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得益於全球碳中和的趨勢,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趨勢也遠超業內預期。縱觀整體變化,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還是車企的佈局方向,大家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了主推的重點。
而新能源汽車,則以不同的方向在發展,慢慢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地級的縣城中也比比皆是。
車評君本人業餘的愛好唯有野釣,經常三五成群的趁著週末的時間到處跑。最近新加入的一個理想ONE釣友,閒聊一番引來一絲疑惑,增程式電動車算不算新能源?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它的盡頭又指向何方?
事情發生在今年開春的時節,主要是因為釣友的吐槽,自己的新能源油耗高到懷疑人生。自己到底是買了個什麼瓦楞?新能源汽車百公里居然十來個油耗?
第一次聽到“什麼瓦楞”,確實笑噴了,東北的白話就是什麼玩意?
之所以歷時幾個月之後再出這篇文章,是基於媒體客觀的態度去發表真實的調研。車評君街頭走訪了上千路人,其中90%以上的人不會考慮購買增程式電動車,80%的人會首選純電,20%的人在純電和增程式電動車都不看好,更傾向於插電式混動。
對於增程式電動車,更多人都抱著不看好的狀態,對於用燃油來發電的新能源汽車表示非常不理解,這怎麼被稱得上新能源的?
增程式電動車算不上新能源
先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新款理想ONE上市的時候大家還記得吧,釋出會開完沒多久美國股市的開盤,理想ONE的股價下跌了3.51%。別家車企釋出新車不都是股價應聲上漲嚒?怎麼到了理想這就適得其反了呢?
不用百思不得其解,要細品。
再說增程式電動車算不上新能源的事,首先車評君並沒有任何詆譭理想ONE的意思,就增程式電動車而言,好像只能拿理想ONE作代表了。在客觀唯心主義論中,存在即合理。所以說增程式電動車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它算是個新能源汽車。
首先增程式混動這個技術並不是理想發明的,像三菱和日產在早些年前已經推出相應的車型了,在日本本土的銷量來看並不是那麼好,這也說明了即便是有著品牌光環的效應也很難讓他被普羅大眾所接受。之所以沒在國內推動,是因為它並不像插混那樣讓消費者去認可。
一切源於理想的創始人李想在海外體驗過三菱歐藍德的增程混動版本,覺得這是個商機,畢竟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嘛。事實證明,李想的眼光還是很獨特的,敢為天下人所不為,愣是憑藉著一股不怕輸的精神,把僅憑一款車的理想給搞上市了。
不管外界存在多少非議,起碼理想掌握了財富密碼,即便是消費者明白它是一款靠油發電的電動車,為了沒有里程焦慮,為了綠牌,忍了。
理想ONE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在大家心裡最大的疑慮是作為一款新能源汽車,理想ONE從本質上並沒有擺脫燃油的依賴,那麼它被稱之為新能源的意義何在?
坦率的來說,還是有一小部分人並不看好純電的發展,最大的顧慮就是當下的電動車在續航能力方面,始終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別看各大車企紛紛宣佈停止研發發動機,但新能源在短時間內無法對儲能介質有著重大突破時,那麼就很難消滅燃油車。
而理想ONE的出現,可以說徹底讓這小部分人群充分的看到且享受到電動車的動力和質感。又最大限度的解決了人們對於電動車裡程的焦慮。只要油箱夠大,到哪都不怕。
但是話說回來,既然不是純電動,增程式混動採用的串聯方式會導致動力輸出較低,插電式混動所採用的並聯方式可以在急加速時,讓發動機和電動機同時輸出動力,提高車輛的驅動力,以滿足當下駕駛員的動力需求。而增程式由於串聯結構的原因,在任何情況下就只有電動機輸出單一的動力。所以,喜歡它的人是真不在意,但討厭他的人真是唯恐避之不及。
不得不說,作為能源革命中的過渡性產品,理想ONE最大限度地消除人們對於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但是它用油發電的方式,還是被大部分消費者所詬病。
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的結局如何?
從最初的不被市場認可、不被行業肯定,到此後飽受爭議,環保、安全等問題屢屢引起討論,再到被專家看好、國內個別車企爭相入局。再到理想ONE的銷量在8月份差點破萬,又引發了大部分人的擔憂,增程式電動汽車走過了一段艱辛的道路。
從8月份新能源銷量前十的資料中可以看出,理想ONE的增幅確實是非常可觀的。能躋身前五,自身的實力肯定有過人之處。
消費者擔憂的是什麼,確實也是值得深思的。倘若車企都在往增程式的方向來發展,說明新能源這盤棋是徹底的潰敗了。因為增程式這種過渡性的產品存在,某種意義上就扼制了純電的發展動力。雖然在8月份的新能源銷量中理想ONE才勉強擠進前五,但是在前十的銷量中它可是佔據了8.86%(前十總銷量佔比),誰能料到未來是何去何從?
恰巧的是,最近理想品牌的第二款車資訊在網上曝光了,傳言新車名為理想TWO,將繼續走增程式路線。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3號 中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對於增程式發展似乎不那麼友好。至少政策的傾向,註定作為過渡性產品的理想ONE下場是可以預示的。所以不難理解同樣作為造車新勢力,為什麼蔚來、小鵬和哪吒他們寧願選擇困難重重的純電也絕不碰增程的原因。
如果說,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是因為礙於面子的問題不願在增程式這個領域和理想去爭蠅頭小利,那麼這就大錯特錯了。資本的眼光是相當毒辣的,只要它嗅到利益的氣息,絕對不會在意任何情誼。
況且,作為幾大合資陣營中的傳統車企也不去碰增程,可想而知其背後的風險評估肯定是做的異常到位了。
線上車評認為,增程式未來絕對不是新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也絕對不會存在並存的現象。當然,從點工況角度來看,它確實能夠實現非常高效的使用效率;但如果站在系統角度來看,增程式的動力系統效率並不是最高的,主要因為發電機的效率有限,何必在可以用發動機直驅時選擇發電?顯然多此一舉。
最後,車評君對理想ONE沒有任何偏見,只是站在個人的角度上來闡述最真實的觀點。如今,李想已經憑單車理想ONE取得近萬的銷量,其理想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得到實現。只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環境不同,李想接下來要做的,可能是面對現實,轉變增程式思路,或許才能讓理想汽車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注,本文不具有任何投資建議,僅代表個人立場。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王治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