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平臺很多人可能沒聽說是什麼,但是從事TO B公司的員工來說,SaaS平臺應該都有所耳聞。從2016年開始,騰訊開始發力TO B算起,到處在挖TO B公司的骨幹人才,而熟悉SaaS平臺的人才競爭力更強。
要想知道近幾年來為什麼大廠都在挖熟悉SaaS平臺的人才,首先,需要搞懂SaaS平臺是什麼。SaaS,全稱Software as a service,中文軟體即是服務。軟體很好理解,可是軟體為什麼是服務呢?如果說“軟體即工具”,我倒是很能理解。微信是通訊工具、朋友圈是社交工具、釘釘是企業內協同工具、淘寶是做生意的工具。明明是個工具,怎麼可能是服務呢?
服務可以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社會化分工導致的“專業技能輸出服務”,比如說空調工來給你修空調,廚師給你炒菜、醫生給你堪比,都屬於這一類服務。另一種是“經驗知識傳授服務”。這類服務在個人場景上比較少,在企業上比較多。各類諮詢公司就在向企業提供這種服務。企業挖角同行大牛,其實也是希望這些人能夠將自己積累起來的各種經驗用在自己的企業上,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軟體即是服務,這裡的服務指的就是上述的第二類服務。
假設,張三是某製造業的老闆,由於市場需求強勁、領導團隊負責,張三的企業已經回收了成本開始實現盈利。張三考慮是不是要擴大規模,加多新的生產線招更多的人。但是,現在的企業賺錢是因為製造業市場需求還比較大,張三和領導團隊也花費了全部精力去管理。如果再擴大規模,該如何保證盈利,保證品質不變樣呢?另外,原來張三管理一條生產線,原材料自己去採購就好了。開了新的生產線以後,自己採購忙不過來,必然要讓員工來做,怎樣保證原材料質量和採購方案合理呢?明年再開第三生產線、第四生產線,這些問題會被不斷放大,怎麼辦。
張三想到,認識同樣是製造業的李四,據說現在已經在一家“二汽”上市公司擔任區域經理,同時管理好幾條生產線。不如找李四諮詢一下,看看怎麼辦,沒準李四願意加入進來一起幹呢?
趁著假期張三找李四聊了聊,說了下自己的境遇。李四說,自己現在正是事業上升期,而且也還想在大企業裡面深入學習更多的東西,暫時不考慮換環境。不過,李四誒張三推薦了一款叫做“Smartbi”的軟體系統。李四說,他們二汽也都是藉助軟體系統進行一系列運營管理的。只要根據軟體的資料分析走,基本上日常管理的各個方面都能透過軟體系統進行管理。藉助軟體系統,員工也能明確的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可以說,這個軟體系統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區域經理了。事實上,這個軟體系統比一個區域經理還要厲害,因為它是大量的行業內專家一起參與設計出來的系統,相當於提供了製造業大資料分析解決方案。
張三第一次聽說軟體這麼厲害。用一個軟體,就能做到銷售資料分析、質量資料分析、客戶資料分析、裝置壽命預測和產品價格預測等等。將信將疑,張三使用了李四推薦的這套“Smartbi”系統。系統廠商派出了業務員到他們的企業進行了資料化轉型,經過了幾天的培訓他們就基本上手了。
在上面的場景中,“Smartbi”軟體不再僅僅是工具,它扮演了一個領域專家的角色。張三在使用“Smartbi”的過程中,就像已經僱傭了李四一樣。每一個需要做決策的時候,張三就像是在問李四:李四,產品的質量是在下降還是在上升?人員流動怎麼樣,是否需要增加人員儲備?年度目標完成怎麼樣,可以增加生產線嗎?裝置什麼時候需要更換?每個問題,張三都可以透過資料分析得到一個有資料支撐的決策。
朋友圈是工具,每個人都用朋友圈,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成為了社交達人。而上面這個“Smartbi”並不是工具,而是服務。張三因為使用了這個服務而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明白SaaS平臺主要是給B端使用者提供服務,那麼為什麼SaaS平臺近幾年這麼火,網際網路大廠都紛紛融入這個賽道競賽。這要了解一下在SaaS概念提出之前,企業使用者要進行資料處理,都是需要在企業內部搭建各種硬體裝置,如:伺服器、儲存器、網路等,還需要自己配置作業系統以及中介軟體各系統相容,這就需要請到相應的技術團隊時刻去運營維護。這時,SaaS平臺可以解決對於本地部署的難點,企業使用者只需要使用供應商提供的軟體,透過網際網路服務給客戶就可以,透過支付給供應商使用費,就可以使用各種便利的服務,感覺用的不舒服,明年再找別家的軟體來用。而且很多SaaS產品都可以免費試用呢。
如果你是企業使用者,你會選擇那種方式,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呢?
在製造業經濟下行,國家大力提倡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時候,SaaS平臺於是就越來越火了,國內眾軟體廠商如獲至寶,喜迎SaaS春天。
今年以來,陸續聽到來自深圳TOB公司招聘薪資變高至少5%訊息。拆解原因,一方面,包括深圳位元組從去年開始加大TO B業務投入,讓原本激烈的深圳人才競爭加劇。另一方面,TO B人才原本基數就小,人才需求增速快於人才增速。
對於TO B賽道所有公司來說,與其說在搶人,不如說在搶時間。面對激烈搶人大戰,TO B公司不得不融更多錢,來平衡人力成本支出。
市場需求變化的原因之一是以位元組為首的企業在深圳大力開展TO B業務,對相關人力需求旺盛。位元組跳動、騰訊等大廠為了在TOB的賽道完成人才佈局,對TOB的人才都提出高薪。
另一方面,哪裡有發展機會,就會吸引到優秀的人才。中國TO B行業正在迅速發展,2014年,隨著資本的關注,進入了中國SaaS元年;2016年以來,隨著騰訊、阿里、位元組等大廠入局TO B賽道,整個賽道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疫情期間,各大廠不遺餘力打響遠端辦公,又帶動了一波企服熱潮。
而SaaS平臺又完美契合網際網路公司的特性,軟體即是服務,透過賣給B端使用者軟體而提供相應的服務,不需要B端使用者搭建本地部署即可使用。SaaS平臺不僅有B端產品,也有C端產品。網際網路普及後,C端產品的SaaS模式就已經很普遍了。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就是C端的SaaS平臺,比如美團、餓了麼、淘寶和微信等軟體。與C端產品相比,B端產品SaaS模式在商業、技術層面的革新都比較明顯,所以大多數情況們提及SaaS確實主要聊的是B端產品。
圖片引自《艾瑞網-中國企業級SaaS行業研究報告》
SaaS平臺未來的發展前景
橫向對比美國,美國的TO B人才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了。成熟體現在,人數多、人效高。美國最大的企服公司salesforce市值2000億美元,目前在全美員工五萬人,而中國阿里、位元組、騰訊等大廠的TO B業務從業者加起來也不足五萬人。
由於美國TO B產業發展更早,其人才能力也更強,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測算,AWS(亞馬遜雲計算)的人效為71萬美元,而同期阿里雲的人效為9.5萬美元,相差7倍。但是,AWS給出的平均薪資是15萬美元/人/每年,而當時阿里雲的平均薪資是30萬人民幣/人/每年。
換句話說,更高的薪資,自然會吸引更多優質的人才進入TO B行業,而更好的人才加入後,會帶動公司和行業正向發展,從而有更多資金開出更高的薪資,實現一個良性的迴圈。
SaaS平臺又是TO B成本和效益的相對最優解,從阿里、位元組、騰訊等頭部大廠的發力方向來說,未來SaaS平臺很有可能會進入一個快車道,人才需求變多促進SaaS平臺人才增加,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