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小雨突然接到一個“奇怪”的邀請—閨蜜家寶寶的“開葷儀式”。
當小雨接到這個邀請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十分的懵,不知道這個“開葷儀式”到底是個什麼儀式,但是直接詢問閨蜜,又顯得自己很“無知”,索性什麼也不想了,就直接去赴約了。
來到了閨蜜的家裡,看到了閨蜜家為“開葷儀式”做的準備,小雨才明白閨蜜口中的“開葷儀式”到底是什麼。
原來,閨蜜的寶寶已經六月齡了,到了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了,為了讓這一時刻顯得有意義,閨蜜就舉辦了這個“開葷儀式”。閨蜜不但做了一桌子菜,還準備了一個開葷的順口溜。
到了吃飯的時候,閨蜜邀請小雨和家人一起落座,然後將自己做的菜挨個夾起來讓寶寶聞一下,邊夾菜還邊說著順口溜:“吃了魚頭,永遠不愁。吃了魚尾,順風順水。吃了白菜,逍遙自在。吃了雞爪,大把抓錢……”
而小傢伙在看到那麼多的食物時,兩隻眼睛簡直像1000W的燈泡一樣,特別激動。當然,閨蜜並沒有真的將這些食物給孩子吃,而是單獨為寶寶準備了寶寶能夠吃的輔食。
小雨在一旁看著這麼有意思的開葷儀式,頓時感到這個“開葷儀式”對於寶寶的意義真的很重要。
雖說寶寶可能不會特別主觀地留意這個開葷儀式,但這次的印象,會在寶寶的成長之路留下深刻的意義。
儀式感對孩子有多重要?充滿儀式感的養育,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富養”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儀式感的,儀式感對於寶寶的成長影響也是深遠的。但是,很少有家長能夠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儀式感,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務實派”,感覺儀式感這種東西是一種“花裡胡哨”的東西,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行為。
其實家長的這種想法,只不過是因為自身就缺乏儀式感,沒有受到過儀式感的積極影響罷了,儀式感本身,還是很重要的。那麼,儀式感對寶寶成長的重要性有哪些?
●儀式感帶動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有一個詞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就是“禮儀”。很多人覺得,禮儀這種東西,就是一種陌生人之間交際時所使用的行為,在日常行為中根本不需要。
這種說法對嗎?顯然是不正確的。其實禮儀也可以理解為“禮貌儀式”,這也不是一種脫離生活的行為,在生活中很常見。
比如早上出門的時候剛好碰到鄰居出門,一句“早上好”就是一種禮貌儀式,而這種儀式將會給鄰居帶來一整天的心情愉悅。所以,儀式感能夠讓孩子養成一種懂禮貌的好習慣。
當然,儀式感能夠帶動的好習慣,不僅僅是禮貌,還包括由禮貌引起的多種習慣,比如收拾家務、樂於助人、注意個人衛生等等。所以,儀式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因素。
●儀式感帶動孩子養成美好品德
我們經常能夠從電視上看到一些公益廣告,這些廣告的本質就是一些美德儀式,比如給父母端洗腳水洗腳、回家給父母做飯等等,這些儀式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孩子如果經常接觸這樣的儀式,自然就會潛意識的學習到這些美德,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美德的傳承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立足文明社會的基本素質,孩子能夠養成美好品德,不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也會對他人造成積極的影響。所以,儀式感是孩子形成美好品德的關鍵。
●儀式感激發孩子建立成長目標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種儀式,其中生日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儀式。對於生日,有些家庭能夠充分利用,比如在生日這天總結一下孩子過去的一年,讓孩子展望一下即將到來的一年,並且建立自己的成長目標。
而孩子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感受著隆重的儀式感所建立起來的成長目標,都是比較符合孩子本身的能力現狀的,也是孩子最真誠的一種實用性計劃。
孩子在以後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也就會擁有更強的主觀積極性,會將目標完成得更出色,並且還會產生一種自我監督的心理。所以,儀式感能夠加強孩子的成長效率,讓孩子變得更加出色。
推薦幾類“價效比”高的事情幫助孩子建立儀式感
生活中的事情有很多,人們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做到儀式感爆棚,所以我們需要找準幾類“價效比”最高的事件來建立儀式感。
- 轉變事件
推薦指數:★★★☆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份等因素產生轉變,那麼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儀式,讓孩子從中獲得儀式感,而感受到儀式感的孩子,會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新的身份或環境中去。比如孩子成為了小學生、成為了初中生、擔任了班長等等。
- 成就事件
推薦指數:★★★★★
為成就事件建立儀式感,會讓孩子的成就感更強,並且激發孩子的自強心理,讓孩子自信、自立。就比如孩子第一次獲獎、孩子第一次參加比賽、孩子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等等。
- 重要時刻
推薦指數:★★★★
就比如說生日、節日、紀念日等有意義的時刻,根據不同的時刻建立不同的儀式,並且透過儀式來對孩子進行教育,例如生日時的未來規劃、植樹節的愛護環境、重陽節的愛護老人等等。
寫在最後
儀式感,並不是 一種“花裡胡哨”的東西,它生於生活、用於生活、利於生活,是孩子成長所必要的因素之一,家長切勿懈怠。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