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中華美食的靈魂所在,它能讓食物口感酥脆、色澤亮潤、香味誘人。食用油與食物完美的搭配,色香味俱全,讓人食慾滿滿。
食用油對人而言,是重要的營養來源,它能提供人體合成不了的必需脂肪酸,但是,用油的方法不對,對人的健康可是大有損害的。所以,下面這些食用油使用誤區,看看您中招了沒?
長期只吃一種油
不同型別的食用油中含有的脂肪酸和營養物質比例也不相同,比如說橄欖油、山茶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較高,大豆油、玉米油則富含亞油酸,亞麻籽油、牡丹籽油富含亞麻酸。所以應該經常更換食用油的種類,來達到脂肪酸的攝入均衡,建議亞麻酸和亞油酸比例控制在1:4之內。
吃太多的食用油
油多菜不壞,在烹調飯菜時,油放得越多,飯菜也就越香。然而吃油過多,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因為食用油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非常高,過多地攝入食用油,不僅會造成肥胖症、高血壓等疾病,還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攝入食用油不應超過25-30克,老年人、肥胖者及血脂異常者則不宜超過20克。
油的顏色越淺越好
食用油的顏色與工藝和提煉程度有關,通常越是精煉的油脂,顏色就越淺。挑選食用油時,比起看顏色,不如看油的透明度和有無雜質,透明度反映了油的純度。通常透明度越高的油,它的純淨度也越高,品質也越好。
二次用油
有些人認為用炸過東西的油炒的菜特別香,其實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做法。植物油在經過反覆高溫加熱之後,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和不利於人體健康的過氧化物,如果繼續使用這種油燒菜,會有加劇產生致癌物的風險。
油鍋冒煙,炒菜才香
很多人都習慣等到鍋裡的油熱冒煙了才放菜,但其實高溫爆炒是非常不健康的。油溫過高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油裡面的營養素,最重要的是還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過氧化物、反式脂肪酸,還會產生一定的致癌物(如丙二醛)等。所以不妨在炒菜之前先將鍋燒熱,然後再倒入油(也就是經常說的熱鍋冷油),接著菜就可以下鍋了。
不吃或者特別少吃食用油
現在有特別多的人都因為害怕肥胖或者高血脂,幾乎都吃涼拌菜和白煮菜。其實,提倡少油並非鼓勵無油飲食。脂肪是生命存在的基礎,是細胞形成的必要條件。再有適量的吃油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酸,促進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還能軟化食物纖維,減少食物體積,提供飽腹感,預防膽結石的發生。
食用油在日常烹飪中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避免食用油誤區,選擇健康、優質的食用油,為食材增添多一分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