要更多。
“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話可能放在現在,按我的理解,我覺得會讓孩子得到不公平的“待遇”。
比如,有個同學的兒子,他爸爸給他報了街舞班,以讓孩子有一個積極陽光的性格,那麼學學街舞也是不錯的。但如果按窮養兒的說法來帶孩子,女娃可以花費一筆學費去學鋼琴,而男孩,則不可能在家裡放牛對麼?
生男生女都一樣,養育兒女更要平等對待,這樣對孩子們會更好一些。因為在0-6歲之間,千萬別區分對待孩子,因為會讓孩子學到這樣的一個“偏見”,會導致孩子們在長大以後,待人接物也會區別對待,同樣地,也會秉承家裡的育兒傳統。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改善一下。
特別是3-6歲的孩子,在一胎和二胎的問題上,他們都會有“爭寵”的心理,比如,你給孩大寶2個桔子,二寶也想要2個桔子,而你只給1個。就像窮養兒,富養女一樣,在物質不要區別對待,不然會落得一個“重女輕男”的名號。
3-6歲的孩子,對於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著非常敏銳的感知力,他們都渴望得到家長最溫暖的呵護。而家長或有一些父母啊,就要給男寶和女寶提供一樣的“物質”,不斷挖掘孩子的興趣所在,然後把孩子的興趣發展成為他們的“專長”,說不定以後還能發展成“飯碗”。
比如小潔的兒子很喜歡畫畫,因為家裡的2個姐姐要學鋼琴,花費較大。所以小潔的5歲兒子就沒有延續這個興趣,只是根據幼兒園的美術課學,教什麼學什麼。而畫畫也需要給孩子一定的“物質基礎”。
如果問有什麼育兒標準?那我覺得建議粉絲們按照孩子的內心需求,然後衡量一下並滿足他們。窮養兒,富養女,這個說法,可以換成窮養兒,窮養女;富養兒,富養女。有錢多花,沒錢少花,不亂花就行。
(喜歡這篇育兒文的家人們,記得關注+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