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倡導“過午不食”的飲食習慣,現代人尊崇“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的養生方式。
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晚餐存在著誤解,在古代,並非所有人都不吃晚餐,在現代,那些長期不吃晚餐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在某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趙女士平時工作繁忙,三餐飲食不規律,近日從同事處聽到一個減肥養生的方法,說是從古代傳下來的,“過午不食”可以清腸養生,堅持午後禁食,可以清理身體毒素、延年益壽。
趙女士想著自己平時工作忙,不吃晚飯不僅省時間、省錢,還能減肥,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趙女士開始嘗試不吃晚飯的養生方式,堅持了半年,身材明顯清瘦了很多,但體質也開始變差。在一次朋友聚餐的晚上,經不住好友們的勸導,趙女士吃了少量燒烤,結果將自己吃進了醫院。
經醫生診斷,趙女士是急性腸胃炎,經過檢查,醫生還發現,趙女士胃部有潰瘍,醫生判斷這可能和她長期不吃晚飯有關。
為什麼古人“過午不食”能養生,而我們現代人不吃晚飯就容易得胃病呢?1藥網認為,這是大家對“過午不食”有誤解。
在古代,遵從“過午不食”習慣的是寺廟的僧人,僧人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坐禪,運動量很少,午後不再進食,可幫助他們清修,減少食物的攝入也能防止長胖。
而且古代的作息習慣也和現在不一樣,古代日落就休息,日出起床吃飯,現代人睡得晚起得晚,如果午後就不吃東西,到第二天早上才吃早餐,這中間得餓將近20個小時,這不利於機體新陳代謝,會造成人體營養缺失。
現代人特別是工作繁忙的白領,勞累了一天,晚上還不吃飯,體內營養跟不上,身體就會變差,是達不到養生效果的。
這個“過午不食”的古方適合那些脂肪攝入過多,缺乏運動,又比較清閒的人群,還有一部分體重超重的老年人也可以減少晚飯食物的攝入。
對於每天辛勤勞作的人群,不吃晚飯對身體的傷害很大。不吃晚飯的危害以及如何吃晚餐才更健康呢?1藥網來為大家詳細解答。
不吃晚飯有哪些危害
1.低血糖
飲食不規律會影響血糖的穩定,長期不吃晚飯,身體內的糖分不足,就會誘發低血糖,嚴重者可能還會引發突然休克。
2.誘發胃病
我們的消化系統是體內最勤勞的器官,我們的胃隨時都在分泌胃酸幫助消化食物,如果不吃晚飯,胃裡長時間沒有食物可以消化,胃酸就會腐蝕胃壁和胃黏膜,導致胃潰瘍,慢慢發展成胃炎。
3.抵抗力下降
人體的健康講究生理平衡,每天的營養補充需要均衡。如果外界動力補充不足,會導致機體供需失衡,長期不吃晚飯,身體營養跟不上,容易出現內分泌失調,導致抵抗力下降,從而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晚飯必須要吃,但不能多吃,否則多餘的食物會囤積在體內,在夜晚無法消化,加重身體器官的負擔。
晚餐要如何吃才健康
不要吃太晚
人體進入睡眠狀態後,身體各器官也會休息,晚飯不能吃得太晚,切忌吃了晚飯就睡覺,吃飯和睡覺時間隔太近,會導致食物無法在睡覺前消化完,增加腸胃功能負擔。正常情況下,胃排空的時間是4個小時,因此睡前四個小時不宜進食。
少葷多素
晚餐不能吃得太過油膩,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素少葷,肉類可選擇魚、雞胸肉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晚餐素菜要多於葷菜,主食可選擇麵條、小米粥等易於消化的食物,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
不要吃太飽
晚飯後人體活動量不大,夜晚人體消耗的能量也比白天少,因此晚飯不能吃得太飽,以免加重胃、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負擔。晚餐吃得太多還會導致熱量過剩、脂肪堆積,引發肥胖。
對於一些肥胖人群,醫生會建議晚上少吃或者下午五點後就不再進食,但這都是根據每個人自身身體狀況來決定的,並不適合所有人,盲目跟風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一日三餐是人類流行了千年的飲食習慣,符合人體新陳代謝規律,長期不吃晚飯不僅不能養生,還會導致身體營養跟不上,誘發多種疾病。
科學養生,合理控制飲食,注重營養均衡、三餐規律,比少吃一餐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