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9月10日發的《如何與人溝通?》
一、學會讚美。
在講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做一個遊戲:有5種動物:老虎、大象、猴子、狗、孔雀,你到一個從未去過的原始森林探險,帶著這5種動物,四周環境很危險,你不可能都將它們帶到最後,你不得不一一放棄,請問你最先放棄誰?
為了讓這個問題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解釋,我又給先生們提出第2個問題:
假如一位男士被拋到一個荒島上,就像魯賓遜那樣,現在有兩個女人可以供你選擇,但你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位,請問你選擇誰?
這兩位女士一個是英國前首相,號稱“鐵娘子”的能力很強的撒切爾夫人,一個是貌美如花的戴安娜王妃。
結果98%的人選擇第一個丟掉孔雀,原因是:孔雀沒有用。而第二個問題,幾乎所有的男性都選擇撒切爾夫人,因為撒切爾夫人有能力,能把自己從荒島上給解救出來,畢竟生命第一。至於美貌,那是奢侈品!
當我告訴大家,老虎代表金錢和權力,大象代表父母,猴子代表孩子,狗代表朋友,孔雀代表配偶時,學員立刻得出了另外一個答案:難怪離婚率這麼高,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呀!
測出了人類自私的本性,因為無論是誰,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不能傷害到自己,這很正常。自私也可以叫自愛,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你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嗎?
以下是周國平先生在《尊重生命》的演講中的觀點:
在中國兩千年的專制統治中,儒家學說一直居於正統地位。而儒家對於生命本能,對於利己是否定的,一直批判利己,從孔子開始就是這樣。
西方哲學對於利己是肯定的,認為利己是生命本能,對於生命本能不能做評判,你不能說生命的本能是有罪的、是壞的、是惡的。
但是中國儒家否定利己,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把利己看作是小人的行為,是道德的缺陷,對它進行道德審判,這就使推己及人沒有了基礎。
你把生命本能、把人慾當作萬惡之源滅掉了,整個社會的生命感覺都麻木了,同情心怎麼可能發達呢?
最後我們得出結論:人都是自私的,關鍵時刻或者說任何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我認為這很正常,我們一定要承認自私是人的天性,否則我們辦什麼事都會在一個假的面具下而不得要領。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愛自己的,也都在乎自己,更在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和別人的評價。
亞當· 斯密說:每個人對自己的關心都超過對別人的關心和別人對自己的關心。既然每個人都關心自己、愛護自己、在乎自己,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我們和別人交往時,首先要學會讚美別人,這是和人交往的第一關。
適度的讚美是成功溝通的催化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士說:“人類本性中最深的企圖之一是希望被讚美、欽佩、尊重。”
他又進一步指出:“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的讚美,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地方。”
威廉· 詹姆士透過實驗得知: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他能力的20%到30%,而一個受到激勵的人能夠發揮他能力的80%到90%。
也就是說愛聽好話是人的本性,而本性的東西是不能改變的,就像規律一樣,我們只能遵循。
學者朱學勤說:可以選擇,可以改造的是制度,不可選擇不可改造的是人性。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說:“要獲得別人的喜歡與支援,莫過於滿足別人的滿足感。而人最大的滿足感,莫過於得到尊重。”
尊重這個詞說起來比較抽象,在言語上具體表現為就是讚美對方。
美國有句諺語說得更透徹:“大部分人寧肯在讚美聲中被毀滅,也不願意在批評聲中獲救。”
由此可見,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幼,也無論尊卑高下,即使是貴為總統,比如喬治 華盛頓也喜歡人家稱呼他“總統陛下”;凱瑟琳女皇拒絕接受沒有註明“女皇陛下”的信函;莎士比亞也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家族獲得一枚象徵榮譽的徽章。
所以人人喜歡被人戴高帽子,喜歡被讚美,“戴高樂”嗎!有時,真理也需要“披上美麗的外衣”。
下面是幾個案例:
(1)從前有一個國王,晚上做夢夢見自己的牙齒一個一個脫落,醒來後便去找大臣給他解夢。第一個大臣說:“這就意味著您的親人將一個一個離您而去。
國王一聽勃然大怒:“那我不就成孤家寡人嗎?拉出去,打四十大板。”
第二個大臣說:“國王陛下,這個夢意味著,您比您所有的親人都長壽!”
國王大悅,賞第二個大臣五十金。內容一樣,換個說法,結果完全不同。
(2)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候就放牛, 給有錢人家打工,甚至一度還為了裹腹而出家為僧。但朱元璋卻胸有大志,風雲際會,終於成就一代霸業。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天,他兒時的一位窮夥伴來京求見。朱元璋很想見見舊日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講出什麼不中聽的話來。猶豫再三,總不能讓人說自己富貴了不念舊情吧,還是讓傳了進來。
那人一進大殿,即大禮下拜,高呼萬歲,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他說得動聽含蓄,心裡很高興,回想起當年大家飢寒交迫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情形,心情很激動,立即重重封賞了這個老朋友。
訊息傳出,另一個當年一塊放牛的夥伴也找上門來了,見到朱元璋,他高興極了,生怕皇帝忘了自己,指手劃腳地在金殿上說道:
"我主萬歲!你不記得嗎?那時候咱倆都給人家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裡,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裡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裡,你只顧從地下抓豆子吃, 結果把紅草根卡在喉嚨裡,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紅草帶下肚子裡。"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真命天子"朱元璋又氣又惱, 哭笑不得,只有喝令左右:"哪裡來的瘋子,來人,把他轟了出去。"
所以忠言逆耳”要改為“忠言順耳”。“良藥苦口”,在不改變藥效的情況下,給苦藥加點糖或給藥片加個糖衣。。
知道人們為什麼愛聽美麗的謊言嗎?
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真實和謊言一塊兒到河裡去洗澡,謊言洗完了,穿上真實的衣服走了,真實洗完了,說什麼也不肯穿謊言的衣服。後來呀,人們寧肯相信穿著真實衣服的謊言,也不樂意相信赤裸裸的真實。
2008年8月,季羨林握著溫家寶總理的手說: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所以學會讚美別人,實際上就是投其所好。
前面說過,人都愛自己重視自己,都喜歡聽讚美的話。投其所好就是與人交談的萬能鑰匙,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和熟悉的話題。
學會讚美別人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能力。讚美是從唇齒間照出的太陽;讚美猶如雨後的彩虹,黑夜裡的螢火,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卻能使人久久回味激盪。
《吉祥經》裡說:“言語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當我們與人交往時,讚美的話就是一塊兒敲門磚,剛開始的幾句話,使得對方感興趣,他才可能和你交談,這是和人交往的第一步。
有人調侃說:見到女人,你要說她漂亮;如果她不漂亮,你就說她氣質好;如果她氣質也不好,你就說她衣服好;如果衣服也不好,你就說,今天天氣真好啊!
這話雖為調侃,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愛透過眼睛進入男人的心中,愛透過耳朵進入女人的心中。”男人愛漂亮,女人愛聽甜言蜜語。
我有一個觀點:見到女人,你首先把她當成一個女人,然後才是她的社會角色:教授、企業家、總統夫人、第一夫人。如果你認為職位越高的女性不用讚美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
(3)有一位行將就木的老太太去參加一個盛大的party,這時,實話先生來了,說:
“老太太,你實在太老了,頭髮稀疏了,牙齒脫落了,皺紋增加了,腰也彎了,背也駝了。”
老太太一邊聽,眼睛裡的光也開始暗淡,嘴裡也輕聲說:
“是,我太老了。”
這時,撒謊先生來了,他滿面春風的對老太太說:
“這位女士你太迷人了,你看你高貴典雅的氣質,雍容華貴的風度。我可以和你跳個舞嗎?”
老太太一聽,眼睛裡放出了喜悅的光芒,和撒謊先生載歌載舞,玩得非常開心。老太太跳完舞,非常高興地離去了。
實話先生過來惡狠狠地對撒謊先生說:“你怎麼又在撒謊?明明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太太,你卻這樣的表揚她,你虧心不虧心?”
撒謊先生說:“是,我是在說謊,但我讓老太太高興,有什麼不可以呢!”
過了幾天,老太太去世了,走之前留下了兩封信:一封是給實話先生的,信中說:你說得太對了,我實在是太老了,把我一生的日記捐給你,裡面都是實話。
另一封是給撒謊先生的,信中說:你用讚美的話語讓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為了感謝你的良苦用心,我把我全部的遺產都捐給你,你用這些遺產去編制美麗的謊言吧!
我的觀點是:在長相和年齡上,大家要說“美麗的謊言”。
具體做法是:當你猜對方年齡時,在心中定好的基礎上減去五歲。
為什麼是5歲?因為減得太多有點假,減得太少,有些人面老,怕看不準。
有時實在拿不準可以套話,問他上的那個大學、什麼時間畢業,這樣你就可以大體上推算出來了。在不清楚對方的官職時,寧可往大里說,不要往小裡猜。比如當你鬧不清他是局長還是處長時,你就叫他局長,這樣錯了也好改。如果你把局長叫成處長,對方不高興,你也就沒法改了。
(4)一個大公司的董事長去參加另一個公司的專案洽談,(大公司的董事長居於優勢地位).這天正好他的司機有事,反正路也不遠,董事長自己便開車來了。
到了開會時間,對方領導抱怨說:“你們董事長怎麼還不來,就派你一個司機來?”
大公司的董事長聽後立刻說:“奧,我們董事長有點事兒,我去催催。”
說完,駕車走了,黃鶴一去無蹤影了。事後,這個公司的人悔得腸子都青了。
當你用手指指向別人時,一個手指指向別人,三個手指指向自己;當你舉起大拇指稱讚別人時,四個手指讚美自己。
馬克 吐溫說:“靠一句美好的讚揚我們能活上兩個月。”
那麼如何讚美對方呢?這就要求說話者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豐厚的知識經驗積累。讚美就像煲湯,火候很重要。在你開口讚美別人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以下法則:
1、讚美的話不能千篇一律,要有特點。
記得周星馳的一部電影的一個鏡頭:一個老女人,長得特難看,打扮得花枝招展,特愛聽別人稱她為小姐。有一天去菜市場買菜,商販問大姐買菜嗎?她脖子一扭說不買;問大媽買菜嗎?她更是大罵對方。
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問:小姐買菜嗎?她十分高興,一下子買了一大堆,正當她要付錢時,聽的這年輕人問她身後的人:小姐,買菜嗎?老女人回頭一看,是一個比她更老更醜的女人,氣得她“哇”的一聲,撒腿就跑,菜也沒買。所以,讚美要看物件,找出適合他的語言,便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2、講究場合,合乎時宜。
俗話說“打蛇要打七寸,說話要說到點子上。”儘管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每個人看中的東西也不一樣,但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比方說讚美領導說他水平高修養好關心百姓疾苦;讚美老師說他業務能力強口才好關愛學生;讚美醫生說他醫德高尚技術高超呵護患者等等,這些話適合於所有的人。
說一個我經歷過的例子
1995年,我有事需要找市委宣傳部的人,當時我誰也不認識,只在電視上見過宣傳部長,所以,我就決定到宣傳部去找部長。
一天早上七點五十,我找到了部長的辦公室,裡面有一個小夥子正在打掃衛生,見我進來,就問我找誰,當我告訴他我要找部長時,他問我是否有預約,我說沒有;他又問我是否認識部長,我說不認識;這樣一來,他就不讓我進屋,說:“你又不認識部長,又沒有預約,我可不敢讓你進來,否則我會挨訓的。”
我硬擠進屋,坐在沙發上,對他說“你放心,等部長來了我跟他說,與你沒關係,是我非要進來,你也攔不住,這樣你就沒責任了。”
他還是不放心,邊擦桌子邊忐忑地看我。我說:“你好好地幹活兒吧!我敢保證部長不會怪罪你。”
8點整,部長來了,穿著一件米黃色風衣,頭髮梳得一絲不亂,氣宇軒昂地走了進來。我一見,立刻站起來,對他說:“部長您好!我是財貿幹校的馮志林,有事兒麻煩您。”
部長聽了,皺了一下眉:“什麼事非得找我呀?”
這時,那位擦桌子的小夥子也趕緊幫部長脫下風衣,掛在衣服架上,並囁嚅著要向部長解釋什麼。
我趕緊說:“部長,您別怪這位年輕人,是我自己硬進來的,他沒擋住我。我來之前問我的同事,同事告訴我,要找就找大官兒。官越大素質越高對老百姓越好,所以,我就找您來了。”
部長一聽就樂了,一指老闆臺對面的椅子,說:“好!請坐,給你十分鐘,夠不夠?”
我說:“足夠了。”我用三分鐘把事情說完,部長帶我找到副部長,然後副部長又帶我找到處長,不到半小時事情就辦完了。在我走的時候,我下樓梯,部長上樓梯,正好打個照面,他問我:“辦完了嗎?”我說:“辦完了,謝謝您部長!”他瀟灑地一揮手:“不用謝,沒事兒過來玩兒!”
這要讓別人看到還以為我們是老朋友呢,其實才剛認識半個小時。所以,與人交往、辦事要首先讚美別人,但你的讚美必須符合對方身份,高帽子一戴,就是總統也不想往下摘,“戴高樂”嗎!或者說,他想摘也摘不下來。這叫說話的藝術。
1889年,清廷任命張之洞為湖北總督。新任伊始,適逢新春佳節,撫軍譚繼洵為了討好張之洞,設宴招待之。
不料席間譚、張二人因長江的寬度爭論不休。譚繼洵說五里三,張之洞認為是七里三,兩人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眼見氣氛緊張,席間誰也不敢出來相勸。這時列末位座的江夏知事陳樹屏說:“水漲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臺、中丞說得都對。”這句話給兩人解了圍,都撫掌大笑,並賞了陳樹屏29錠大銀。
3、讚美一個人的人品比讚美他本人好
在鎮壓太平軍的行營中,一次,曾國藩用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閒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
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裡,他說不下去了。
曾國藩問:“你們認為怎麼樣?”
眾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後生來,插話道:“曾帥仁德,人不忍欺。”
人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後曾氏問:“此人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秀才,家貧,為事還謹慎。“
曾國藩聽後就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了。
曾國藩鎮壓太平軍時被百姓稱謂:“曾剃頭”,而當後生說他“仁德”時,還樂不可支,不自覺地陶醉期間呢,況其他人乎?
我們讚美別人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高興,他(她)高興了,自然會對你好,這在心理學上叫“同類反應法則”。就是投之以桃李,報之以芬芳;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如果我們每次見面都被人誇讚,自然而然地會想再見到這位讚美我們的人,這是任何人都會有的心理。有位朋友說:我明知道他說的是假話(當然是讚美的話),但是我愛聽。
讚美是一種能力,一種修養,一種心態,一種境界,一種人生態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