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漫畫:再次發現中國》,《諷刺與幽默(人民日報漫畫增刊)》主編,將將書坊 | 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9月
適讀年齡:6+
這本漫畫選自創刊於1979年的人民日報漫畫增刊《諷刺與幽默》,精選出從1979年到2021年這42年來的350餘幅漫畫作品,內容涵蓋教育、醫療、家庭、環保、職場、官場等中國社會各個方面,許多漫畫出自知名漫畫作家之手,如華君武、丁聰、方成等。
儘管現在提到漫畫總有人將它關聯到兒童閱讀,但實際上這是一本不需要區別讀者年齡段的漫畫書,並且閱讀的時候一定要重點關注它的刊登年月。
年長者讀來會感嘆42年來中國人生活中的變與不變。無論是1990年代還是21世紀,關於孩子上學負擔重的漫畫都經常出現。關於論壇灌水的漫畫出現在2010年,關於線上教育的漫畫則出現在2019年。“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這幅漫畫刊於1984年,這個故事“80一代”大都聽過。1990年代末至現在關於幸福、孤獨、中年壓力的漫畫比從前多,特別是父母缺乏兒女陪伴的漫畫,似乎1999年的春晚歌曲《常回家看看》迴盪在耳畔,而“全家福”漫畫中每個人都盯著手機,則凸顯了我們當下的孤獨。
年幼者的閱讀體驗可能會更有層次些。讀到“猴子撈月亮”等漫畫時一定會哈哈大笑,讀到“北極熊的遷移”等漫畫時會聯想到動物保護,讀到“秒殺前的等待”等漫畫時一定能感覺到很熟悉,讀到“剪綵迷”等漫畫時肯定會想“我讀不懂”,但正因為如此,它反而是一本可以由年長者帶著年幼者回顧自己成長曆史的參考書。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這本書就是這些烙印的集合。
除了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本漫畫書還能體現漢字被精煉後的博大精深。兩個字配上一幅畫便能表達一篇長文的內容,或者一個成語、一首詩,便能表達另一種詼諧。不僅如此,大部分漫畫都具有濃郁的中國風,既能翻出年代感,也能翻出中國味道,在引進版漫畫與繪本佔據主導地位的今天,實屬不多見。
整本漫畫書讓人在哭笑不得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大概就是“諷刺與幽默”的教化作用。
2
“散步三部曲”——《散步》《遊河》《露營》,大吳 著/繪,蒲蒲蘭繪本館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2021年9月
適讀年齡:3+
此前我們曾在書單中推薦過大吳的另外兩部作品《樹王》和《小鳥和雕像》,《散步》《遊河》《露營》則是大吳的最新作品。作為“90後”繪本作家,大吳的作品從來都與說教無關,在散步三部曲中,尤其展現出隨性而至的創作特點。他還為這三本書創作了一部主題曲,因為都是“自給自足”,其創作和錄製過程頗為坎坷,大吳說,“詩意只和作品有關,創作的艱辛毫無浪漫可言”。
散步三部曲是分別發生在清晨、正午和夜晚的故事。大吳先於2018年完成《散步》第一稿,隨後又畫了它的兩本“續集”,但三本書故事線各自獨立,如果連起來閱讀,情節是這樣的:早上霧氣正濃,兄弟倆坐船遊河,霧把一切都變得朦朧,弟弟便見山不是山,開始了各種錯認。把草叢錯認成水鳥、把枯樹錯認成小鹿、把土塊錯認成鱷魚……中午兄弟倆去散步,弟弟總是渴望見到一些新奇的事物,便不停地問哥哥:地下會有蚯蚓嗎?地下會有兔子洞嗎?地下會有暗河嗎?……晚上兄弟倆去露營,弟弟認為晚上的世界和白天的世界會有所不同,便幻想著奇蹟發生,先是總覺得外面有聲音,然後幻想看見UFO……
每一本書裡弟弟都是提問者,哥哥是回答者。如果我們都有同樣的散步、遊河和露營的經歷,大概也會和弟弟問出相似的問題。在這三本書裡,弟弟的想象和疑問都出現在圖畫中,用圖畫完成了文字未能表達的內容。在《露營》的結尾,圖畫上畫的彷彿是UFO真的來過,這到底是不是弟弟的一個夢呢?
假如每個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導演,無論走到哪裡,宇宙就跟到那裡,那麼當繪畫變成一種記錄方式,大吳這三本沉澱和表達想象的繪本,彷彿將我們置身於他的宇宙,讀罷意猶未盡,還總想是不是可以為故事再續寫個新的故事呢?
《跌跌撞撞的爸爸》,[日]吉竹伸介 著/繪,愛心樹 | 新星出版社 2021年9月
適讀物件:爸爸+媽媽
有那麼多《母嬰手冊》,怎麼沒有《爸爸手冊》呢?於是給孩子畫了許多繪本的吉竹伸介,這次給爸爸們畫了一本漫畫書,也是為爸爸育兒不易來發聲。這些漫畫大部分來自吉竹伸介在日本月刊雜誌《寶寶和媽媽》中以“爸爸眼裡的育兒”為主題的連載,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全書共有55組漫畫,既畫了新手爸爸面對小嬰兒時的開心、粗心、緊張、好奇和迷茫,也畫了小嬰兒到來後自己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以及爸爸想象中能為孩子提供的未來。
所謂跌跌撞撞的爸爸,是相對於育兒得心應手的媽媽而言的。當孩子出生後,“不靠譜爸爸也誕生了”。取名、餵奶、陪玩、哄睡、出門、換尿布等,媽媽們在一起交流經驗時,難免吐槽爸爸的粗枝大葉,爸爸似乎淪為媽媽的配角,但其實爸爸在育兒中也有許多感悟與小心思。不管怎麼說,有了孩子之後,爸爸才有機會變成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一邊跌跌撞撞地向前走,一邊享受途中獨有的風景”。
吉竹伸介說,帶孩子最忙亂的那段時間,他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育兒這件事,因為當時正在“疼痛”中,現在就想把自己“結痂”之前的疼告訴讀者,如果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會說”我沒覺得有那麼疼啊”,他就會很開心。
《從南極看世界》,[捷克] 大衛·伯姆 著/繪,天天出版社 2021年9月
適讀年齡:9+
什麼是大?什麼是遠?什麼是野性?什麼是新的?什麼是重要的?這本書叫“從南極看世界”,它既是講述南極的歷史,也是以南極為一個參照物,讓我們透過與它的對比來認識世界。書中不乏一些優美的句子,比如“冰是我們的記憶”,也會介紹觀察事物的角度,提供一些哲學上的思考,還有與南極有關的星座知識、動物知識以及關於南極探險的歷史知識,把科學知識和人文精神糅合在了一起。
書中的圖片採用了豐富的視覺手段,有手繪圖、漫畫、地圖,還有真實的照片。作者大衛·伯姆為創作這本書曾親赴南極,成書過程得到了捷克科學院、馬薩里克大學南極研究中心的支援。這本書也獲得了2020年德意志青少年文學獎。
《老石頭:地球誕生以來的生命故事》,[意] 黛比·皮魯蒂 著/繪,浪花朵朵 | 花山文藝出版社 2021年9月
適讀年齡:3+
這本書書名取得很宏大,其實故事很輕巧。許多關於生命簡史的故事若文字太簡單,則難以把邏輯表達清楚,若文字太多又不適合低幼兒童,這本書則放棄了直接以地球形成的歷史為邏輯線,而是以老石頭的見聞來展示18億年來地球形態的變化,但若無法發現作者的用意,也可以忽略副標題,只把它簡單當成是一塊老石頭的故事。
全書都是老石頭與蜂鳥、瓢蟲的對話。蜂鳥講述自己去世界各地看見的風景,而老石頭一動不動,似乎只能寂寞地待在原地,但經過老石頭的講述才知道,原來他的見聞可豐富了,他的每一次“旅程”都因地球的變動而發生。火山爆發、恐龍覓食、歷經冰川時代、遇到乳齒象,植物在他身邊長了又滅,滅了又長,最終形成了旁邊這片松樹林。原來老石頭一點也不無聊呢,他就像忠實的觀眾,耐心地看著地球上的各種表演不斷登臺,不斷謝幕。
《中國好故事Tales of China》(第二部),Melinda/Lilly/Thompson/樓夷 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年8月
適讀年齡:3+
這套書是《中國好故事Tales of China》系列的全新加推版,依託藍思閱讀分級體系編寫,用英文講述中國故事。總主編Thompson曾是迪士尼全球資深製作人、迪士尼英語的創始人之一。採編改寫者或者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或是在英語國家長期學習工作的華人華裔,都在語言教學、青少讀物開發與創意寫作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全套共8本書,26個故事,10首童謠,36段音訊材料,146幅原創精美插畫,輔以一本創意手賬,也可掃書後二維碼收聽音訊。26個故事側重於名勝古蹟、特色菜餚、歷史掌故等,都是孩子們已經熟知的中國故事或事物,比如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刀削麵、叫花雞,長城、兵馬俑等。
每一本的右上角有對應的藍思閱讀分級標識,難度逐級增加。《節日童謠》兩本相當於牛津閱讀樹1-3級;《小小心願》《遠大夢想》《中華小英雄》《中華小神童》相當於牛津閱讀樹4-6級;《中華小吃貨》《中華大奇蹟》相當於牛津閱讀樹7級以上。
7
《刺蝟醫生》,[日] 福澤由美子 著/繪,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21年6月
適讀年齡:3+
醫院是一個充滿了藥水味的地方,醫生穿著白大褂急匆匆地走來走去,似乎總是有些不盡人情。但在這本主要由彩鉛繪製完成的繪本里,黃色、橘色和棕色是主要顏色,將刺蝟醫生的診所呈現得十分溫馨與溫暖。刺蝟醫生接待了第一次走進醫院的小熊,給發燒的狼打針,還把兔子小姐的熊貓玩偶也縫上了。刺蝟醫生醫術高超,只是為什麼負責接待患者的天鵝先生的傷總不見好轉呢?
溫暖的刺蝟醫生贏得了所有病人的讚賞。這本書展現的是生活中最為理想和圓滿的一面,但是在病痛面前,小動物們之間表現出來的愛卻很真實,醫生很能幹,但是他們不僅辛苦,其實也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
《一目瞭然建築風琴書》,[英] 露西·達澤爾 著/繪,愛心樹 |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年8月
適讀年齡:7+
風琴書,是指這本書的獨特裝幀,它可以像手風琴一樣摺疊、展開,完全攤平長達2.3米,將整個建築的發展歷史呈現在眼前。適合對建築感興趣的小讀者。
從公元前10000年到21世紀,這本書裡繪製了69座偉大建築,都是現今還能找到實物的建築,相當於一本建築名片集。這些建築涵蓋西東,遍佈全球各地,古代的建築多以世界聞名的為主,比如金字塔、長城、羅馬鬥獸場等,近現代案例中則特別注重時效性和多樣性,囊括了海內外的一些建築熱點,包括近幾年來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寧波職業博物館,日本的紙管屋等。
這69座建築的“反面”是對建築歷史的簡單梳理,從新石器時代建築一直到當代建築,介紹了每種建築風格的特點。這本書的譯者是建築設計師,他說翻譯這本書幫助他對經典建築案例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能從每座建築的簡潔介紹和外形對比中,看到不同風格形象的差異,並從這些風格的迭代中,找到形式上的關聯與對抗,也適合在全球疫情結束後,組織參觀經典建築的旅遊路線,將這本書當成一本打卡書。
校對 |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