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13歲登基,在位42年(前期劉太后垂簾聽政12年,實際執政30年),是北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這42年間,北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名人輩出,除了在西北邊境與西夏發生過區域性戰爭、國內發生過兩次小規模農民起義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平穩定,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創造一個政通人和、繁榮昌盛的時代,需要雄才大略君主的勵精圖治,需要忠於職守重臣的精心治理,需要朝廷上下官員的團結一心,更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威震四方。
縱觀仁宗時代,天子平庸懦弱、大臣結黨營私、軍事腐朽無能,完全不具備上述創造盛世的這些條件。
但是,上述的這些條件並非是必要的條件,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像漢武帝那樣,在位55年,發動對外戰爭竟達44年之久,長年的征戰使得國庫空虛、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國家最後呈現衰敗的景象,還談什麼發展呢!所以,仁宗雖然平庸無能,但他遇到一個不一樣的時代環境。
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父親真宗與遼簽訂的“澶淵之盟”,讓他享受到了國際和平的“紅利”。雖然與西夏有過區域性戰爭,國內也平定了幾次小規模的農民暴動,總體上還是以和平穩定為主基調的。
其次,從前期太后垂簾聽政的政績來看,推動了國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盛世的基礎。
太后劉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她出生卑微,年少時嫁給四川成都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後來跟著丈夫來到帝都開封發展,開始並不順利,生活舉步維艱,龔美甚至都有將劉娥賣掉的想法。後來,劉娥主動到街頭賣藝(打鼗鼓,類似現代的腰鼓)吸引了不少觀眾,也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她被當時北宋的太子、後來的宋真宗趙恆一眼看中,從一個街頭賣藝女一直做到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完成了常人難以做到的高難度逆襲。劉娥的成功一方面有真宗的喜歡和庇護,更重要的是她自身的努力奮鬥,據說她到宮中就開始看書學習各方面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真宗迷戀道教不理朝政後期,基本上都是劉娥主政施行國家方針政策的。
所以,垂簾聽政時期,劉太后駕輕就熟,創設諫院、澄清吏治、重視水利、發行交子、完善科舉、興辦州學等,不僅恢復了真宗前期時代的發展勢頭,還為仁宗慶曆盛世奠定了基礎。
劉太后執政的12年間,號令嚴明、恩威天下,她的政治才能和政績決不在其夫真宗和其子仁宗之下。
再次,從朝廷群臣參政議政的政治生態環境上看,是政令暢通、決策民主、執法公正、言論自由的清明時代。宋朝推行修文偃武,發展文官、抑制武將,到了真實時期,擴大科舉選才力度,形成了皇帝與士代表共治開下文官政治局面。到了仁宗時期,文官政治體系更加完善,敢於當面直諫、闡述不同政見、發表逆耳忠言等參政議政的氛圍達到了頂峰。
這三個方面,為仁宗時期創造太平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第三點,應該是仁宗一手扶植起來的局面。
宋仁宗趙禎,是一個把“仁”發揮到極致的一代明君,主要表現有:
宅心仁厚,以包容之心對待下屬
作為獨居九五之尊的最高統治者,可謂一言九鼎。但他主動限制皇權,開門納諫。嘉佑六年,蘇轍參加制舉科殿試,在試卷裡寫道:“我聽說宮中美女眾多,皇帝天天在宮中與美女飲酒作樂,不關心百姓疾苦,也不上朝與百官討論國家大事。”這種在皇帝閱卷考試中竟然敢寫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語句,是犯殺頭之罪的。結果仁宗不但沒生氣,反而決定錄用他,他說:“我設立科舉,就是要重用敢於直諫的人。”
仁宗寵愛的張貴妃想給自己的叔父謀一個好的職位,諫官包拯認為此人不勝其職予以駁回,仁宗為回去跟愛妃有個交待,退而求其次讓其外放到下面做節度使,包拯仍不同意。仁宗不高興地說:“節度使只是個粗官,你這麼認真計較幹什麼?”包拯說:“想當年,太祖、太宗也曾做過節度使,怎麼能說是粗官呢……”說著便引經據典,越說越激動,竟然唾沫都噴到了仁宗臉上,仁宗最後沒辦法只能作罷。
仁者愛人,以惻隱之心體貼身邊之人
仁宗始終懷著一顆悲憫、寬恕、體諒的心對待每一個人。在宮中用餐時吃到一粒沙子,他提示身邊人不要聲張,不然皇宮廚子要遭殃;一次外出,仁宗想喝水,卻發現長長車隊沒有一個車子帶水的,他一直忍著不說,到回家才向皇后要點水大口大口地喝起來。皇后問他為什麼不說,他說:“我說了,今天安排出行的人要被治罪,犯不著為這點小事而懲罰別人。”有一次,他回宮在太和殿發現一醉漢躺在臺階上,知道是翰林學士石延年後立即叫隨行人員不要驚動,他的隊伍繞道而行。
克己復禮,以慎獨之心約束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宗一生節儉,不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即使偶爾想吃燒烤、喝羊湯,也不讓後宮去安排,擔心宮裡為了他夜夜殺豬宰羊。
他的皇宮夜生活不多,不象有的皇帝夜夜歌舞昇平。有時候,侍從問:“為何宮外京城夜夜燈火輝煌、載歌載舞,而宮內卻冷冷清清?”仁宗說:“正是有了我們的冷冷清清,才能保障他們的歌舞昇平啊!”
宋仁宗在位期間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業績,但他以“仁”治天下,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發生大的暴亂,受到群臣和百姓的愛戴,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
然而,任何事物都會有兩面性。仁宗無為而治創造的繁華盛世背後卻潛伏著種種危機:文官機構的瘋狂擴張導致“冗官”問題十分嚴重,范仲淹主要針對官吏改革的“慶曆新政”又因仁宗的不支援而中途夭折;與西夏的用兵導致各地四處徵兵、軍費開支加大,“冗兵”問題突出;各賦稅的徵收,導致“冗費”問題的出現;再加上每年交納給遼、西夏的歲幣及其他贈禮,北宋的國庫已是年年入不敷出。“三冗”問題已經讓仁宗時期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和“積貧"局面。
也許仁宗看到了這一點,但是他無能為力。仁宗是在強勢太后劉娥的威嚴下,戰戰兢兢地成長起來的,因而養成他膽小懦弱、逆來順受的性格,做事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缺乏主見。他深知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在執政期間對內依賴群臣,對外妥協退讓,只求一時安穩。做好守成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