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20】近日讀完傳統文化經典叢書第16冊《孟子》
自2019年10月26日,得到一套傳統文化經典叢書(共22冊),就在儘可能的情況下,開始一冊讀完再接一冊的閱讀並思考,還在所讀書籍上簡單做了批註,目的是對傳統文化經典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自2021年7月16日~2021年9月6日,斷斷續續用了50來天的時間,讀完第16冊《孟子》,受益頗多。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鄒氏。孟子遠祖是魯國icon貴族孟孫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 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生於周烈王四年,死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
亞聖 孟子 慈訓
吾至此,勸百姓,良善語,謙虛聽
善男女,應知明,重禮儀,重德行
知孝悌,明忠義,遵禮儀,廉恥心
仁義禮,智慧信,三從之,四德行
孝為天,悌為地,知孝悌,尊天地
尊父母,敬長輩,孝雙親,順心意
悌兄長,友兄弟,和家戚,和妯娌
忠國家,忠人民,獻良策,出能力
正心義,尊道義,重情義,守信義
知禮節,學禮儀,禮上禮,眾和親
謙卑心,低下氣,言有禮,問有心
注儀表,儀容貌,上週端,下緊稱
衣淨潔,坐立正,知廉潔,不貪汙
守廉明,愛百姓,知恥辱,羞恥心
做何事,為羞恥,博仁愛,慈悲心
大智慧,大德行,聖人志,不遠矣
《孟子》原版全文
目 錄
《孟子》梁惠王 上
《孟子》梁惠王 下
《孟子》公孫丑 上
《孟子》公孫丑 下
《孟子》滕文公 上
《孟子》滕文公 下
《孟子》離婁 上
《孟子》離婁 下
《孟子》萬章 上
《孟子》萬章下
《孟子》告子 上
《孟子》告子 下
《孟子》盡心 上
《孟子》盡心 下
【孟子原文 上 包括:梁惠王 上、 下;公孫丑 上、 下;滕文公 上、下】
《孟子》10句精髓,經典睿智,深刻透徹
1.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為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章句下》
人人都喜歡他,稱讚他是個好人,叫做善。本身具備善的行為,就叫做善。而內心充滿善行,就叫做美。充滿善行而又能發揚光大,就叫做大。
2. 窮不失義,故士得已焉;遠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盡心章句上》
貧困的時候不失去道義,因此而能夠自得其樂。再得意的時候,也不會偏離道法,因此能夠使得人民不失望。
3.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孟子·騰文公下》
在自己得志的時候,能夠跟隨著百姓一同沿著正道走。不得志的時候,能夠獨善其身,堅定不移的堅持自己的原則。
4. 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孟子·萬章章句上》
聖人的行為是不同的,有的聖人會遠離君王,有的聖人會親近親王,有的聖人會遠離朝廷,有的聖人在朝廷為官,但是每一個聖人都能夠保持自身潔淨。
5.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孟子·公孫丑上》
聖人具有著高尚的品德,其才能和品德,遠遠超出了自己的同類。
6. 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孟子·盡心下》
吃烤肉是人們所共同愛好的,但是對於羊棗是曾晳獨自喜好的。
7.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將人民的快樂,當做是自己的快樂,這樣人民變回將它的快樂,當做是自己的快樂。將人民的憂愁,當做是自己的憂愁,這樣人民便會將它的憂愁當做是自己的憂愁。
8.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孟子·告子上》
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每個人都具有的。
9. 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禹:古代部落聯盟領袖,傳說他曾經治理洪水。禹連續八年在外為治服洪水而奔走,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不進去看一下。孟子的話本是說,禹因為不斷在外奔忙,而不可能在家耕種。“雖欲耕,得乎?”。後世多指禹具有大公無私的獻身精神和堅毅品格,忙於治理洪水,都顧不上回家看一下。
10. 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古代的君子,犯錯誤時就像天上的日食月食一樣,所有的百姓都看得到;等到他改正了錯誤,老百姓依然敬仰他。現在的君主豈止不改正而已,還要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各種藉口。(來源:部分資料來源網路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