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IC(下同)
秋分帶走初秋的淡雅,迎來深秋的斑斕。本應是秋風送爽的宜人時節,然而,不少人卻出現鼻咽乾燥、唇焦口乾、咳嗽少痰、面板瘙癢、甚至大便秘結等“不爽”的症狀——這很可能是著了“秋燥”的道。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溼科主任醫師薛鸞提醒:對付“秋燥”應當“預防為主”,根據天氣狀況和自身的反應儘早做好準備。
薛鸞表示,市民可遵循“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調養應以輕宣滋潤、生津止渴為重。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過於油膩、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同時,預防秋燥應注意保持室內適當的溼度,戶外空氣質量差時則應減少戶外活動。
據測算,人體面板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撥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為了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飲水宜多次少飲,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臨睡前各飲水200毫升。若活動量大,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民間有“朝朝鹽水,晚晚蜜糖水”的說法,即早晨飲淡鹽水,晚上適當喝一些蜜糖水,對改善秋燥確有一定幫助。“並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蓮則可能助火生痰,對預防秋燥有負面作用,應儘量避免食用。”薛醫生同時指出。
隨著紅葉飄落,秋寒日甚,除秋燥之外,最佳進補時間也踩著北風的腳步悄悄臨近。秋冬是萬物收穫、養藏之季,也是一年中最適合人體調補的時節。現代醫學認為,由於秋冬外界溫度較低,機體會增加新陳代謝,以提供熱量,維持人體“恆溫”,因而,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增強,一些有益的物質更容易被人體吸納。
最近也是一些傳染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給出六條特別提醒:堅持個人防護,及時接種新冠疫苗;注意預防流感,每年接種流感疫苗;膳食合理搭配,防止“病從口入”;適量開展運動,遠離靜坐生活方式;注意氣溫變化,防止心腦血管意外;外出避免擁擠,做好傷害防護。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馬莉給出了一道膳食推薦: 油燜茭白 。
原料:茭白500g、醬油一勺、蔥一根、料酒半勺、鹽2克、糖適量。
製作方法:茭白切塊備用;鍋中加適量油,放入茭白,小火翻炒,直到茭白表面起皺;再放生抽、糖、鹽炒勻,最後放料酒,加少許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燜8-10秒;出鍋時撒上蔥花即可
藥膳功效: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茭瓜,為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江南特有的水生蔬菜,屬“水八仙”之一,與蓴菜、鱸魚並稱為“江南三大名菜”。茭白是秋季當季蔬菜,其味甘性寒,歸肝、脾、肺經,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渴、利二便、催乳等功效,適合此節氣食用。不過茭白性寒,脾虛洩瀉者慎食。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