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曾言:“廉頗聞之,肉袒負荊。”亂世之中,群雄迭起,四方英雄齊登場。春秋戰國之際,負荊請罪傳為佳話,致廉頗及藺相如家喻戶曉,留名青史。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許多非常經典的故事,負荊請罪便是其中之一。相信每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都曾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基於這一原因,人們對廉頗和藺相如,也十分熟悉。
可除負荊請罪外,人們關於廉頗、藺相如的瞭解,卻少之又少。長平之戰後,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更是不為人知。那麼,除負荊請罪故事外,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糾葛?長平之戰後,他們兩人又面臨著怎樣的結局呢?
透過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進行了解可知,廉頗是趙國當中的一位猛將,因廉頗的存在,趙國軍事實力明顯強於其他國家,許多國家在攻打趙國之前,也會因忌憚廉頗而選擇放棄。
對於野心勃勃的秦國來說,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向東擴張自身領土,在這種情況下,趙國自然而然成為秦國繼續擴張的阻礙。雖秦國曾幾次三番,想要將趙國一舉擊敗,可礙於廉頗的存在,秦國並不敢貿然行動。
可對趙國而言,即使軍隊之中有著廉頗坐鎮,他們仍對秦國有著一定的畏懼之心。通過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可知,透過變法的幫助,秦國已然成為七國當中最為強悍的一個。儘管趙國軍事實力較強,可若正面與秦國對抗,將勢必遭受秦國方面的沉重打擊。
曾經,秦王向趙王提出,非常想要趙國寶物和氏璧,為了得到和氏璧,他也願意用15座城池交換。儘管15座城池的條件非常誘人,可在趙王看來,秦國斷然不會用15座城池,換一塊小小的玉璧。無奈之下,他們只能表面答應秦國的請求,再請大臣暗中思考其他方法解決此事。
當時,藺相如接到趙王之命,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拜見秦王。作為一位聰慧的臣子,藺相如以巧妙的方法,使和氏璧完璧歸趙,成功化解兩國之間針鋒相對的矛盾。
此外,在澠池會上,藺相如更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為趙王挽回面子,避免趙王繼續遭秦王喝斥。在這種情況下,趙王自然對藺相如非常信任,進而將其提拔為上卿。
在當時的趙國中,藺相如的地位已然超過了許多軍功赫赫的將領,見此情景,名將廉頗心中便有著許多不滿之情。在他看來,藺相如並非武將,無法帶兵作戰,可僅憑三言兩語,便能獲得如此高的職位,顯然不合常理。
在這種情況下,廉頗經常會暗中找藺相如的麻煩,而藺相如則事事躲避廉頗,避免與其產生正面衝突。
曾有人詢問藺相如,為何會躲著廉頗,畢竟他的官職要比廉頗高上許多,可藺相如卻認為,他並不是害怕廉頗,只是不想兩人爆發矛盾,若是兩人能夠攜手共同努力,趙國的實力,必將有著更高水平的提升。
當廉頗聽聞藺相如的這番話語後,內心羞愧不已,而後,他便揹著荊條,找到藺相如賠罪,為自己此前的莽撞行為道歉。自此之後,廉頗與藺相如攜手合作,幫助趙國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這也使得趙國始終是秦國不敢貿然進攻的物件。
然而,在趙孝成王上位之後,秦趙之間卻爆發長平之戰,此次戰役中,兩國僵持不下,雙方軍事實力均嚴重銳減。
為贏得這場戰爭,秦國向外散播謠言表示,秦軍所害怕的將領是趙括,而非廉頗。在這種情況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便頂替了廉頗的位置,受此情況影響,趙國大敗,廉頗亦受到沉重打擊。
在長平之戰爆發之時,藺相如垂垂老矣,當時,雖藺相如勸說趙王不要聽信秦國謠言,可趙王卻並不在意廉藺相如的勸誡,這也使得藺相如在極為痛苦與自責的情緒中,因病逝世。
在此後的日子裡,新任趙王以各種方法排擠廉頗,為保住性命,廉頗便只能逃往其他國家。在定居魏國時,廉頗曾希望新任趙王能夠重新重用他,可在這樣的漫長等待中,廉頗卻始終未能等來趙王的召回。
在抑鬱困頓的情緒內,廉頗淒涼地離開人世,結束傳奇的一生。
結語
從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中便能感受到,亂世之中,並非所有英雄,都能收穫圓滿結局。受特殊情況的影響,部分英雄雖有著偉大的抱負,卻難以施展,最終只能抑鬱而終,成為世人心中永恆的遺憾。
雖在社會發展程序中,我國早已擺脫此前的戰略局面,並實現和平發展。相信在瞭解過廉頗、藺相如等英雄人物的悲劇故事後,我國人民也將汲取一定的經驗教訓,避免此類悲劇再度上演。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