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玉奇
情趣,一般泛指人們的性情志趣。它本來不是一個心理學或美學的專用名詞。但由於情趣包含著比較複雜的情感傾向。因此,它在審美活動中又往往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般講,由於人們的情趣不同,會造成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各種不同的個性差異。如果情趣是符合美的規律的,那麼,人們的精神活動要保持充分的自由:你可以欣賞倫勃朗的浪子,我可以品味拉斐爾的聖母;你愛聽輕音樂,我喜歡進行曲;你愛看泰山日出,我喜見長河日落;你喜歡春雨之細膩,我喜愛冬雪之潔白。
人們遊覽山水,觀賞大自然的美,也多因情趣不同而各有索愛,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指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山水本來無知無情,既不向達官顯貴,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略顯睥睨。但遊覽山水的人是有知有情的。同樣是遊山,有的生“望峰息心”之念,也有的抒“橫空出世”之情;同樣是觀水,有的興“逝者如斯”之嘆,有的勵“浪遏飛舟”之志。如果把大自然對人們情操的陶冶,志趣的培養和氣質的鍛鍊,提升到一個哲理性的高度。就一定會造成早就出善於領略大自然真情美趣,對生活持積極、樂觀、進取態度的審美公眾來。
由於美的形態是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因此人們的審美情趣,也是多方面的。正如生活本身一樣,審美活動中既有激越的旋律,也有舒緩的節奏;既有巍巍群峰版的雄偉壯觀,也有清純流水似的田園風光。高山深谷,雲海茫茫,山戀幽潭,怪石嶙峋,固然是一種壯美;清波緩流,素湍綠潭,或落霞融金,疏影搖曳,又何嘗不是一種優美?精工細筆的花鳥畫是一種美,但殘山剩水的山水畫也未嘗不是一種美。齊白石就畫過一副《殘荷》,畫面上的池塘裡,雖然只有漂著的幾片枯黃的荷葉,卻也別具一番情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入海不復回”,這是一種壯美;而“小橋流水人家”,則是一種秀美。
儘管人們的審美情趣,由於性格、氣質、文化水平、藝術修養等原因而不同,但卻有高下之分。美好的審美情趣會使人身心健康,精神愉快,生活豐富多彩,而有興味和意義;而庸俗的低階趣味,只能使人精神空虛,意志消沉。因此,對於情趣在審美中的作用,不可等閒視之,要區分良莠,正確對待。高雅的情趣,肯定會讓你領略更多的美,有更多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