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注重保健的人當中,掀起了一波補充益生菌的熱潮。很多商家投其所好,把益生菌當作“萬能神藥”大肆宣傳,引得很多消費者競相購買。益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活菌的總稱。益生菌真如廣告描述的那麼神奇嗎?
1.要不要補充益生菌
許多人希望透過補充益生菌來改善胃腸道健康。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益生菌也常被用於腸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的輔助治療。在嬰幼兒使用抗生素或者治療腹瀉、便秘時,醫生也會配合使用益生菌。
然而,美國胃腸病學協會新發布的臨床指南指出,對於大多數消化系統疾病,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援使用益生菌。這是第一份針對益生菌在多種胃腸道疾病中應用的臨床指南,發表在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的官方期刊《胃腸病學》上。
益生菌對健康的作用具有菌株特異性和個體差異性,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益生菌菌株適用於所有人健康狀況的改善。
研究發現,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基因組差別較大,即便是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間也存在差異性。同一株益生菌在不同個體腸道中的定植也不同。
益生菌菌株能否在人體腸道中定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體腸道中固有菌群的組成和結構。
因此,消費者應儘量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理性選擇益生菌產品,不要盲目購買。
2.益生菌和益生元有何不同
益生菌和益生元,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物質。益生元是指能夠選擇性地促進腸道內一種或幾種有益菌生長繁殖,但不能被腸道消化和吸收的物質。
提醒大家,在重視益生菌的同時,別忽視了益生元的重要作用。要知道,沒有足夠的益生元,益生菌是會死掉的。益生元是支撐益生菌活下來的養分,只有腸道內有充足的益生元,益生菌才能大量繁殖,進而維持腸道健康。
現在市面上,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種類繁多。益生菌大都包含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常見的益生元分為兩種:一、功能性寡糖,如低聚果糖、木寡糖、半乳寡糖、異麥芽寡糖、大豆寡糖、松木寡糖、乳果寡糖等;二、膳食纖維,如菊粉、水溶性膳食纖維、聚葡萄糖等。其中,低聚果糖、木寡糖、菊粉和水溶性膳食纖維是益生菌產品中常新增的益生元。
3.益生菌怎麼選怎麼補
對於益生菌產品的選購,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是最好選擇複合型益生菌產品,也就是益生菌與益生元的結合性產品。比如在雙歧桿菌中添加了低聚果糖,這種組合可以讓所補充的雙歧桿菌增加10~100倍,比單一補充益生菌的效果強很多。
二是選擇含有兩種及以上益生菌的產品。研究顯示,多種益生菌相結合的功效大於一種益生菌的功效。
對於乳酸菌飲料,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注意區分產品型別。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乳酸菌飲料產品標籤應標明活菌(非殺菌)型或非活菌(殺菌)型,選購時可以透過標籤標示進行區分。活菌型乳酸菌飲料在貯藏、運輸過程中脫離冷鏈,會導致乳酸菌活菌數下降且影響口感。消費者購買後應及時飲用或儘快放入冰箱冷藏。
酸奶也是如此,購買後應根據標籤合理儲存,以保證其中的菌株活性。
增加腸道中有益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攝入益生菌或益生菌製成的食品(如泡菜、豆豉等);另一種是吃有益菌喜歡吃的食物,幫助它活下來、活得好。
補充益生菌的最大問題是,胃是強酸性環境,益生菌耐酸性很差,進入人體後活下來的機率非常低,能順利到達腸道起作用者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益生菌菌種穩定性不強,在常溫下容易死亡。
益生菌產品從被生產出來到被消費者購買,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有大量菌群死亡。益生菌的數量可能從十萬級掉到萬級,甚至更少。因此,與其攝入外來的益生菌,不如增殖體內的有益菌。也就是說,“吃菌”不如“養菌”。
補充益生元是最好的“養菌”方式。我們從飲食中可以獲得足夠的益生元。只要每天多吃蔬菜、水果、大豆製品、粗糧等食物,攝入30~40克膳食纖維,就可以“餵飽”體內的益生菌。當然,如果你偏愛肉食,不喜歡吃蔬菜、水果、粗糧等,或者在旅行、出差中無法享用新鮮的蔬果,那麼在你吃的益生菌中最好加入益生元,這樣才能保證益生菌在你的腸道里活下來。
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 張召鋒
來源: 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