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不要搶救?”
凌晨三點,睡夢中的陳培軍(化名)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吵醒,接起電話後,傳出母親焦急的聲音,母親說,現在父親已經陷入了昏迷,醫生問要不要搶救,她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打來了電話。
“放棄吧……”沉默了一陣,陳培軍長嘆一口氣,強忍著眼淚,說出了自己從醫多年作出的最艱難的一個決定。
一、救了無數患者,卻救不了自己的父親
陳培軍1995年大學畢業,父親含辛茹苦將他培養成了一位醫生,常常對他說,醫德比醫術更重要。成為一名醫生後,他一直堅持著救死扶傷的信念,傾力救助每一位患者,但是他從未想象過自己的父親也會成為躺在病床上瘦骨嶙峋、苟延殘喘的病人。
2011年,父親因為腹脹查出了腹膜惡性間皮瘤,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癌症,一百萬個人當中僅有1-2人發病,起病隱匿,出現症狀多是晚期,沒有特效治療手段,大多數患者在確診一年內即死亡。不幸的是,父親確診時也已是晚期,併發生了全身轉移。
病情十分棘手,陳培軍明白,父親已經徹底失去了手術的機會。醫院的同事熱心地給出了多種治療方案,包括化療、放療、熱療……但是陳培軍始終無法決定治療方案,以往都是他給病人制定治療方法,現在他終於明白了患者家屬束手無策的痛苦。
二、揹負罵名,要讓父親安安靜靜地走
儘管病情糟糕,但是陳培軍還是想用盡一切辦法讓父親活下去。經過安排,父親住進了陳培軍工作的醫院,主治醫生是他最好的朋友,三個兒女輪流在病房照顧,送飯、洗衣、守夜……本以為父親會和他一樣,面對癌症,絕不服輸。但是醫院裡太多像父親一樣的病人了,有的人躺在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看上去悄無聲息;有的人痛苦哀嚎,枯瘦如柴……在中國,每年有超過750萬的疾病終末期患者。
毫無生機的病房,越發消磨父親的意志,父親偷偷告訴主治醫生:“我實在不願意像他們這樣活著。”醫生作為陳培軍的好友,自然將真實的想法告訴了他。他這才意識到,從醫多年,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巨大的誤區,視癌症如仇敵,和癌症殊死搏鬥,罔顧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後只會兩敗俱傷。
有些醫生長期行醫,最後眼裡只能看到疾病,看不到患者。想通了之後,陳培軍找到父親對他說“爸爸你放心,活著的時候你要堅強,但走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讓你那麼痛苦”
父親開始準備自己的後事,而陳培軍也開始辦出院手續,他要把父親送回自己的家鄉,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回到家鄉後,很多人都知道了陳培軍的決定。當著他的面,村子裡的人並不會直接指責他不孝,只是隱隱透露說:“不管治不治得了,總是要試試啊,他總歸是父親。”
陳培軍明白,自己做出這個決定,必然會面對來自親朋好友各方面的輿論的壓力。在中國太多人認為,父母有病,子女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治療。他們很少考慮為絕症患者在面對手術、放療、化療的痛苦,以及直面死亡的恐懼,哪怕最後折騰得人財兩空,也會當成是孝的體現,是正途,最後的積極的治療即使是無用功,也是一種使命。
無論是家屬還是患者本身,其實都頂著巨大的“不治療”的壓力,如果承受不住,再將患者送回醫院,那麼就會是新一輪“折磨”的開始,好在父親很淡定,回到老家後,自己照常吃喝,和沒事人一樣,陳培軍待了幾天就離開了老家,回到醫院上班。
三、活得是質量,死得也要有尊嚴
回到老家後,父親不再吃藥,也不再打針,只進行鎮痛治療,母親變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他也吃得很開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父親沒事就種種花,和親朋好友聊天,還和一位冷戰多年的好友和解了。
如果是在醫院裡,父親一定沒有機會和親屬告別,也會因為各種治療,生活質量出現巨大的下降。在老家,呆在熟悉的環境,與家人朋友作伴,他不必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臨床至少有30%左右的病症患者是死於嚴重的心理休克和極度的恐懼、悲觀、絕望等惡劣情感,而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心理,可以更好地啟用機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的生長。從查出病情,到去世,父親堅持了300多天,將近一年。
直到一天晚上,父親陷入了昏迷,這是最後的時刻。救還是不救?陳培軍早就叮囑母親,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做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陳培軍明白無效醫療只能徒增痛苦,幾乎所有的醫生都經歷過無效醫療,所謂無效醫療即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患者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醫生將病人的氣管切開,插上導管,連線機器,不停地灌藥。這樣的行為只是稍稍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患者卻要承受巨大的肉體創傷和精神折磨。
做出放棄搶救的決定,陳培軍想父親會明白他的想法,也會感激他最能保留尊嚴死的權利。
四、親人癌症晚期,要不要治療?
晚期癌症,很多人都會首先像陳培軍一樣面對治和不治療的選擇,但是並不是所有晚期癌症都不值得積極治療。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指出,部分晚期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對放化療敏感的腫瘤,還存在治癒的可能性,另外,部分癌症如乳腺癌、肺癌,現在透過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不能治癒,但是還有希望可以長期生存。所以癌症晚期是否要治療,應該首先充分考慮病情,輕言放棄是十分可惜的。
癌症晚期固然治癒難度大,要不要治療,總是要綜合考慮病情、經濟條件、患者意願等多方面因素。
五、癌症到了最後,如何有尊嚴的離去?
如果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無可挽回的地步,那麼應該考慮患者的生存質量,讓其最後有尊嚴的離開。
1、不要陷入過度治療的誤區,到了最後階段,患者的生命所剩無幾,身體也極度虛弱,進行各種有創的抗腫瘤治療,只會增添患者額外的痛苦。
2、做好陪護工作,如果醫學上已經沒有更加有效的治療辦法,醫生無能為力,那麼來自家屬的關懷就格外重要。
3、儘量減少患者的痛苦,如果有條件可以進行臨終關懷治療。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裝置完善、醫療條件充備,可以更好地緩解患者的痛苦,如果沒有條件,家庭也應該創造一些相應的條件。
死亡是生命中不可迴避的話題,據世界衛生統計,2020年中國就有300萬人因癌症而死亡,如何接受和麵對死亡,又如何讓自己或者親人在最後的時間裡了無遺憾,帶著尊嚴離去,是一堂必修課。#謠零零計劃##健康明星計劃#
參考資料:
[1]《震驚國人: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健康時報.2014-09-13
[2]《【醫者說】陳作兵:請別打擾健康的人,好嗎?》.醫師報.2017-11-28
[3]《狄仁傑遇“疑難腹水案”?元芳,你怎麼看》.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2020-04-02
[4]《【護士隨筆】護理癌症患者要有更多人文關懷》.健康報護士頻道.2020-05-21
[5]《癌症晚期,是堅持治療還是及早放棄?腫瘤醫生講了大實話!》.健康時報.2021-07-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