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傳統武術,有兩個繞不過去東西:“功法”和“心法”。“心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談到過,這裡單把“功法”拿出來,掰開揉碎來看看功法到底是個啥。“功法”在一些傳統武術習練者那裡,被視為本門的秘密,從不輕易示人,或者語焉不詳。
小編講點大家都可以明白的,到底什麼是功法:“功法”得“功”,即“功夫”,對武術而言,功夫無非就是力量、速度、技巧、體能、攻防意識等;“功法”的“法”,就是練功的方法,即提高練武人的速度、力量、體能、技巧等法方法。明白了這個道理,“功法”的神秘感就蕩然無存。練現代搏擊的,尤其在專業運動員,哪個不練這些東西哦?
就太極拳而言,有句諺語說得好:“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說的就是那些最基本的東西,包括拳架、每個招式的基本用法等,都需要老師一點一點地傳授,一旦入門了,就需要自己在漫長的修行過程中,不斷的磨練、交流和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練功方法,以提高功夫。堅持練武術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善於發掘自己的身體潛能,達到形神合一。一代又一代,無數練武的人就會積累下無數的“功法”,汗牛充棟,所以傳統武術也講究“活到老,學到老”。
但如果後來者不善於借鑑和吸收,盲目地學習,十八般武藝樣樣不拉,則永遠都學不完,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太極拳最實用的功法,就是基本功,比如洪式太極拳的“劃圈”(可以在網上找教學影片)。劃圈剛開始可以先練上肢,上肢動作路線熟練了,勁就慢慢有了,自然過渡到能體會到肩和背的勁;再堅持下去,腰襠勁與肩、背的勁合在一起,達到上下貫通的目的,即“力發於腳,主宰於腰,達於手”,也有的拳法稱為“龍虎之勁”。所以看似一個簡單動作,包含著洪式太極拳最核心的東西:纏絲勁。
關於纏絲勁,小編已經寫過多篇文字來探討了,這裡不再贅述。只想強調一點:纏絲勁,不是纏繞勁,是在恰當的角度和方向上(這是纏的過程),最恰當的一個點上發出勁(這是纏的結果),類似於打直拳時的爆發,只是在外形上更難觀察到。
太極拳的基本功法,除了劃圈這個基本功,還有步法訓練,我師爺洪均生公,就是把太極拳中的上雲手、中雲手和下雲手拿出來作為步法的基本功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太極拳中的任何一個式子,都可以單獨拿出來,作為基本功法反覆磨練。我的授業恩師楊喜壽先生在《陳式太極拳原理探析·用法詳解》中談到“練拳要走足纏法,要練筋”,這句話更是講明瞭太極拳訓練的方向和方法。筋長一寸,勁長三分,腿腳靈便,則強身健體無虞也。
經常聽到所謂的“拳架無用論”,這其實是不明白拳到底是什麼,更不明白拳到底在練什麼。等真的明白了武術的“功法”,回頭再看拳架和招式,原來拳架都是前人經驗的總結!當然了這些訓練,類似於搏擊的“空擊”訓練,鬆柔、速度、整勁等可以練上來,若用來防身,還是遠遠不夠的。當把勁練鬆了,可以適當配合器械的練習,陳發科當年練基本功常用“反覆擰太師椅靠背的橫木”、擰大杆子、走低架子。
基本功的動作和內容都少,可以在短時間內反覆練習,見效較快,熟能生巧,即為“招熟而漸悟懂勁”。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透過拳架進行耐力訓練,比如平時10分鐘練一遍拳,可以在保持動作正確的情況下,變為5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練完一遍拳。
不知道此文有沒有將武術的“功法”闡述清楚,尚請方家不吝指教。
創作不易,請勿洗稿,謝謝。
——洪式太極拳第三代傳承人:TaichiHa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