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未來醫生平臺官方推送
中國人喜歡“趁熱吃”。
剛泡好的茶水,剛出鍋的餃子,剛從火鍋裡涮出來的肉片……冒著熱氣就直接往嘴裡送。
即便被燙到了,也不會放下筷子,吹吹繼續吃。
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信仰。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吃熱的東西不僅感到很滿足,對胃也有好處。
但是,“趁熱吃”其實很傷胃。
燙出來的癌症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柳葉刀·腫瘤學》釋出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有致癌的風險。
其實不僅是熱飲,每嚥下一口熱氣騰騰的食物,就會對食管和胃帶來傷害。
我們食管和胃的表面都覆蓋了柔軟的黏膜,正常耐受溫度是50℃-60℃,一旦超過這個範圍,嬌嫩的黏膜就會被燙傷。
但食管對溫度卻並不敏感,往往被燙傷了還沒什麼感覺。
所以有些人吃東西的時候燙到嘴,第一反應不是吐出來,而是嚥下去,因為嚥下去就不燙了。
很燙的東西,偶爾吃幾次,胃黏膜即便被燙傷了,很快就可以自己修復。
但是如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反覆燙傷胃黏膜,就會引發各種胃病、甚至胃癌。
吃得涼一點,反而養胃
面對熱騰騰的飯菜,先放一會兒,等到不燙嘴的時候再吃。
負責消化食物的酶只有在最適宜的溫度下,工作效率才能達到最高。太熱不行,太冷也不行。
冰冷的食物會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腸胃蠕動,減弱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食物能力減弱。
- 合適的吃飯溫度:10℃—40℃
- 勉強能耐受的溫度:50℃—60℃
- 會燙傷黏膜的溫度:>65℃
對於消化不好、有胃腸疾病的人群,合適的吃飯溫度應該接近人體體溫(35℃—40℃),吃到嘴巴里感覺是溫熱的,但是不燙口。
如果吃東西、喝水的時候被燙著了,應該立刻喝常溫的白開水進行區域性降溫。
不要喝冰水,會加重對食道以及胃部黏膜的損傷。
這些中式飲食習慣,也很傷胃
1、重口味
高鹽食物會刺激胃黏膜,長期食用,會引起慢性胃炎。
辛辣食物會使胃黏膜充血水腫,胃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
吃鹹了吃辣了以後,通常還會喝大量的水,稀釋胃液,影響食物消化和吸收。
2、飯後喝茶
茶裡的酸性物質和食物中的蛋白質、鐵、鋅結合後,生成的物質不容易消化,會給胃增加負擔,加重胃黏膜的損傷。
所以不建議飯後立刻喝濃茶。可以休息半小時再喝,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儘量喝淡茶。
3、空腹喝酒
很多人聚餐的時候,經常菜還沒吃上一口,酒已經喝了三巡。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空腹喝酒時,血液吸收酒精的速度變快,會導致急性腹痛和胃出血。
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戒酒根本不可能。非喝不可的時候,儘量選擇低度酒,並且不要喝過量。
如何養出好腸胃?
中國是“胃病大國”,每年至少有40萬胃病患者,由於病情反覆發作,最終從慢性胃炎、胃潰瘍等惡化成胃癌。
胃病反反覆覆發作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受損的胃黏膜始終沒有得到修復。
修復胃黏膜,3分治,7分養。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 按時吃三餐:別忽略早餐或晚餐,餓的時間長了容易暴飲暴食,也會損傷胃黏膜。只有飲食規律了,胃酸才能有規律地分泌。
- 睡前三小時不要進食:睡前吃太多會影響胃黏膜修復,多給食物一些消化的時間。
- 吃飯時要坐直:坐在很矮的桌子前吃飯,或是身體完全放鬆,彎腰駝背的吃飯時,肚子窩在那兒,壓迫食道和胃部,會影響消化。吃飯時也要挺直腰背,不要給胃部施加壓力。
- 不要狼吞虎嚥:食物沒嚼幾下就囫圇吞棗的嚥下去,原本應該牙齒乾的活全交給胃了,會加重胃的負擔。平時吃飯時,有意識地強迫自己多嚼一會,慢慢養成習慣。
- 飯後半小時適當活動:飯後不要立刻坐下或是躺下,站一會兒、散散步,或是做些家務,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 平時多運動:平時多做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會刺激胃部肌肉的蠕動,增強胃動力。
以上這些養胃方法,是在胃還算健康的情況下有效。但如果胃部已經出現不適,還是需要及時就醫,請專業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