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的11月17日,一個將才出生在湖北咸寧的一個貧窮家庭裡,此人便是黃永勝,原名黃敘全。咸寧這個地方雖然貧窮,但是風氣特別好,這裡特別重視教育,俗語說得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此,黃敘全也曾讀過幾年書,算是那個時代的半個文化人。
除了重視教育,咸寧當年還是革命風潮的盛行之地。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武昌起義,知道武昌是湖北的重鎮,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地區之一。巧的是,咸寧和武昌之間,歷代的交通都很便利,這裡自古就有官道相通,後來又通了火車,從咸寧坐上火車,經過一兩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武昌。所以,出生在咸寧的黃敘全,坐擁著天時、地利、人和,革命的火苗從小就種進了他的心裡。
1927年4月12日,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殘忍殺害共產黨,製造“四一二”事變。共產黨人的主要人物不得已開始向武昌轉移陣地,一起轉移到武昌的還有當時的國民黨左派,即傾向革命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同年6月,黃敘全離開家鄉咸寧,也來到了武昌,時年17歲的他,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招兵的人為什麼選中了年紀這麼小的黃敘全呢?原來黃敘全身體素質好,腦瓜子靈活,按他長子後來的說法,就是南人北相,長得高大健壯。
同年的8月1日,黃敘全勇敢地投入到了我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憑藉著他靈活機動的作戰能力,為起義戰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深受我黨領導人的器重。
當時黃敘全加入軍事訓練的時間,還不到兩個月,為什麼就已經熟練掌握了射擊和格鬥等技能呢?他加入的明明是國民革命軍,怎麼參加了我黨領導的起義呢?
原來,當時的國軍第二方面軍深受我黨的影響,又有正規軍的訓練經驗,而黃敘全本人有著明確的奮鬥目標和堅定的革命鬥志,他參軍並非是為了吃糧,自然也不允許自己在軍隊混日子,所以,黃敘全一進部隊開始,就一直堅持艱苦訓練,努力提升自己的戰鬥水平。
南昌起義之後,起義的部隊開始南移,黃敘全隨軍到了湖南,在這裡,他遇到了正在籌劃湘贛秋收起義的毛主席。同年9月,在秋收起義中表現出色的黃敘全,以果斷、勇敢、堅定的戰鬥精神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
革命的道路總是艱難又曲折的,秋收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是,革命的信念卻在人們心頭越發堅定。黃敘全有幸加入到了毛主席率領的隊伍,轉移到了三灣地區。
就這樣,黃敘全在17歲的年紀參軍,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已經接連參加了我黨領導的兩次戰火紛飛的實戰,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規模都很大,在歷史上知名度極高。這個特殊的經歷,顯然是黃永勝革命資歷的重要篇章之一。
因為敵人過於強大,我黨在秋收起義中受到了重創,殘餘的部隊到達三灣地區之後,編制和指揮系統都需要重新整合和改編,有一部分人害怕革命的艱苦,勝利的漫長難以等待,開始軍心動搖,有了退卻的思想。
強扭的瓜不甜,堅持革命需要堅定的意志。毛主席見眾人議論紛紛,也不願意為難大家,就召集軍隊裡剩餘的所有人,給了將士們重新選擇的自主權,願意繼續跟隨部隊的就留下來,想退伍回家的也不阻攔,部隊還會發一些路費。這話一出,有些人便選擇了回家這條路。
剛剛加入共產黨幾個月的黃敘全,卻絲毫沒有害怕過槍林彈雨,他說,他願意為了革命事業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革命的路上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他也會堅定不移地跟隨部隊走下去。就這樣,黃敘全成了跟隨毛主席井岡山的那批人中的一個,在後來很長時間裡,都很受毛主席的器重。
就在毛澤東率領共產黨上井岡山的時期,剛剛改編的紅軍遭到了國民黨軍的偷襲。黃敘全被任命為班長,主動反擊並且成功擊退敵人,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嘉獎。
眾所周知,當年大多數人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叫錯別人的名字更是不足為奇。黃敘全被大家叫成了黃敘錢,於是便有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當時的毛澤東在紅軍中是委員的職位,他聽到對方叫黃敘錢,便問是“哪個敘字哪個錢呀”,又開玩笑地說道:“敘錢,敘錢,革命戰士不應講錢嘛!我看你打仗是把好手,就叫永勝吧!帶領我們的隊伍永遠打勝仗!”從此便有了黃永勝。也許正是借了毛主席的吉言,黃永勝將軍後來成了紅軍中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
當時上井岡山的紅軍,除了毛澤東、黃永勝,還有林彪,毛澤東把黃永勝安排到林彪的部隊去了。林彪和黃永勝這兩個將軍,都來自湖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有著同樣革命志向的兩人,自然是惺惺相惜,很快打成一片,後來,黃永勝成了林彪手下最得力的部將。
眾所周知,林彪出身於黃埔軍校,是共產黨內難得的正規軍出身的軍人,打起仗來,那是井井有條。林彪好出奇謀妙計,作戰靈活,無論是預先規劃戰略的能力,還是臨時應變的能力,都是一流的。
黃永勝作為半個文化人,和林彪一樣屬於軍事天才,喜歡謀定而後動,並且在作戰過程中勇敢、果斷,絕不拖泥帶水。因此,林彪也有意栽培這個小老鄉。在林彪的提拔下,黃永勝起步就是連長,一路高升,後來成了師長。
萬事開頭難,在紅軍開闢各大根據地的時期,自然是最難的,需要打許多硬仗,黃永勝率部打了許多勝仗,為贛南閩西的根據地開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國民黨連續五次對剛剛起步的紅軍力量進行圍剿,我軍將士就得一次又一次地發起反“圍剿”的戰役。黃永勝所在的紅一軍團,不但參加了所有的重要戰役,而且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能征善戰的黃永勝又是所有指揮員中能量靠前的一個。
漫漫長征路,在湘江等重要戰役中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林彪,負責指揮紅一軍團,而時年25歲的黃永勝,沉穩智慧又敢打敢拼,是林彪麾下第三團的團長。
哪裡需要,我就去哪裡。領導安排我去打先鋒,我就勇敢熱血地向前;組織要求我殿後,我就沉著冷靜地殿後。無論是負責阻擊敵人,還是在陣地上與國民黨軍隊周旋,黃永勝都完成得很出色。
慘烈的湘江戰役,沒有打垮黃永勝領導的第三團,在一系列的勝戰之後,第三團反而發展得更加壯大了。一部《星火燎原》,一枚中華蘇維埃紅星獎章,見證了黃永勝在蘇區時和長征時的勝利。
紅軍到了遵義,黃永勝依然還是在林彪手下擔任第三團的團長,只不過紅一軍團的名字變了,改編之後,林彪的部隊被稱為前敵司令部第一軍團,後又改為前敵司令部第一縱隊,而第三團也成了後來的第三大隊,團長成了大隊長。
兩次佔領遵義、四次渡過赤水、勇渡烏江、進軍貴陽、勇過金沙、強戰瀘定,在諸多的戰役中,黃永勝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績。
鑑於此,林彪也對黃永勝高看一眼,甚至於竟然命令他的軍團指揮部,跟隨著部下黃永勝的隊伍行動。得到林彪高度信任的黃永勝,年僅26歲就被提拔為師長,負責林彪軍團的第四師。黃永勝還當過右路軍第二師的師長。
紅軍到了陝北,紅一方面軍清點人數,一共是8000餘人,分為三個縱隊,其中有1000人左右歸黃永勝帶領,可見黃永勝點兵,也是多多益善。
抗日戰爭時期,黃永勝在平型關戰役中做過貢獻,他負責開闢的抗日根據地是晉察冀地區,收效顯著。後來,林彪受傷嚴重,不得已暫時離開部隊,去國外治療,黃永勝便成了聶榮臻的部下,在聶榮臻手下當過冀遼熱軍區的副司令員,後又升為司令員。
再後來,黃永勝被組織安排去了東北。不久之後,林彪作為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後來的第四野戰軍司令,黃永勝又成了林彪的部下,先後參與攻打四平、松遼,遼瀋、平津、衡寶。黃永勝還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以及當年的夏、秋、冬三季攻勢作戰。
進軍華南,佔領兩廣,黃永勝一路隨林彪的東北野戰軍作戰,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他智勇雙全,軟硬兼施,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廣西數百年的匪患問題。
在此期間,黃永勝當過第四十五軍的軍長,也當過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還當過第八縱隊的司令員。
遼瀋戰役之後,黃永勝作為第八縱隊的司令員,率部過山海關,指著關內說,單靠他們四野的戰鬥力,就足以和蔣介石一爭高下。黃永勝的這番話,也不全是吹牛。蔣介石也說過,錯過了林彪,使他錯失了天下,黃埔軍校培養出無數的軍事人才,加上蔣校長自己,也沒能打贏林彪將軍。
據說,在東北決戰的前夕,程子華曾經建議林彪撤掉黃永勝司令員的職位,理由是對方有作風問題。林彪將軍卻說,能夠打勝仗的常勝將軍最難得,黃永勝將軍在遼西戰役中三次取得大勝,僅僅花了半個月時間,就以兩萬五的兵力殲滅敵兵一萬六,是黨和人民的大功臣,現在又是用人之際,就不要計較那些小細節了。
黃永勝帶兵很有一套,他說管理部隊就像製作木桶,教育工作相當於把木板刨光刨平,管理相當於在木板外圍上竹箍,二者不可缺一。
黃永勝將軍認為,細節決定成敗,作為領軍人物,士兵們的衣食住行都要管,將軍要關心士兵有沒有吃飽,衣服穿得舒服嗎,睡得好不好,只有這樣,士兵才能更好地打勝仗。
黃永勝曾經告訴部下,行軍中要注意勞逸結合,掌握好時間,讓戰士們更好地保持體力。他還說,不同的兵種,不同的分工,不需要搞形式主義的公平,不應當同時起床,大部隊行動,也不應該一起出發,而是由指揮員精確計算好各自的出發時間,讓大家井然有序地出發。
解放之後,長期跟隨毛澤東打仗,以學生自居,深受主席信任的林彪,職位一直很高。建國初期,為了穩定南方的局勢,林彪帶著黃永勝等部下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在組織和老領導的提拔之下,黃永勝成了黨委第一書記,當了廣州軍區司令員。因為林彪多病,黃永勝實際是主持工作的,1955年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又是中央候補委員,在45歲就走上了人生巔峰。
身材高大魁偉的黃永勝將軍,他的一生,確實對得起毛主席給他改的名字。直驅中南、橫掃八桂、強渡海南,這位人稱“中南王”的將軍,鎮守南疆近20年,可謂是英名遠播。
黃永勝原本不過是一個放牛娃,卻在十年之內憑藉軍功一步步升任為師長,又以數十年戰功升任總參謀長,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穩。楊成武將軍曾說,他當過團政委,當過軍事幹部,而黃永勝卻是一級一級打上來的,非常難得,這一點讓他非常佩服。
黃永勝打仗挺厲害,為人也很隨和,沒有官架子,處理事情,也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他常常告誡自己手下計程車兵,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紀律嚴明,遵守黨的規章制度,不拿人民群眾的一根線,也不許佔公家的便宜。
黃永勝作為將軍,手下有內勤人員和警衛員,有一次,一個剛借調過來的內勤人員不懂事,慫恿手下另一個同事一起打了一顆棗樹上的七八斤棗子,被黃永勝撞見了,要求幾個工作人員把剩下的棗子上交總參服務處,並讓他們補上吃掉的棗子錢,併為此進行自我批評。
廣州軍區有個政委再娶,後妻帶了一個女兒,有人寫信說這個政委和繼女有問題,軍區專案組前去調查,該政委被下令逮捕。黃永勝剛好路過,聽說了此事,重審此案,從細節中問出端倪,發現是另一個領導串通他的繼女,誣告這個政委,最後,還了該政委清白。
某個某師級幹部被揭發生活腐化,被開除黨籍,黃永勝聽說了這件事,有些疑惑,在他的印象裡,這個幹部為人本分、工作積極,懷疑其中有誤會。後來,黃永勝親自去視察,認為辦公桌上有玻璃是大多數幹部的常態,地板打蠟是為了延遲使用壽命,這些都算不上資本主義作風。
黃永勝很喜歡親自去視察部隊,面對“搗蛋兵”、“刺頭兵”,他總是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幫助他們發憤圖強,成長為“五好戰士”。
黃永勝打仗很拼命,卻不是一個老古董,建國後,有了閒暇時間的他,愛上了跳舞,經常進出高階歌舞場,樂而忘歸。他認為,做人就是要活得瀟灑一點,太拘束了很累。
有一次,黃永勝在部隊的籃球場拉電燈跳舞,董必武知道了很生氣,召開黨小組會給予批評,黃永勝連忙求情,保證不會再犯,但是,董必武走後,他又忍不住再三流連舞場。
林彪認為,黃永勝是那種小節有虧的人,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在戰場上曾經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
黃永勝因病去世的最後一天,重新穿上了當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穿的55式軍裝,完成了他最後的一個願望,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毛主席認為,黨和人民的戰士,應當視金錢如糞土,但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解放戰爭勝利以後,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成了重中之重。
黃永勝的長子黃春光,原名黃純光,小名“冬洞”,因嫌純字不好寫,改為春字,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沾了光,憑藉自己踏實肯幹的毅力,以及出色的商業頭腦,一度成為富甲一方的有錢人。
1968年,黃春光畢業,趕上社會主義的紅利期,被分配到空軍工作,後又轉業到地方,輾轉於幾個國營工廠,也擔任過廣東韶關某廠的副廠長。沒錯,黃春光的以上工作,都是服從組織分配的結果。
黃春光認為,自己離開北京到廣東,多少是有點委屈的,好在自己的領導是正直的“南下幹部”,出於其父的人際關係,對他照顧有加。
八十年代,黃春光又下海經商,開了貿易公司,生意紅火,賺了很多錢,名下有多輛車子。黃春光認為,自己是作為一名最普通的老百姓白手起家的,期間經歷了很多辛苦,但最終取得了成就,是個身價不菲的好商人。他說,如果黃永勝還在位,也許他可以得到很多資源和人脈,可以拿著白條經商,也可能輕而易舉地成為院長和衛生部長。
黃春光說,他的晚年過得還好,父親黃永勝保外就醫之後,他作為家裡的長子,曾經去照顧父親。1983年,父親黃永勝去世,臨終告訴黃春光,他相信黨最終能正確評價歷史。黃春光還提到,有年輕的網友自發建了黃永勝的紀念網站,對他的父親表達了敬重之情,他很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