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
一句振聾發聵的宣言,讓無數人熱血沸騰。劉胡蘭,這位10歲加入兒童團、14歲入黨、15歲犧牲的年輕黨員那不懼生死的精神,已經隨著革命的勝利而永載史冊。
劉胡蘭是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貧農出身。在1938年4月,文水縣成為了抗日根據地,共產黨員顧永田擔任了縣長。劉胡蘭對顧縣長十分崇拜,一切行動坐臥都向他學習。後來顧永田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劉胡蘭十分難過,便以更加努力的工作來向其致敬。這一年,劉胡蘭剛剛8歲。
劉胡蘭性格剛強,敢想敢幹,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1945年,劉胡蘭當選雲周西村村婦救會秘書。1946年6月,剛剛14歲的劉胡蘭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黨組織明確表示,讓劉胡蘭“候補”是因為她年齡太小。等她18歲時,組織就會讓她轉為正式黨員。
此時,蔣介石掀起內戰狂潮,閻錫山積極響應,組織了所謂“奮鬥復仇自衛隊”,對解放區進行軍事打擊。劉胡蘭此時接到了轉移命令,但是她以自己年齡小、不容易引起注意為理由,堅決要求留下來工作。黨組織經過慎重考慮,同意了她的要求。
此時雖然劉胡蘭年僅15歲,但是革命經驗已經相當豐富,能文能武。她不但發動群眾、收集敵人情報,還積極配合部隊打擊反動勢力。當時雲周西村的村長石佩懷和閻錫山勾結,為其派糧派款。1946年12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將這個人見人恨的反動村長秘密處死。
1947年1月8日,敵人突襲雲周西村,村農會秘書石五在敵人的淫威面前害怕了,供出了黨組織。1月12日,還沒來得及轉移的劉胡蘭被捕。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劉胡蘭始終不為所動,既不連累群眾,也沒有供出黨組織的其他情況。見撬不開她的嘴,敵人便逼她“自白”,卻招來了一陣痛罵。最後,劉胡蘭主動躺到了鍘刀之下,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1947年2月,延安各界慰問團副團長張仲實在聽說劉胡蘭的故事後,立刻向黨中央彙報,並且懇請毛主席為劉胡蘭題詞。於是,在3月26日,毛主席鄭重地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並且派人送至劉胡蘭的家鄉——山西省文水縣。但是此時山西境內並不太平,軍閥閻錫山和日本侵略者殘餘勢力沆瀣一氣,經常對解放區進行騷擾,毛主席的題詞也因此遺失。
1956年12月,共青團山西省委舉辦了紀念劉胡蘭就義10週年的活動,同時再次懇請毛主席為劉胡蘭烈士題詞。毛主席欣然應允,再次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並於1957年1月11日送達文水縣雲周西村,文水縣人民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為一個人寫了兩次內容完全一樣的題詞,這其中包含著他對這位年齡最小的女烈士的肯定。
但是對比劉胡蘭,另一位英雄董存瑞卻始終沒能得到毛主席的題詞。哪怕是隆化縣的22萬百姓翹首以待,毛主席仍然沒有題詞,這是為什麼呢?
董存瑞在1929年出生於河北懷來,家庭成分也是貧農。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兒童團,並且因為機智勇敢,立過不少功勞,還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他正式加入八路軍,不久就成了班長。在戰鬥中,他繼續發揮自己頭腦靈活、膽大心細的特點,不斷地打擊著敵人。1947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三大戰役還未正式展開,董存瑞的所在部隊已經開始在河北攻城略地。在攻打隆化縣城的戰鬥中,董存瑞擔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炸掉了敵人4座炮樓、5座碉堡。但是當部隊發起衝鋒時,敵人的一座橋型暗堡卻突然開火,給解放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爆破組接連派出兩撥戰士,都沒能炸掉敵人暗堡。此時,董存瑞對連長說道:“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在獲得了連長的同意後,董存瑞抱起炸藥包,就向敵人暗堡跑去。
這處暗堡確實厲害,在衝刺的過程中,董存瑞腿部受傷。但是憑藉驚人的毅力,他仍然爬到了暗堡下面。但是暗堡兩邊都是光滑的牆壁,無法放置炸藥包。而董存瑞手中,也沒有可以支撐的工具。就在此時,嘹亮的衝鋒號響起,董存瑞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來完成任務了。他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就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動導火索,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了炸藥的支架。最後,他向著戰友高喊道:"為了新中國,衝啊!"
隨著驚天的巨響,暗堡四分五裂,解放軍也順利地攻入了敵人陣地,打敗了敵人。可是,董存瑞也已經粉身碎骨,幾乎連一點殘肢都找不到,只找到了一支破舊的布鞋。這一年,董存瑞年僅19歲。
戰鬥結束後,司令員程子華聽說了董存瑞的事蹟,立刻指示部隊的宣傳部門進行宣傳。後來隨著一本叫《董存瑞的故事》的故事集出版,董存瑞成了全軍全國家喻戶曉的英雄。
1956年,隆化縣烈士陵園擴建,縣政府想趁機為英雄董存瑞樹立一座紀念碑。這個動議很好,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當地百姓的支援。但是,既然是紀念碑,那就必須要有碑文,那碑文寫什麼?又有誰來寫?如果找個尋常的書法家來寫,那此事的積極意義就會大打折扣。最後經過在群眾中徵集意見,縣領導最終決定,請求毛主席為董存瑞題字。
毛主席的字,狂草中透著一股威嚴,筆鋒中飽含力道,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而且,毛主席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也是卓越的軍事家,讓他為英雄題詞,再合適不過了。更何況,毛主席也樂於給人題詞,比如1943年為嚴丙武(後改名馬再生)題詞“埋頭工作、努力學習”;1944年為張思德題詞“為人民服務”。那現在輪到董存瑞,毛主席應該不會拒絕吧?
然而,事情卻很不順利。從事陵園籌建工作的冀興坡拿著申請,去北京呈請題詞。在審批工程方面,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可就是題詞,卻遲遲下不來。冀興坡多次詢問,得到的答覆始終是“正在研究,再等等。”冀興坡很疑惑,題個詞而已,還需要研究那麼長時間嗎?難道是毛主席不想給董存瑞寫嗎?按說不會,這樣的英雄事蹟,毛主席應該是會樂於題詞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冀興坡百思不得其解。
終於在1956年5月,冀興坡拿到了題詞。他激動地展開紙張,只見上面是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捨身為國,永垂不朽。可再往下一看,冀興坡卻禁不住奇怪,因為落款是“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這是怎麼回事?為何給董存瑞題詞的不是毛主席,而是平時很少動筆的朱總司令呢?
看著冀興坡疑惑的表情,接待他的優撫司的鄒司長道出了原因:在剛接到呈請的時候,毛主席本來是很樂意題詞的。但是後來轉念一想,這個字是要刻在紀念碑上的,從形式到內容都必須慎重。於是主席專門為此時召開了會議,和其他的國家領導人共同研究,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既然董存瑞是戰鬥中湧現出的英雄,那他的紀念碑碑文,由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來題寫更加合適。冀興坡這才豁然開朗,拿著朱總司令的題詞高興地走了。
不久之後,董存瑞英雄的紀念碑就豎立在了烈士陵園裡。上面,“捨身為國,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熠熠生輝,成為了英雄的寫照,也成為了激勵後人的一聲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