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關注單仁行公號,獲取第一手資訊。
一家企業的資產總額有10.4萬億是個什麼概念,你能想象到嗎?
假如你想象不到,那麼一年1754億的淨利潤放在你面前是什麼概念呢?
舉個例子,日本曾經為了討好美國,花了160億日元,大約10億人民幣買了一座小島給駐日美軍訓練。
(來源於央視網)
也就是說,這家企業一年賺到的錢,可以買175個這樣的小島。
這家企業不是騰訊、阿里巴巴、華為這些我們都特別熟悉的民營企業,而是中國央企的一哥,招商局。
(來源於招商局集團官網)
在2020年疫情爆發的情況下,中國菸草製品行業的年淨利潤是1156億,但招商局直接超過了中國菸草600個億。
(來源於國家統計局)
我們現在腦海裡能想到的招商銀行、招商金融、招商證券、招商地產都是招商局的,實際上就連平安保險和中國基金這種巨頭也都是他們建立的。
假如你還是感受不到這種舉重若輕的程度,那我們來看看最新的資料。
根據招商局的統計,在2021年上半年,招商局營收達到了4270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超16%,利潤更是高達783億元,增長30%。
也就是說招商局平均每天都可以賺4.3個億,一個億真的只能算是個小目標了。
1萬元的百元紙鈔疊起來,厚度大概是1公分,1億元的話就能達到100米高,那招商局每天的利潤能堆到430米高。
那麼,招商局是怎麼做到央企的一哥?它的故事經歷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
說起來,招商局其實是一家百年企業,它創辦於1872年的晚清洋務運動時期。
前身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發展而來,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央企,屬於是祖師爺級別的。
但是,輪船招商局的建立,完全是被逼的沒辦法了。
1872年12月23日,國內的海上商品運輸基本上被外國航運勢力所控制,不僅高價壟斷了市場,還吸收了大量的華商資本。
洋務運動的領頭人李鴻章決心反抗外國航運勢力的壟斷,向當時的朝廷奏請申辦輪船招商局,想要實業救國,他希望能募集華商資本,發展輪船航運業,與洋商鬥爭,師夷長技以制夷。
但是,處於困窘中的晚清政府拿不出一點銀子去運作公司,李鴻章這些洋務派官員就開創了中國近代的第一股,來籌集資本。
為了讓那些買辦和商人們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援,輪船招商局制定了多種吸引投資的方法,堪比現在的招股書。
第一是拿官方作為信用背書,透過官方授權的運輸渠道,獲得一定的業務保障,還把各地錢莊票號代收股銀的方式進行籌集;
第二是保障式分紅,承諾每年不管企業經營狀態如何,都發放浮動的固定股息;
第三是給回扣,對投資的大股東給獎勵方案和職位;
第四是利用報刊宣傳投放廣告,來吸引更多的華商來入股。
方案定下來後,近代中國的第一股也正式發行了。
輪船招商局舊址
輪船招商局可以說是開啟現代企業的一個里程碑,在集資方式上,採用公開募集入股的形式;在經營管理上,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投資人出錢成為股東,企業經營交給職業經理人;在盈利分配方面,實行按股付息分紅,股票是唯一的取息憑證,還可以自由轉讓;在組織形式上,由股東們選出董事會進行管理。
這就和原始的合夥經營有了本質的區別,具備了現代化企業的雛形。
匯聚了眾多力量和先進管理機制的輪船招商局也沒有讓人失望,成立之後,輪船招商局迅速衝破洋人的價格壟斷,英美洋商也不得不恢復市場的正常價格。
依靠著政府的貸款和背書,輪船招商局乘熱打鐵一舉收購了佔長江航運80%份額的美國企業旗昌輪船,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輪船公司。
只可惜,好景不長。
1901年,李鴻章病逝,晚清政府依然歌舞昇平,但百姓在馬關條約沉重的賠款下民不聊生,軍閥割據的態勢形成。
後繼者袁世凱千方百計的接管了輪船招商局,在他的控制之下,輪船招商局從一個會下蛋的雞變成了定期取款的ATM機,竭澤而漁的行為嚴重阻礙了輪船招商局的發展。
袁世凱在航運技術與管理上全部依靠外國人,局內管理層在他的影響下也日益走向腐敗。
只用了四年時間,招商局虧損了數百萬白銀,跌下了神壇,在很長一段時期的局勢動盪和軍閥混亂中,輪船招商局名存實亡,一度成為了代表國外資本的買辦。
一直到了1948年,此時離建國還有一年,國民黨開始策劃撤退工作,為了加強對輪船招商局的直接控制,將輪船招商局大規模的遷到了臺灣。
就這樣,輪船招商局被海峽兩岸一分為二,原輪船招商局被上海市軍管會留在了大陸,大部分核心資產被帶到了臺灣。
但是,屬於新中國的招商局才剛剛開始。
國民黨帶走了輪船招商局在大陸的大部分資產,但輪船招商局還有另一個核心。
1950年1月15日,香港輪船招商局宣佈迴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招商局從此開始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
這個香港招商局從哪裡來的呢?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872年,看看輪船招商局當初留下的一記眼界極高的伏筆。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城市,有四大支柱型產業,運輸特別是海運就是其中之一。
香港港在2005年之前,連續幾年都是世界集裝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
而奠定香港海運的基礎,可以追溯到1872年成立的香港輪船招商局。
在1872年,輪船招商局成立的同一年,有著國際視野的洋務派官員,選擇在香港設立分局,利用了香港的地理位置,花了37萬5千兩白銀建造了船塢和碼頭,發展港口業務,陸續開通了從香港通往日本、南洋、舊金山、倫敦的遠洋航線。
正是這些遠洋航線的開闢,成為了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一大壯舉,也標誌著香港成為國際航運業重要的節點。
1945年,經歷完抗日戰爭後,香港輪船招商局剛盼到祖國的光復解放,又被國民黨推到內戰的深淵。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國民黨帶著輪船招商局80%的核心資產敗走臺灣。
香港輪船招商局在歷史的重大抉擇面前,經歷了13義輪和三次海外起義後,取得了艱難的起義勝利。
1950年1月5日,英國正式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周恩來的號召下,香港招商局在報紙上刊登起義宣告,改懸五星紅旗,正式宣佈迴歸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1年2月1日,招商局上海總公司改組為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招商局歸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領導。
在建國之後,香港作為新中國唯一一個對接外國資本的橋頭堡,迴歸國有的香港輪船招商局承擔了重要使命,一方面給大陸海運建設提供支援,一方面承擔起了輪船招商局對外發展的核心。
隨著香港運輸業的蓬勃發展,在港口業務上,佈局數年的香港輪船招商局遍地開花,成為了亞洲業務範疇最廣,規模最大的航運企業之一。
可以說,香港輪船招商局完美的實現了早期洋務派官員們的理想,打通了香港航運命脈的目標,民族企業也不遜色國外企業。
當然,它的使命遠遠不止於此。
1979年,香港輪船招商局響應了改革開放的號召,看中了與香港只有著一海之隔的“小漁村”,深圳。
香港輪船招商局率先在這座“小漁村”的土地上填海建港,開辦工業園區,並且為當地城市建設提供土地開發服務,極大地促進了深圳的城市化發展,還讓蛇口率先成為了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先行者。
這個港口後來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型工業園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
1985年,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部《關於香港招商局集團董事會調整的請示》,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輪船招商局成為了過去式。
而招商局集團就像是一臺頂級的孵化器,秉承著先鋒思想,孵化了一個又一個的行業巨頭。
1987年,招商局創辦了國內第一個股份金融機構—招商銀行,到今天,招商銀行依舊是國內股份銀行的龍頭老大。
1988年,招商局發起創立了中國平安保險(02年-03年,招商局退出平安),平安現在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財險集團。
此外,招商局在全球擁有56個港口,分佈在“一帶一路”的沿線20多個國家,還投資了國內大量的高速公路、隧道基建專案,覆蓋19個省市,總運營里程8824公里,主控里程達到1222公里,排名世界第四。
今天的招商局已經是一家融合了交通運輸、地產、工業、基建和金融多方面的龐然大物,但它並不能稱為“財團”,是一個隱藏起來的國有獨資企業。
雖然沒多少人真正知道它,但招商局集團做到了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縱觀招商局的整個發展歷程,並不是因為它是一家老資格的央企,有著國家扶持就保持了一條上升的發展軌跡。
招商局從最開始的輪船招商局到今天的招商局集團,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一條命運多舛、起伏不平的發展道路。
從一開始誕生於洋務運動的民族企業,用創新之舉衝破了洋商壟斷,到運動失敗後一度淪為買辦企業,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戰火,依然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還留下了香港輪船招商局的伏筆。
在歷史的重大抉擇面前,選擇了難而正確的路,回到了百廢待興的中國。
最後在改革開放與經濟制度變革期間,步步爭先,隨著國運的上升一步步發展到了今天。
這背後不乏管理的智慧和吃苦的精神,但是我想,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在招商局的歷程中看到他們一直都踐行了兩件事。
一個是實業救國的初心,第二就是銳意進取的創新理念。
當然,與招商局集團齊名的還有另外三家低調的巨無霸企業,你知道他們是誰嗎?你想了解他們發展的故事嗎?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