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非常的熟悉了,他的作品登上了教材,起初人們認識他還是一個在教室桌子上刻字的小男孩,他的文章妙趣橫生,充滿著生機勃勃的能量,而在長大之後看了他更多的文章卻出現了巨大的反差,他筆鋒犀利,針對當時的社會現狀,毫不留情地進行了揭露和諷刺。
在民國時期,魯迅曾經還做過官員,每個月工資有350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值多少錢呢?
魯迅其人
魯迅自幼家境還是不錯的,從小也開始進入私塾學習,但是那個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算是班裡的一個刺兒頭吧,長大之後他遠離中國,到日本學習醫術,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救助國民,後來放棄醫學,拿起筆桿子,寫出了很多的文章,抨擊愚昧百姓及腐朽的制度,罵醒了無數的國民,對於當時打壓進步力量的軍閥勢力也毫不示弱,他對於中國文化的進步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他的文章讓人產生一個猜測,這位作者可能是一個憤青,估計生活也像他書中的人物一樣過得窮困潦倒,但實際那個時候他絕對是文化圈裡的名人,在31歲的時候受邀做了教育司的科長。仕途還是有著一定發展的。
魯迅老家在浙江紹興,江南地區的學子非常多,知名人士也很多,他們互相扶持在北京地區發展的也不錯。
魯迅的工資
那個時候的魯迅還是非常忙碌的,他的工作非常多,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有一定的兼職,他本身是教育部的官員,負責整個民國政府的教育事宜,另外他還和當時的陳獨秀等人一起創辦了雜誌。
作為雜誌的編輯之一,他每天要挑選優秀的文章將其刊登,他自己也會寫一些文章,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除了這兩份工作之外,他還經常被各個大學邀請,前去講學或者擔任客座教授,我們熟悉的北大、中山大學等等這些學校中,他都曾經任教過,因為有過留學的經驗,在當時他還翻譯了大量的國外作品。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魯迅先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斜槓青年了,承擔的工作那麼多,薪水也是非常可觀的,今天我們單獨來說一下,他作為教育部官員的薪資,薪資大概在350大洋,這大概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呢?我們可以對照一下當時和如今的物價。
物價換算
民國初期,市場上的物價還是比較穩定的,那時候還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大洋的購買力也十分可觀,當時廣州有一種大米每石的售價大概是6.25圓也就相當於一個大洋,而豬肉的價錢則是0.28圓。
那個時候一石相當於如今的100斤,也就是說一個大洋就可以買100斤大米了。100斤大米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差不多是半年的口糧了。
而100斤大米如果在現代的超市裡去購買的話,大概需要400塊錢左右,這還是比較便宜的大米。換算一下,魯迅當時有350個大洋,從購買大米方面來換算,他的這筆薪資相當於如今的1.3萬的月薪了。
而如果按照豬肉的價格來換算的話,如今豬肉的價錢(不穩定)更貴一些,大概到20塊錢了,那他的薪資購買力就更加可觀了,相當於如今的2.5萬元了。
這樣的薪資水平,即使放到如今在北京這個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能拿到這一薪資的也是公司高管了。如果放在其他二線三線的城市,拿到這一薪資幾乎都是整個公司的負責人了。
民國時期工商業發展並沒有特別出色,國家也沒有開始大的混亂,大洋的購買力還是非常高的,當時的普通人家可能一年也只能賺夠15個大洋。魯迅的工資在民國時期絕對是上等收入了,放到如今也是大城市的白領水平。
而他領取的350塊大洋才僅僅是他工資的一部分,魯迅在當時的北京做官員、做教授、寫文章、做作家另外還做翻譯,把他這幾個行業的收入全部加起來應該就更高了,足以保證衣食水平,後來他在北京地區還買了個三進的院子。
除了買院子之外,他還會給家中的父母以及原配妻子提供經濟支援。因為有比較高的收入,所以魯迅才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文化創作,寫出了非常多膾炙人口的文章。
他對於錢財看得也沒那麼重,後來因為民國政府的一些行為讓魯迅難以忍受,他選擇從教育部離職,辭去了自己的官職,放棄了350塊大洋的薪資,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