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第一名方,四味藥,從上往下,幫你把體內痰溼清理一遍;
改善你的頭暈、頭疼,痰少了,精神也好了。
大家好,我是王醫生。
今天,跟大家聊一個宋代記載的名方,它叫二陳湯
由炙甘草、半夏、陳皮、茯苓組成。
現在很多健脾化痰、祛溼和中的方劑都是由二陳湯加減而來,就比如溫膽湯、黃連溫膽湯等。
從這裡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很多病,都與痰有關;都免不了考慮祛痰。
至於這個二陳的意思就是,方中的半夏和陳皮,要選陳舊的效果更好。
中醫上,將痰分為兩種,一種是無形的;另一種是有形的。
而有形的痰多是說痰液,就比如吐出來的痰、以及喉嚨積痰而發出的痰鳴聲。
無形之痰,首先就是不能看見,卻是痰引起的痰病,就比如痰迷心竅、導致的癲狂,還有就是胸悶等症狀。
這篇文章說到痰溼的痰,就屬於無形的。
痰溼之人的舌苔多是白且厚膩。大家可以伸出舌頭,對著鏡子觀察,如果符合白厚膩苔;
並且平時還會有頭重、頭疼,腦袋昏沉沉的,稍微運動之後,很快就會感到疲勞;
那身體內基本就存在痰溼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方子中的半夏:
其性溫、味辛(刺激),半夏的主要功效就是可以燥溼化痰、緩解頭暈、頭疼的情況。
陳皮性溫、味苦、辛,入肺、脾經。更是燥溼化痰、理氣健脾的能手。
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又叫玉靈;這味藥經常用於祛溼的藥方,不僅可以利水、滲溼,還能養脾和胃。
炙甘草,用在藥方中,除了調和各個藥材之外,還能溫和脾胃。
因此,總的來說,二陳方偏向於溫性,更適合寒痰的情況。
如果舌苔泛黃,那就是身體有熱,應該對二陳湯加減後使用。
二陳湯,對於這個無形之痰的調理辦法就是,先清、化,然後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