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多個省份都出臺比較嚴格的限電控產能措施。
甚至出現一些A股上市公司都開始批次公告因為限電而減產甚至停產的現象。
可見本次限電控產能的力度之大,是遠超過之前的。
去年12月份,我們也有過一次大力度的限電控產能措施。
包括今年夏天,我們一些省份也有限電控產能。
不過,之前兩次的限電措施,都沒有這次力度大。
本次限電,最早是本月初從江蘇的嚴格“能耗雙控”開始的,然後本週廣東開始也出現限電,隨後迅速擴散到雲南、廣西、浙江等地。
據統計,目前已經有16個省份出臺了力度不等的限電措施。
力度比較小的,像四川只是“暫停非必要性生產、照明、辦公負荷。”
力度比較大的,像寧夏是直接“高耗能企業停限產一個月”。
而廣東和江蘇,作為我們經濟最發達的兩個省份,也各自採取了十分嚴格的限電措施,因此影響也是最大的。
在當前我們跟美國激烈博弈的關鍵時刻,我們採取如此大力度限電措施,背後肯定有很多原因,本影片會從“表中裡”三層結構,來跟大家梳理分析我們限電控產能的原因和目的。
(1)表層與裡層
本次限電明面上的最直接的原因,都寫在各省出臺限電措施的檔案說明裡,就是為了“能耗雙控”,也就是要節能減排。
我們為了完成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目前各省都有每半年的碳排放額度,假如半年的碳排放額度用到了警戒線,那麼就需要進行“能耗雙控”,確保全年碳排放額度達標。
所以,當前出臺限電措施的省份,基本是上半年能耗雙控目標,出現紅色預警,或者黃色預警。
這使得,這些省份,在疊加當前外貿出口火熱,大部分企業滿工滿產,用電量激增的情況下,不得不採取嚴格的限電措施,才有可能完成全年的碳排放減排目標。
這是最直接的原因。
不過我認為,這並不是唯一原因。
另外還有一箇中層的緣由。
就是最近煤炭價格暴漲。
目前動力煤的價格,在經歷了年初的暴漲後最近一個月是再次暴漲,過去一個月的漲幅已經差不多達到50%。
這已經創下了煤炭價格的歷史新高。
由於煤炭價格的暴漲,導致當前很多火力發電廠壓力巨大。
一方面是電力價格漲幅是普遍滯後於煤炭價格,所以在煤炭價格暴漲後,已經有一些火力發電廠,面臨虧損壓力。
這反過來也襯托了新能源發電的優勢,比如光伏和風能發電,是不受煤炭價格暴漲的制約。
反過來,煤炭價格暴漲會導致火力發電成本上升,進而提升新能源發電的競爭優勢。
凡事有利有弊,不好一概而論。
但整體來說,在我國當前發電比例仍然主要靠火力發電的這個客觀事實面前,煤炭價格暴漲,會整體推升我國經濟的執行成本。
所以,當前電力資源緊張,是分供需兩端的影響。
供應端,就是由於煤炭上漲,加大火力發電的執行成本,所以增加電力供應的壓力。
而需求端,自然是因為全球疫情肆虐,特別是東南亞疫情這兩個月嚴重擴散,導致不少東南亞工廠是停工停產,讓很多國外企業不得不把訂單重新轉移回我們這裡,這使得我們大大小小的企業,過去幾個月基本都是滿產滿銷,一些企業甚至訂單都排到明年一季度去了。
在我們製造業全力執行下,用電量激增是必然的。
所以,一方面是需求端用電量激增,一方面是供應端火力發電成本增加。
就導致當前電力資源緊缺的局面,而不得不透過限電這樣的方式,來錯峰填谷。
但這也只是中層的一個緣由。
總體來說,表層和中層的這兩個原因,屬於其他客觀因素共同疊加,導致我們不得不採取限電控產能的措施,來進行調控。
但凡事講究“因勢利導”,既然出現這樣一個局面,我們就得“化被動為主動”。
因此,我們除了表層和中層的這兩層緣由,我認為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自己主動的一些選擇,想透過限電控產能實現的一些目標。
所以我把裡層的原因,分內外兩個目標。
(2)裡層:內
首先,我們限電控產能,有第一重目標,就是為了淘汰落後產能,加速產業升級。
這其實是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什麼是落後產能?
就是那些不環保、能耗效率低、單位能源產值輸出低的產能。
比如,一些高環保、高效率的企業,同樣用1度電,可以多輸出很多產能。
這種情況,我們自然是鼓勵企業往高環保高效率的企業去改造升級,而淘汰那些粗放式發展的落後企業。
當然,往往高環保高效率的企業,要進行這樣的升級改造,是要多花很多錢投資改造升級生產線。
但這些必要的投入,都會在未來的長遠收益裡,慢慢得到豐厚回報。
只是,假如沒有從上而下的環保、限電控產能措施,企業很難有動力去這樣的產業升級改造,
因為前期投入太大,回收成本週期太長,還不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資本是逐利的,再加上粗放式發展的低廉成本,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
所以,透過這樣嚴格的限電控產能措施,可以加速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能。
這也是我們明知道西方國家所推行的碳減排,是存在一些發展陷阱,卻仍然願意加入碳減排,甚至以發達國家都沒有的超大力度去主動減排。
這是因為節能減排,是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我們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
我們最終目的,就是要完成產業升級,讓企業有動力去增效降本,透過淘汰落後產能,來實現經濟轉型。
在這個過程,肯定是有一些企業,因為跟不上這樣的升級轉型步伐,而被淘汰。
特別是進入經濟轉型週期,競爭的殘酷是更大的。
面對這樣的外部客觀形勢,我們沒辦法改變外部,只有想辦法適應這樣的經濟週期,提高風險意識,主動增效降本,來想辦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是沒有用的。
市場不會同情弱者,優勝劣汰也是市場經濟的自然法則。
(3)裡層:外
我們限電控產能的第二重目的,就是跟美國博弈有關,實際上就是要加大美國通脹壓力。
這也是我們採取限電控產能後,大機率會導致的一個客觀結果。
因為限電控產能後,會導致我們整體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而當前我們是美國最大的進口國,在全球疫情肆虐,美國很難找到其他替代國的情況下,美國通脹壓力是肯定會隨之增大。
而且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如果不限電控產能,只會讓美國資本透過推升原材料價格,還大量進口我們廉價商品,這等於被美國蠶食我們利潤,我們還幫美國降低了通脹壓力。
當前全球訂單仍然因為疫情而大量轉移過來的情況下,出現不少企業,粗放式擴張,盲目擴大產能。
而這些盲目擴大的產能,大都是比較低效的產能,畢竟是比較急功近利,就想著粗放式擴張一把,賺一波快錢,肯定不捨得大額投入升級。
這也使得這些新增的低效產能,反而有著極大的低廉成本優勢,並且他們大都以散兵遊勇居多,很不團結,很容易出現低效競爭的情況。
這使得雖然當前是賣方市場,但議價能力卻不強。
再加上當前海運價格暴漲,也客觀制約了企業的對外議價漲價的能力,因為國外進口商大都是要承擔運費成本的,海運價格太高,國外進口商可接受的漲價空間也不大。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想要漲價,就更需要整個產業整齊劃一的漲價。
毫無疑問,這只是透過宏觀調控來實現,很難由企業形成自發的團結漲價。
而限電控產能,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會引導企業對外漲價,這屬於市場自然行為結果。
並且,這也不是我們唯一的提高出口價格的手段,最近這半年,我們在陸陸續續減少一些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實際上也是起到了提高出口價格的效果。
相比取消出口退稅,限電控產能可能也會帶來一個副作用,就是國內一些商品價格也可能上漲。
但我們央行一直保持戰略定力,過去這一年多並沒有降息大放水,再加上其他種種原因,我們當前消費端的實際需求比較低。
8月份的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同比增長只有2.5%,遠低於以前正常月份至少8%的平均水平。
在我們國內消費端實際比較低的情況下,我們國內終端產品的提價空間並不大。
所以,只要我們央行能堅持不降息大放水,那麼我們國內是很難因為限電控產能而出現通脹失控。
這會進一步導致企業加大對外提價的動力。
因為企業對內提不動價格,面對原材料價格暴漲,不想虧損,只能對外提價。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現階段不能跟隨美聯儲大放水,因為我們只要一大放水,就會形成我們自己通脹失控,那麼企業就會轉而在國內提價,從而國外提價動力就降低了。
這都是環環相扣的。
因此,只要我們對外出口能夠普遍提價,那麼就能加大美國通脹壓力,迫使美聯儲加息的壓力越來越大。
這也可以體現在9月23日凌晨美聯儲鮑威爾在議息會議之後的講話。
從今年開始,每一次美聯儲議息會議,有一個規律,就是隨著時間推移,贊成提前加息的人越來越多。
比如這次9月份議息會議,點陣圖顯示,贊成2022年加息的美聯儲官員增加至9名,佔了一半。
從一開始沒有人贊成2022年加息,到後面慢慢增加到1個、3個、7個,到現在9個。
隨著美國通脹壓力持續增加,贊成提前加息的美聯儲官員是越來越多。
此外,美聯儲鮑威爾在今天議息會議上,首次明確公佈了一份可能的“加息路徑圖時間表”。
基本跟我兩個月前預判的可能性相符。
也就是,美聯儲9月份宣佈縮減QE時間表。
11月~12月開始正式縮減QE。
明年中完成縮減QE。
最快明年底開始加息。
當然,鮑威爾給這個加息路徑圖時間表,加了很多前提。
比如鮑威爾說“給明年中旬完成縮減QE,加了個前提“只要經濟復甦仍處於正軌”。
除此之外,鮑威爾也給加息,設定了一個“觸發條件”。
鮑威爾說“如果通脹率在2022年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美聯儲可能就達到了加息的條件。”
這也符合我一直跟大家說的,只要增加美國通脹壓力,就會迫使美國加息。
大家需要注意,美聯儲每次議息會議的結果,都在發生變化。
美聯儲的議息會議並不是一個預測會議,而是一個基於當下條件,看美聯儲態度的一個預期管理會議。
所以,會隨著時間推移,在不斷變化。
這個也可以反應在鮑威爾每次議息會議的講話。
相比9月份的講話,鮑威爾這次的講話顯得要“鷹派”很多。
未來是充滿很多變數,假如未來半年,美國通脹再繼續飆升,甚至通脹率能達到兩位數的話,那麼美聯儲必然要比這次議息會議所說的,要更早行動。
反過來,假如未來半年,美國通脹出現回落,美聯儲則更有可能選擇繼續按兵不動。
說白了,美聯儲一直是隨時可能出爾反爾的,在事情真正落地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具體得看未來局勢如何發展。
但毫無疑問,美國通脹失控,就是當前美國經濟的死穴。
因此,我們在和美國經濟博弈的過程裡,對準美國死穴,不斷加大美國通脹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只要美國通脹率越高,那麼留給美聯儲進行經濟軟著陸的空間就越小,就越有可能戳破美國資產價格泡沫,從而引爆美國自身內部的金融危機。
最近這半年,我們和美國的大量博弈,都是圍繞著這根主軸進行的。
當前我們自身一些問題也在逐步顯現,我們和美國的這場史詩級經濟博弈,最終比拼的還是雙方各自對經濟的掌控能力、對經濟下行壓力承受的韌性,對危機排雷的處理能力。
我們和美國,都在想方設法引爆對方內部的危機。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無形間充斥著普通人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我們作為普通人,身處在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變局裡,也終將成為見證歷史的一員。
我是一直堅信,我們在這場史詩級經濟博弈裡,會必然勝出。
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我們的個人得益得失,都是跟祖國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只有我們贏得這場史詩級經濟博弈,我們每個人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所以,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我們作為普通人,雖然很難在這樣史詩級經濟博弈裡幫到什麼忙。
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少抱怨多做事,做好自己的工作,儘可能降低自身可能出現的風險,就是對國家最大的幫助。
如果我們每個人可能遇到的風險都降低了,那麼聚沙成塔,自然整體的風險就降低了。
不暴雷,就是不拖後腿。
還在讀書的就好好讀書,已經工作的就好好工作,貢獻我們每個人的微薄力量,眾志成城,我們自然能贏!
本文來源“大白話時事”作者:星話大白。
我每天都會寫分析文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