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廚界泰斗程汝明在北京逝世。程老生前獲獎無數,榮譽等身,更是榮獲“國寶級烹飪大師”稱號,要知道這在全國才一共16席!但這些在程老看來都不值一提,他曾說再多的榮譽也比不上自己給毛主席做了22年的飯!但奇怪的是,他卻在這22年間從未向飯菜裡滴過一滴醬油,飯後還要銷燬選單!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因烹飪與毛主席結下的不解之緣。
程汝明出生在山東今萊州市的一個貧窮小村莊,從小家庭便不富裕,並且他還有五個弟弟妹妹,而父母又都是農民,所以經常過著吃不飽穿不暖、吃了這頓沒下頓的日子。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大,程汝明從小便懂事的早,很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擔,幫助父母下地幹活,但無奈收入微薄,根本無法承擔家中的支出,所以程汝明只好遠離家鄉,外出務工。
他的第一站是來到了天津,跟著老鄉一起在一家飯店中打雜當學徒,由於當時在天津西餐比較受歡迎,這種環境的影響使少年程汝明對西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年間他輾轉多地西餐館,天津的各類西餐館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程汝明真真正正學到了西餐的手藝。
有了工作後,程汝明便經常向家裡寄錢,幫助改善家裡的生活,但久而久之他也感到有些不對勁,這樣的長久幫助並沒有改變家裡的情況,並且還讓自己陷入了對未來的迷茫,當一個人的生活突然失去了目標和方向,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這樣,艱難且看不到未來的生活一直持續著,一直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全國上下都洋溢著對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這時程汝明也大受鼓舞,感覺生活突然有了方向。
1952年,他進入了鐵路行業,成為一名在鐵路上工作的工人,而此時,又恰逢北京舉辦亞太和平會議,領導得知程汝明在西餐上的手藝很不一般,便把他安排到了外國賓客的車廂中做西餐廚師。命運就是這麼神奇,此時程汝明不知道的是,他的命運已經開始發生巨大的改變。
在會議召開期間,程汝明在西餐製作上大放異彩,手藝得到了國內外與會嘉賓的眾多好評,有的外國賓客甚至問主辦方,這裡是不是有外國廚師,不然這西餐的味道怎麼會這麼正宗!程汝明的西餐手藝可見一斑!
1954年,是程汝明一輩子也忘不掉的一年。在5月份,他突然被上頭領導秘密叫了過去,在他還是一頭霧水的時候,領導對他說有件事很重要,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很高的殊榮,還在疑惑的他問了是什麼事,於是領導跟他說,準備派他去一位重要首長的專列上去任職,後來的他才知道,這位重要的首長竟然是毛主席!
在驚喜之餘,他也很疑惑,為什麼會選中他呢?要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酷愛湘菜,而他專攻的是西餐,並且專列上也有湘菜方面的大師李錫吾先生,後來他才知道,由於那段時間會議眾多,毛主席經常在列車上和重要貴賓討論工作,鑑於專列上人員眾多,每個人的口味自然也五花八門,當下的廚師根本忙不過來,所以自然就增添人手幫忙。程汝明事後回憶與毛主席的第一次會面時說道,他很緊張但是毛主席一直笑著跟他說話,很和藹可親,這讓他的緊張情緒減輕了一點,也讓他對以後的工作充滿了更多的信心。
在毛主席身邊烹飪22年,程汝明為何不加醬油?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程汝明很忐忑,畢竟在領袖身邊,緊張之情自然是有的,因為不熟悉毛主席的膳食習慣,生怕自己做的飯不合主席的胃口,程汝明便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四處打聽主席的口味,喜歡吃的菜,並時常向當時毛主席身邊的主廚李希吾先生請教,問他主席平時喜歡的飯菜以及口味等,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令主席滿意的飯菜。
眾所周知,主席是湖南人,喜歡湘菜,口味偏辣,就算是革命時期也特別喜歡頓頓吃辣椒,更是發明了梨沾辣椒的吃法,主席對辣口味的喜愛可見一斑。除此之外,毛主席還喜歡吃麵食,而這正是當時的主廚李希吾先生所不擅長的,所以這就到了程汝明發揮特長的時候了。在多次得到主席肯定後,程汝明終於被毛主席任命為身邊的主廚,也開始了在主席身邊掌勺的22年。
在孜孜不倦地在廚藝上下功夫後,程汝明的拿手好菜便日益豐富,尤其是他做的一手紅燒肉,更是色香味俱全,得到眾多人的一致好評,身邊的朋友也都對他的紅燒肉讚不絕口,並時常想來過過嘴癮。當程汝明信心滿滿地將紅燒肉做好端給主席的時候,萬萬沒想到主席的神情並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主席只是輕輕地點了個頭,這讓程汝明頓時緊張起來,生怕自己哪裡做錯了,惹得主席不開心,侷促不安的神情被主席看了出來,毛主席笑了笑並他,跟他說紅燒肉做的很好吃,但是自己卻並不喜歡吃醬油。
這時候程汝明更加不解了,因為醬油作為日常做飯必不可少的的佐料,在提升飯菜的色香味上起著很大的作用,主席為什麼偏偏不喜歡這個呢?於是在懷著這種疑惑的情況下,程汝明四處打聽原因,終於知道了原因。
原來毛主席小的時候是很喜歡吃醬油的,並且其家中也做過醬油的生意,但是當時的醬油做法很古老,也很不一樣,是透過微生物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在發酵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的微生物沉澱,主席有次在醬油缸內發現了很多白色的小蟲子,便心裡對醬油有了陰影,從那之後毛主席便對醬油敬而遠之了。
在得到原因之後,程汝明卻犯了難,因為紅燒肉的做法根本離不開用醬油來提升色香味,沒了醬油,這紅燒肉怎麼做的可口美味十個大問題。於是程汝明便潛心鑽研紅燒肉的做法,用其他作料去代替醬油,在經歷過無數次試驗之後,終於找到了不用醬油就能將紅燒肉做的美味可口的辦法。
他信心滿滿地將改進的紅燒肉端給主席品嚐後,主席讚不絕口,並且將紅燒肉吃得一乾二淨。因為毛主席不喜歡醬油,當其他的菜需要用醬油時,程汝明也不斷地去鑽研、改進菜的做法,並最終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毛主席身邊的廚師換了又換,為何程汝明能始終留在主席身邊?又為何飯後銷燬選單?
在主席身邊工作的22年,程汝明憑藉其刻苦的鑽研精神、不斷創新的烹飪技術牢牢地將主席的胃“栓住”了,在主席身邊廚師換了又換的情況下,程汝明卻始終陪伴在主席身邊,成為了唯一的“貼身廚師”。
建國後,我國經歷了很多的災難,比如自然災害導致的大饑荒,全國上下的人民日子過得很艱苦,連吃一口飯都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身先士卒,主動與程汝明說以後不要再做肉吃了,要和全國人民一樣,等到什麼時候百姓的生活變好了,能吃肉了,自己再去吃肉。
毛主席將自己的語言化為行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永遠跟百姓站在一起,就算逢年過節,毛主席也不吃一塊肉,這些都被程汝明看在眼裡,他很怕主席日夜不休的工作,而一樣卻跟不上,但是自己又無法不聽主席的話,思索再三後,程汝明想到了個絕妙的主意——將肉煸出油,然後用葷油去做菜,這樣既能不違背主席的意願,又能讓毛主席的營養跟得上。
在前幾次的飯菜中,程汝明都是這樣做的,還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誇讚他的廚藝越來越好了。但終究紙包不住火,主席在後來知道真相後,嚴厲地對程汝明提出批評,並讓他以後再也不要這樣做了。這條辦法不行,程汝明便絞盡腦汁想其他的辦法,並在實驗多次後,已經可以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可口的菜,將素菜也做得跟葷菜一樣香,這讓毛主席讚不絕口。
在領袖身邊工作並不容易,程汝明在主席身邊的時候,就接到上級命令說必須把飯後的選單銷燬!雖然不解,但是程汝明心想這一定有一定的道理便照做了,在後來的與朋友聊天中得知,身為領袖,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被敵人盯著,銷燬選單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選單中得知主席的身體狀況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這後果不堪設想,為了防備敵人的別有用心,程汝明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便每次給主席做完飯後都把選單給銷燬,數十年如一日,在主席身邊勤勤懇懇的工作、付出,但他也樂在其中,認為這是自己的榮耀。直到退休後他的家人才知道他是為毛主席做飯的,這種默默地付出實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