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行星,從太空中觀察會發現,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陸地只佔整體的很小一部分,從資料來看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的71%,我們生活的陸地只是地球的很小一部分。
在地球的類地行星中,地球是最大的一顆,不論是質量還是密度都是最大的,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地球大約45.5億歲了。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出現了數十億年,在地球誕生之後不久,海洋深處就孕育出了生命。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僅有的一顆存在已知生命的天體,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很多人類未知的生命,這些外星生命誕生的環境和演化方向和地球生物不同,千奇百怪讓人類無法想象,只不過因為宇宙中的恆星系之間相距比較遠,人類暫時還沒有發現外星文明或者外星生命存在的跡象。
現在的人類文明,其實還處於文明的初級階段,我們的科技看似發達,其實還有不少的漏洞,比如說人類的工業體系會造成全球變暖,造成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人類城市的擴張和養殖業的擴大,也對地球原本的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科學家的設想中,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可以用科學來解決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類現在使用的能源不夠強大,也不夠廉價,如果人類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會給整個人類文明帶來一次巨大的革命,廉價的能源甚至會讓我們的社會體系發生一定的變化!
所以人類現在的任務其實並不是尋找外星文明,而是努力發展各種科學技術,在地球環境徹底惡化之前拯救我們的地球。
地球的未來在何方?
球是一個神奇的星球,它孕育了無數生命,也孕育了人類文明。可惜的是,人類文明想要永遠延續下去,未來肯定要離開地球,這也是眾多頂級科學家的共同想法,霍金就多次提醒人類未來需要離開地球尋找新的殖民地。
為什麼我們不能永遠留在地球呢?
首先 ,第一個問題來自於“太陽”,地球上的生命極度依賴太陽,甚至人類社會也離不開太陽提供的熱量,如果太陽消失,那麼地球表面會快速降溫,導致絕大多數動植物滅絕,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崩潰,再也無法恢復。
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導致半數以上的物種永久消失,科學家認為地球的生態系統之所以可以恢復,太陽提供的熱量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如果不是太陽提供的熱量,地球今天的生態系統也不會有這麼完美。
絕大多數生態系統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太陽提供的熱量基礎上建立的,如果太陽發生任何變化,都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科學家認為,太陽未來會變得越來越熱,因為太陽的燃燒是依靠核心的氫元素,在燃燒氫元素的過程中,太陽每11億年就會更亮10%,太陽變得越來越亮越來越熱,地球也會因為太陽的照射變熱,最終變得不再適合生命存在。
大約35億年後,地球就會變得和現在的金星一樣環境惡劣,那個時候地球已經脫離了太陽系的“宜居帶”,太陽變得越來越熱,會讓火星進入宜居帶中,只是現在的火星環境十分惡劣,需要人類改造後才能在未來成為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
這還沒有停止,太陽在50億年後,核心的氫元素會全部變成氦元素,核心在引力的影響下向內坍塌,太陽開始脫離主序星階段,從一顆“黃矮星”變成了一顆“紅巨星”,隨後太陽會不斷的膨脹,體積大約會膨脹到現在的256倍,水星和金星因為距離太陽很近,肯定會被太陽的引力給撕碎。
太陽在膨脹的過程中會丟失大量的質量,大約會丟失33%的質量,這會導致各大行星的軌道向外移動,地球有可能會因此逃過一劫,太陽會膨脹到現在地球軌道的位置,地球就算沒有被太陽吞噬,也會因為距離太陽更近變得更熱,完全無法再讓人類居住了,這個時候的人類可能會生活在火星,也有可能離開太陽系尋找其他適合居住的行星了。
太陽會在後續發生“氦閃”,然後向內收縮,開始燃燒核心的氦元素,隨後第二次膨脹進入“漸近巨星分支星”階段,持續3000萬年後,太陽的外層會離開太陽,形成“行星狀星雲”,這個行星狀星雲會在未來形成新的恆星,太陽會變成一顆“白矮星”,只有現在質量的54%,和地球差不多大。
太陽變成白矮星後,對太陽系內部的引力影響會大幅度降低,並且白矮星還會不斷的冷卻,路過太陽系的其他恆星系可能會對太陽系內部行星造成影響,讓行星離開太陽系進入宇宙中獨自運動,被其他恆星系俘獲,或者孤獨的在宇宙中漂流。
銀河系中大約有4000億顆恆星,40億年後銀河系會和仙女座星系碰撞,形成一個全新的星系,仙女座星系中有1萬億顆恆星,兩個星系融合後,可能會大大增加未來太陽系行星被其他恆星俘獲的機率。
這就是未來地球的結局,可能會在50億年後太陽膨脹時被太陽撕碎,或者跟隨太陽在宇宙中流浪,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生命存在了。
我們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幾十億年後人類如果存在,科技肯定已經達到了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了,地球的變化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