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蝗,又名水蛭,很多人對它談之色變,黑漆漆的小身材,有著“吸血蟲”的別稱,有過下田經驗的人都被它吸過血。這樣一個人人喊打的害蟲,在竹簀鎮西芮村村民王蘇琴的眼裡,卻是創業致富的“金寶貝”。
清洗螺獅,給螞蝗餵食,晾曬螞蝗幹……帶著斗笠,穿著罩衫,套上膠鞋,王蘇琴進入她創辦的蘇平螞蝗養殖場大棚,小心“伺候”著還在生長期的螞蝗。還有一個月,這批螞蝗就要進入市場銷售了,王蘇琴不敢馬虎,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呆在大棚裡。
水產種類那麼多,怎麼會想到養殖螞蝗?
面對記者的不解,王蘇秦連忙為螞蝗“正名”。六年前,王蘇琴在電視上看到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創源水蛭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螞蝗的致富經。她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養殖的螞蝗品種為寬體金線蛭,不咬人不吸血,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在《神農本草經》裡,有這樣一段對螞蝗的描述“味成平。主逐惡血淤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生池澤。”作為治療高血壓、中風等疾病的一味藥材,目前國內藥廠和醫院對螞蝗的需求量很可觀,人工養殖還處於待開墾的狀態。
王蘇琴從中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她和家人去了一趟馬鞍山養殖基地,瞭解螞蝗養殖情況。苦於當時基地還處於稻田養殖模式,王蘇琴分析了養殖難度和回報成本,決定再繼續觀望。時間一晃五年過去,2020年的疫情,對王蘇琴從事了十年的珠寶銷售工作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她又親自跑了一趟馬鞍山,發現現在的養殖模式變成了更為方便的大棚網箱養殖模式。養殖戶搭建大棚後,每年五月底將螞蝗幼苗放入水箱中,定期投入飼料螺獅,十月初即可捕撈出售。
工作的壓力,促使王蘇琴這次終於下定決心辭職。背上行囊,帶上創業夢想,回到熟悉的小村莊,王蘇琴流轉了8畝地,搭建了13個大棚,開啟了自己的螞蝗養殖之路。
創業是艱苦的,經營過程的各種突發事故,都會像一盆盆冷水澆滅創業者的熱情。“第一年的時候是真的難,老有突發事情,基本上經常要舉個手機拍影片,問養殖基地螞蝗怎麼又生病了。”
創業一年多來,她先後投入130多萬啟動資金,用來搭建大棚,期間經歷螞蝗發生面板病、腸炎等疾病,大批死亡事件,都讓她著急上火地聯絡養殖基地指導處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執著和堅持,她的螞蝗養殖漸入佳境。
沒有賣不掉的螞蝗,王蘇琴是聽著這句話入行的。每年螞蝗成熟季節,馬鞍山養殖基地都會過來收購。鮮貨價格在120—130元一斤,晾乾後的螞蝗價格更是高達700元一斤。王蘇琴去年投了60萬隻苗,銷售收入達到30萬,今年加大購入了80萬隻苗,存活率達到70%,銷售收入預計可達到60萬,三年回本,“不愁賣”,讓王蘇琴對螞蝗養殖的前景信心滿滿。
溧陽融媒記者 | 李虹、張浩
特約小慄 | 芮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