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黑粉們,歡迎來到電動黑馬
電動車發展至今,續航里程已經越來越長,可為什麼使用者對於電動車仍有續航焦慮?
黑馬翻看了一下目前熱門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官方資料下,續航里程並不算太短。
像比亞迪漢續航605KM、蔚來ES6續航610KM、國產Model 3續航668KM,小鵬P7續航700KM,都算是挺優秀的。
從成都到宜賓,距離也就200多公里,上述的電動車,哪一輛不夠來回跑個幾趟的?但很有意思的是,假若開著車遠行,基本上可以看到電動車在服務區乖乖充電。
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只能說明大眾對車企宣傳的續航里程並不是很信任。
為什麼?
大概是因為目前國內車企續航里程的測試方法大都採用NEDC的緣故。
NEDC全稱為New European Drivig Cycle,譯為新歐洲駕駛週期。這個測試方法已經有一定的年齡了,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ECE-15標準,中間經過多次變化升級在1997年正式定名為NEDC,一直沿用至今。
NEDC測試方法,其實一直飽受詬病,因為這種測試方法與實際測試場景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NEDC的迴圈測試中,空調、大燈、加熱座椅等應用負載都會被關閉,這就與實際工況有所不同。
這種標準之下,測試的資料好看是好看了,但通常都偏離於實際值。
相比較之下,WLTP和EPA就更加接近於真實的路況,測試時將滾阻、擋位、負載都考慮進去,並且不像NEDC那樣車速都是恆定的,而是車速變化沒有規律。
這裡就有個矛盾了,即使用者日益增長的續航需求同官方NEDC續航里程資料與實際偏離之間的矛盾。
鑑於此,新能源汽車國家大資料聯盟近期公佈了一份報告——上海市2021年5月份新能源車型里程可信度分析。
在報告中,將車輛級別劃分為A0級及以下、A級、B級、SUV四種級別,評價車輛在不同行駛狀態之下的實際可行駛總里程,並與標稱的續航里程做對比,從而得到里程的可信度,可信度越接近1,表示新能源汽車實際可行駛總里程與標稱的續航里程越接近。
因為其依託的是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百萬級車輛執行資料,基於使用者真實的用車資料,進行的車型綜合評價,因此一定程度上會更加接近實際的路況水平。
A0級及以下車型續航報告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累計行駛里程3萬公里以內的A0級及以下車型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87,而在3元公里-6萬公里後,平均里程可信度是降低了一點,為0.86。
在這其中,寶駿E200、尤拉黑貓和北汽EC3在三萬公里以內的行駛里程中,平均里程可信度分別佔據前三。
而北汽EC3、江淮iEV6E和科萊威則在3-6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中,平均里程可信度分別佔據前三。
A級車型續航報告
A級車型中,累計行駛3萬公里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86,3萬-6萬公里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84,6萬至9萬公里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82。
在3萬公里以內,平均里程可信度前三的分別是比亞迪秦Pro、比亞迪E2和帝豪EV。
3萬-6萬公里,平均里程可信度前三的是帝豪EV、朗逸和比亞迪E3。
6萬至9萬公里,平均里程可信度前三的則是帝豪EV、北汽EU5和比亞迪秦。
可以看出A級車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相較於A0級車是有所降低的,黑馬猜測是因為A級車的用車環境相比於A0級的車型是要複雜一些的,導致續航里程可信度降低。
而吉利和比亞迪在A級車的續航可信度中表現不錯。
B級和SUV級車型續航報告
B級車型中,里程可信度更低,具體資料沒有寫明,排在前三的是騰勢EV、MODEL3和北汽EU7。
SUV級別車型中,行駛3萬公里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82,行駛3萬-6萬公里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80,行駛6萬-9萬公里的平均里程可信度為0.76。
在3萬公里以內,平均里程可信度前三的是北汽EX360、幾何C和名爵ZS。
3萬-6萬公里,平均里程可信度前三的是威馬EX5-Z、帝豪GSe和比亞迪元。
6萬至9萬公里,平均里程可信度前三的則是比亞迪元、帝豪GSe和小鵬G3。
在這局中,吉利成為了贏家。
從以上報告可以看出,車型越小、用車場景以城市工況為主的車型的里程可信度越高,也就是說官方標稱的續航里程與實際續航裡越貼近。
而這份報告,也僅限於參考,在現實的路況中,或許比報告的更為複雜,比如說是否開啟空調、是否在高速上。
報告之外,最為緊要的還是如何提升續航里程。
假若續航里程提升到了1000公里甚至1000公里之外,即便與實際的路況有所不同,其基本的續航體驗也會有所保障。
而這就要靠電池技術的突破,但目前看來,這一突破還需好些時日,或許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充電更快以及鋪設更多的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