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阿福原創,如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阿福太極。(微信公眾號:阿福太極)”。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
人類的發力方式雖然有很多種,但最基本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推,拉,旋。
我們學習內家拳,就要從最簡單的推開始,太極拳稱之為掤。但推和掤表面相似,內涵卻大不同,從推到掤是一個質的飛躍。
普通人的推都是後天的拙力,是雙重的。即在向前推的時候,手和身體是沒有分開陰陽的,二者是同時向前用力的,是把自己扔出去的,是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對方,對方只要不頂抗,自己就會很容易被對方控制。
而內家拳的發力都不是單向力,而是以混圓力為核心的內勁。所謂前手打人,後手發力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子。若是雙手同時向前發力,則身體要向後撐。若手向上發力,則胯略下沉。凡此種種皆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長期按此原則和內家拳之規矩習練,日積月累,內勁便會慢慢積蓄,愈來愈多,愈來愈精純,不斷換勁,不斷提高,時候到了,便會出現突破,習拳者們夢寐以求的內勁就會出來了。此內勁在太極拳中稱為掤勁,在形意拳中稱為暗勁,抖絕勁等。有了這樣的勁後,一般人就擋不住你的發力了,如果全力打出就容易傷人了。所以有了功夫後不可輕易與普通人動手,真動手時要掌握好分寸,儘量髮長勁,把人打遠但不傷人。不發易傷人的急促的短顫勁。當然,友好的交流切磋提高技藝還是不可少的。
所附影片中,學員在進行推的訓練時,雖然沒有把整個身體扔給對方,但發力是隻是手臂的區域性之力,只是上半身在晃動,而沒有把手臂的筋力連線到胯,腿和腳上。這樣的力力距太短,又沒有根,是很難撼動對方的,反而易被對方利用。
那麼,要怎樣發力才有效呢?怎樣出手才能練功夫呢?
如果我們把內勁分一下層次的話,從低到高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個級別。
一級(低階水平):
手的力只通到胳膊上,這是人類最典型的後天發力方式,是區域性力。
二級(初級水平):
手的勁通到了腰和丹田上。到了這個水平的人在當今武風衰落的形勢下已經算是難得了。
三級(中級水平):
手的力通到了胯上。到此水平已經不簡單了,如果經常進行實戰訓練的話,就可以算是高手了。
四級(較高水平):
手的力通到了腿和腳上。這樣的水平在當今已經非常難得了,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阿福在影片中推學員時,手本身並沒有用多少力,真正的力源在腳上,並透過腰胯的配合把力接到手上。手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接實對方,即粘住對方並調整方向和角度。
當學員體會和明白了這個秘密後,很快就用上腳的力,馬上就有了進步。當然,這個進步是因為學員有了之前相當時間的訓練,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積澱。否則,老師再怎麼講解示範,學生也是很難馬上理解的,更難頓悟了。但能用上一些腳上的力並不等於手的力已經通腳了,從手真正通到腳需要跨躍好幾個臺階,要實現好幾次突破,這中間還是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的。
若無明師指點,不懂其中道理,沒有相應的秘傳功法,可能一個臺階也上不去,無論練多少年也只是浪費時間,只在低層次上徘循。這正是現今絕大多數拳友的真實經歷。
那麼怎樣才能把手上的力接到胯,腿和腳上呢?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阿福反覆強調的事情上了,即透過抻筋拔骨的各種秘傳功法來開肩,開胯,開肋,開脊等,並練出六合力,練出內勁,練出全身的協調呼應,練出本能,改變生理,返先天,與道相合。
具體來說,要先透過開肩開胯等秘傳功法把肩胯等關節初步拉活,讓這些關節能活開一點,而不是死死地粘在一起。此時就要學習把抻筋拔骨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拳法中,即在行拳走架中進行抻筋拔骨,在開肩開胯開肋,開全身大小關節。如此練拳才能練一遍有一遍的進步,練一天有一天的功夫,只要能堅持練下去定有所成。如此練法就不是練拳不練功了,而是練拳又練功,功夫才能慢慢上身。
現在以阿福所傳授的陳氏太極拳功夫架之攔擦衣一式為例,來說明一下怎樣在行拳的過程中抻筋拔骨,改變身體,脫胎換骨。
這個功夫架是阿福在向多位前輩學習後,集各家之所長,融會貫通後由阿福最終定型為現在的以抻筋拔骨和內勁為特點的拳架。外型基本上看不出多少不同,但內裡卻有了獨特內涵。按照此架子和秘傳之法來練拳可以少走彎路,並大大縮短功夫獲得的週期,更快地練出功夫。
下面阿福就從抻筋拔骨的角度來談一談攔擦衣的行拳奧秘。側重說明它在開肩,開胯,開肋,開脊等抻筋拔骨方面的作用。
1、第一動:左掌右拳向右前上方掤出。
作用1:抻脊椎。雙手向上的同時,胯下沉,尾閭下墜,由下而上節節抻拉脊椎。
作用2:雙手上掤時,手領肘,肘沉墜並拉肩胛骨。
2、第二動:雙手滾動而回到小腹前。
作用:抻脊椎。手落而頭上頂,由上而下節節抻拔脊椎。
3、第三動:雙手十字交叉向左胯左側下插。
作用:轉胯開胯。胯左轉,左胯先沉,右胯開而左胯合。
4、第四動:仍然十字手式,左胯落,雙手上挑並右轉到胸前。
作用:落胯開脊開肋,開左胯,合右胯。
5、第五動:左肘內旋,右肘外旋,亦稱王母拐線。
作用:以肘拉肩胛,合左肋開右肋,內部學員可參考旋肘開肋功。
6、第六動:雙手左右斜分,先開而後十字相合。
作用:胸背開合。雙手外開時開胸合背,雙手內合時開背合胸。
7、第七動:左胯落右腳出。
作用:豎勁生橫勁。左胯落(豎勁)能生橫勁。因落胯而產生外擠力,腿被逼擠而出。右胯上翻前頂與上盤的力形成交錯勁,剪刀勁。
8、第八動:雙手保持不動,身隨胯左轉。
作用:開胯。右胯開,左胯合。右胯仍然上翻前頂。
9、第九動:右手向右前方翻展而出,左手回到左腰側,身略右轉。
作用:撐襠開胯:右手的外展力來自於胯的右轉和左腳的蹬力,略開胸合背。
因此,攔擦衣一式看似簡單,但如能得真傳,練對路了,每一動都在進行著抻筋拔骨,都在易筋洗髓,都是在練真功,不是在做體操。其實拳架的每一式都是這樣,就怕你不知其中內涵。
接著阿福再以形意拳的母拳-劈拳為例來說明一下它是如何抻筋拔骨的。
從無極轉太極,再到兩儀,而成三體式,以此作為起勢。
1、第一動:雙手由掌攥成拳收到腹前,拳心向上。
作用:後撐脊椎(後彎弓)。脊椎後撐,以根帶梢。脊椎意念後撐把手拉回來,同時肩沉,以肩胛拉肘,肘墜而拉回手。
2、第二動:左拳從腹前向胸前擰鑽,拳從口出,肘要儘量向胸口中線合。
作用1:左拳由下向上鑽時,胯下沉拉腰椎開命門,同時手以小指領勁的擰鑽是以筋最豐富的五指抻拉整條手臂,讓筋從梢節通到根節。
作用2:肘向內向上旋擰時要拉開肩胛骨,並拉開左肋,而右肋合。
3、第三動:右腳上步先到左腳踝處,再趟地而出,同時右拳從左小臂的內側擰鑽而出,再翻成掌。右腳右手同出同落。而左手以大指領勁下翻如撕如鉤而回到腹前。
作用:抽襠上步,肩與胯合。進步如槐蟲(槐蟲步),前腿(左腿)大筋由內而外旋擰上抽,力上丹田,後腿大筋由外而內旋擰上抽,也是擰向丹田,不過力略小些,如此把後腳吸上來並貼地而出,掖左胯而向前拉右胯。左實右虛。整個過程右胯與右肩上下相合。
4、第四動:定式成右三體式。
作用:拉肩胛骨,撐開背。右手極力前推,但肘略屈並保持曲度不變,則手拉肘,肘墜並拉肩胛,這樣拉開右背。左背亦然。方法同上,左手拉肘,肘拉肩,不過左手是在腹前,肘向右合。
當然,上面所說的兩個示例的練法不是唯一的,還有其它的練法。習練者應根據自己的功力進階情況有所側重,採用合適的練法,並在功夫有了新的突破後再作變化,為再上一個新臺階做準備。
所以,目的相同,但達到目的的方法各盡有多種,練法沒有絕對的標準,適合自己的,且符合內家拳的理法和規矩的就是正確的。俗話說:“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最清楚。”不要被那些只會理論沒有功夫的所謂“大師”所誤導,認準了老師,認準了路就堅持走下去,時候到了就會出功夫了!
注:
以上兩個示例,阿福剛剛製作影片演示和講解,一年制太極拳內部學員可以聯絡我免費索取攔擦衣的抻筋拔骨練法教學影片;一年制形意拳內部學員可以聯絡我免費索取劈拳的抻筋拔骨練法教學影片。
下面是阿福推薦的部分開胯開脊的功法:
側蹲開胯法
下蹲開胯法
落胯轉胯開胯基礎訓練
落胯轉胯開胯之腰襠轉換
開胯法之斜下插開前胯
開胯法之拗步開胯法
開胯法之剪刀摔開胯法
翻胯法之蹲猴式翻胯法
開胯法之熊鷹合演開胯法
抻脊功之託天按地抻脊功
抻脊功之抱樹蹲起抻脊功
抱樹蹲起抻脊功
坐式呼吸導引抽襠拔脊功
注:一年制內部學員可以免費索取上面這些功法的教學影片。
==================================
通知:
阿福太極應拳友和粉絲們的建議準備開辦首屆10.1黃金週面授輔導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聯絡我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