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到這三個字,人們內心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好感。除了殺自己的親兄弟,幾乎沒有任何汙點。再者,就算別人殺了親兄弟,既沒波及百姓,也沒搞混政局,他又有何錯誤?
縱觀整個歷史的發展,皇家子弟能來到皇帝位置的,有人是完全無辜的嗎?所有人豪擲千金瀟灑快活的時候,風險也會隨之而來,朝廷大臣無一倖免。
凡是有這個想法的人,其他人在他眼裡不過是數字。各種屠殺和清洗,無辜的人必然會受其牽連。但李世民卻成為其中的“另類者”,把政變的影響縮小到了極限。
特別是自己當上皇帝后,並沒有到處耍皇威。什麼花天酒地、大腹便便,與李世民沒有任何關係。更別說惹了皇帝就命喪黃泉,甚至全家完蛋,唐朝字典中根本不存在。
聽起來是那樣的高高在上,李世民每天都在約束自己。特別是怕自己權威過重,還要求魏徵對其提醒。這種愛民如子的皇帝,歷史上有幾個?
每位草民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並不是某些人眼中的數字。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有自己的生命,李世民給予充分的尊重。這樣一來,說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一點兒都不誇張。
至於他到底有多開明,官方的話筆者不做過多闡述了。民間野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曾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來年問斬,最後回來了多少人?
唐朝死囚
不管在哪個時代,人們只要閒起來就容易生事兒。
李世民繼位後,採取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百姓生活安定富裕,大唐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這種情況下,一些遊手好閒之人就開始偷盜搶殺。
貞觀之治初期,全國斬殺死囚29人。到了貞觀六年的時候,全國死囚來到了390人,面對如此數量的增長,李世民內心有幾分不安。
後來有朝廷大臣提到過這個事情,原因是李世民過於苛刻,比如那位名叫張蘊古的人。最初他是大理寺的主官,每天就管理一些民間的複審案子,其中有一個人當時人名叫李好德。
當時他認為這個人就是嘴上比較毒,品行方面並無任何不妥。說出的一些過激言語,事後個人也進行了道歉。隨即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並上報李世民請求赦免。
等待的過程中,李好德就表述了自己的圍棋愛好,恰好和張蘊古有共同之處。雙方時不時會切磋一把,但遭到了有心人的“小報告”。隨後李世民以徇私舞弊為由,將張蘊古斬首。
許多人都害怕受到牽連,只要遞上來的案件文書,基本不會進行改用,避免殺頭之罪。民間得知這個訊息後,紛紛上書為其鳴不平,李世民便對“死囚”心懷愧疚,政策自然被放寬。
特殊聖旨
在這樣的基礎上,李世民則經常會來到死囚被關押的地方看望。如果罪行不嚴重,一般都會將它們進行赦免。
有一次李世民看到幾個人在哭泣,便委託了把守的人詢問,過了一會兒,後者傳話“說他思念自己的母親”。李世民內心很痛苦,他是一手打仗過來的,對這種情況深有了解。
回到朝中之後,他和自己的大臣們開始商量此事。當時魏徵提出將他們提前釋放,然後讓他們如期歸來。一方面是為了檢驗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則是體現自己的仁愛之心。
隨後所有死囚犯全部被拉到一片空地上,所有人的內心都非常疑惑。自己不是還沒有到問斬的時間嗎?難道現在就要被斬首了嗎?有的人都已經嚇得尿褲子……
“大家都先安靜一下,聽皇上講幾句”,魏徵說道。
“今天和諸位做個約定,我願意放大家回家過年,但明年秋後問斬一定要如期歸來”。
當時遭到了許多大臣們的反對,這豈不是天方夜譚?明明知道他們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證,為何還要放任其禍害百姓?
太宗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在場的所有人都跪下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緊接著一道聖旨宣佈,390個人全部回家過年,和自己的親人們團聚。
如期歸來
不瞞諸位所說,許多囚犯在回到家的時候並不打算歸去。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慢慢改變了這一想法。所有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算自己跑開了,父母呢?孩子呢?他們是無辜的。
如果自己遵從內心的想法,這樣一來全家人都會因為自己受到牽連?到了次年6月,所有人都如期歸來,390位一個不少。
李世民本人十分感動,這是對皇恩的辜負,更是對自己的信任。在魏徵的建議下,他決定將這些人全部赦免。
民間百姓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對他只是各種大讚。特別是這些事件的親歷者,他們更是將自己的親生經歷進行了記錄,整個大唐在李世民的經營下開始變盛。
作為旁觀者來講,這些人並非心態嫉惡之人。既然已經有了悔改之心,那又有什麼不可原諒的地方?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如果對這些人進行原諒,他們內心反而會得到解脫。和正常人來講,他們更懂得回報社會,這對整個大唐來講是好是壞?
死囚都甘願為他赴死,李世民這是到了多優秀的程度……
寫在最後
“大唐皇帝不足奇,死囚四百皆離獄。中華聖人菩提心,天下苦囚全放生。誰能識得聖人意,福廕應幾百春”,如此之舉,說他是“千古一帝”一點兒都不為過。
李世民留下的遺言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493位皇帝中有幾個對平民有這種評價和尊重?他給了老百姓公平和封建社會極其罕見的公平,這是大唐天下所有老百姓們的大幸。
我是溯古君,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