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秋分。
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個時候,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的氣血亦同。因此,如何在秋分科學養生,大有學問。
“暑褪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這是形容秋分氣候特徵的經典詩句。俗話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白露過後,天氣“中午熱,早晚涼”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天地之間陰陽的變化悄然換了權重,這從白露後人們的舌象以淡白舌更多見也可初見端倪。因此,秋分時節是調理身體的重要時候,也是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的時候。
養生要點
1、適當“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天有“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不過對於體質虛弱者或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2、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3、運動以登山為最宜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迴圈系統,增加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迴圈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4、及時收納夏季用品
秋分過後,應把夏季使用的涼蓆、電扇等用品收納起來,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換上床單、薄被等,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飲食攻略
1、多食水果防乾燥
秋分時節天氣乾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
2、白色蔬菜養陰生津
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較濃。有蘿蔔、花菜、百合、山藥等。
3、多喝湯滋潤肺腑
秋季乾燥氣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發加快,從而使人有不同程度“乾燥感”,中醫認為燥易傷肺,津虧液少。因此,秋天適當喝些保健湯水,既滋陰潤肺,又可及時補充水分。藕、土豆、山藥都是煲湯佳品。
4、吃鴨肉去秋燥
鴨肉可以滋陰養血,有利消腫,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於咳嗽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乾燥,食慾不佳的人。因此,燥熱季節最適合吃鴨。
5、早晨喝粥最養胃
秋天應選擇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讓身體機能能夠順利適應從夏熱至秋涼的過程,粥就具備了這個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虛,喝上一大碗熱粥,不但讓腸胃得到滋養,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還能補充營養,為一天的工作養精蓄銳。
6、去火去燥多喝茶
秋季天氣涼爽,風霜高潔,氣候乾燥,餘熱未消,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容易讓人產生秋燥及秋乏。此時,飲用烏龍茶一類的青茶為好。此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餘熱又能恢復津液。
養生食譜
秋分節氣已經來臨,想要健康,不妨學學這幾道養生菜譜,為自己的健康加幾道菜。
1、蘿蔔杏仁煮牛肺
原料:蘿蔔500克,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
- 蘿蔔切塊,杏仁去皮、尖。
- 牛肺用開水燙過,再以薑汁、料酒旺火炒透。
- 瓦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牛肺、蘿蔔、杏仁,煮熟即成。
功效:補肺清肺、降氣除痰。
服法:吃肺飲湯。每週2~3次。
2、當歸燉子雞
原料:當歸30克,小母雞1只,紅棗5顆,姜1塊,枸杞1把。
做法:
- 雞宰殺後去毛,剖腹洗淨,剁去爪,用開水分透,再放入涼水中洗淨,瀝乾水分.雞肉冷水下鍋燒開後,倒掉血水,洗淨浮沫。
- 當歸洗淨,按塊質大小,順切幾刀.姜蔥洗淨,姜拍破,蔥切段待用。
- 將當歸,姜,蔥裝入雞腹內,肚腹朝上放入砂鍋內,注入清水適量,加入鹽,料酒,胃武火上燒開,再改用炆火燉至雞肉酥爛時即成。
功效:補血益氣、和胃止痛。
3、黃精粥
原料:黃精15~30克(或鮮黃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黃精切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後加白糖適量即可食用。每日1劑。
功效:滋陰潤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虛有溼、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素材來源於央視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