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練出太極功夫
作者馬權友
怎樣能練出太極功夫?順其自然。要端正練拳目的,練太極拳是為養生,就為養生而練,只要苦練到位,天道酬勤,太極功夫的養成水到渠成。不要一味追求太極功夫,不要為能技擊而練太極拳。如果那樣,就不如直接去練拳擊或散打。練太極拳若只為了技擊,那就容易步入歧途,可能功夫沒練不出了,而養生也得到。技擊能力不是不求,而是要魚肉和熊掌兼得,要在養生的基礎上,強身健體,有了功力再求技擊,以武入道才行。
何為太極功夫?有了太極功夫,覺氣感很強,內勁飽滿,打拳定勢凝重沉穩,走架輕靈慾仙,靜如淑女,穩若泰山,勢似猛虎下山,發比金獅抖毛,養能疾病防消。求這種太極功夫的養成,要從練好太拳開始。
第一,要用心意練拳
太極拳打的好賴,是心靈的寫照,心靜拳好,心躁拳賴。用心練拳,就是行拳心想用意,動作前要用意,用意念指配動作,不要盲目地瞎劃拉,窮折騰。用意可以提高人的精神能量,讓內心強大,而用力只能增加人體肌肉能量,讓肢體強壯。精神力量是無窮的,肌肉力量是有限的。所以,練太極功夫要用心用意,調動先天本能,提高無窮的心勁的精神能量。有一首歌叫"天亮了",唱得是一對夫婦帶孩子坐攬車,結果出事,攬車墜落,夫妻二人臨終前瞬間,愛心調動心勁,拼盡全身力氣,雙雙托起2歲半的兒子,孩子終於得救。用意行拳與用力走架是相悖的,若用了過多肌肉能量,則調動的精神能量就小。只有"用意不用力”,才能調動更多的內勁。不用力卻有勁,才體現太極拳柔中寓剛的特點。有徒弟問我:"師父,意念想什麼?”我指導為:想人,打拳無人似有人,每個動作都按攻防含義去做。這樣練拳才有意思。
第二,拳架不能太低
低架行拳是給人看的,沒有必要,要明確練拳是為自己。拳架低找不到美妙的感覺。低架行拳可讓腿部肌肉有力,但要明確,練太極拳是為產內氣,求內勁,有了內功何求腿部無勁?下盤不穩?如果為增加腿部力量,那就不如去扛著槓鈴做蹲起訓練,何必練太極拳?實際上,過低架行拳不僅不產功力,反而是消耗自身的能量,得不償失。有的人為比賽給人看,本來功力達不到,卻低架表現,結果累的腿直打哆嗦,臉色發白。拳架不穩,心不靜,不僅不產內氣,反而會內氣上浮,橫氣填胸,氣滯傷身。
第三,要用整勁行拳
我們在練拳時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內不動外不發。”關鍵在腰胯,腰胯就像發動機的主軸,一切內勁都從這裡傳匯出去。練拳時腰要“松塌”,骶骨下掉,以腰松胯帶,讓全身四肢而動。正如我們騎腳踏車,腳下蹬,腰胯拽,驅動車子前行是一樣道理。若要太極拳打出整勁,就要求意、氣、勁相合,行拳就用意,意領氣隨,氣催勁行。打出整勁,意念在先是前提,有充足的中氣是保障。否則,無意拳無神,氣勁不順,勁亂不整;內氣不足,用勁則散,形不成合勁。練拳要身體放鬆,讓氣勁上下貫通,借到地力,腰胯帶動,身體協呼叫勁發勁。
第四,樁功輔助練拳
有人問:“馬權友老師你練站樁嗎?”誠然,我教弟子練拳時,讓大家結合練站樁,而我卻不練站樁。不是站樁不好,而是沒時間,我把工作之餘的寶貴時間都用在教拳上了。正因為站樁好,所以我雖不站樁,卻在練拳教拳時採用樁步,一步一個腳印地練,有板有眼地教。這樣一來,我倒產了一身功力,身體更強壯了。結合自己的經驗,我才讓弟子練拳的同時,也體會站樁帶來的行拳所需功力。我教弟子太極拳時,進行拳樁同練的嘗試,效果非常好。弟子韋春,零基礎學拳,我教他行拳的同時,如何站樁,並讓其練拳前站樁,練拳後再站,反覆進行,結果他的太極拳技提高很快,成為同期弟子中的佼佼者。這充分證明:站樁與練拳結合起來,不僅可以透過站樁消化滯氣瘀血,免生不通之疾,而且還可以提高練拳的興趣,不至枯燥,在不知不覺中增長功力,強身健體,修身養性。
總之,修煉太極功夫,用心意練是前提,不能傻練,要意念在先,拳中無人似有人,拳中有攻防含義;架高氣低是練出功夫的保障,拳架外型可高,但內氣要沉低;勁整行拳是體現,行拳一動,全身皆動,協調運動;樁功練習是輔助,身有功力,練拳便如虎添翼。(文/馬權友)
馬權友,天津市寧河區人,大學文化,全國公安文聯作家會員、天津作家會員、天津濱海攝影家會員,中國武術七段,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師承王西安,至今已習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內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國際武術太極拳比賽中摘金奪銀,培養弟子眾多,為全民健身做出了貢獻,多次在國家級雜誌《中華武術》上發表有關太極拳論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天津濱海電視臺、寧河電視臺、《今晚報》、《渤海早報》、《天津政法報》、北方網等媒體曾報道了馬權友傳授太極拳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