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上映在即,該片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九兵團圍攻美軍王牌陸戰一師。
九兵團前身是華東野戰軍九兵團,下屬20、26、27三個軍,共15萬人左右。該部原是準備解放臺灣的主力——僅憑這一點就知道這是全軍精華。
1、20軍:解放戰爭殲敵數全軍第一
20軍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10月成立的紅軍閩東獨立師。
1934年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一部分紅軍主力和軍政幹部留下堅持游擊戰爭,掩護中央紅軍轉移。閩東獨立師在師長馮品泰、政委葉飛的帶領下,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作戰。
抗戰爆發後,該部被改編為新四軍3支隊6團,在蘇南一帶活動。上世紀六十年代,京劇《沙家浜》家喻戶曉,該劇表現新四軍傷兵在陽澄湖地區的鬥爭經歷,劇中人物、情節都可以在20軍中找到原型。
皖南事變後,該團被編入粟裕領導的新四軍第1師,葉飛任旅長。
抗戰勝利後不久,江南的新四軍北撤山東。1945年11月,蘇浙軍區第2、第4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第1旅合編成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後改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葉飛任司令員、劉飛任副司令員。
能被命名為“一縱”的部隊都不簡單:
萊蕪戰役,一縱將李仙洲的5萬大軍死死拖住,堅持到大部隊完成合圍,立下頭功;魯南戰役,一縱對戰國軍五大主力之整編11師,生生切斷11師與69師的聯絡。
特別是孟良崮戰役,葉飛率領的一縱承擔任務最重:首先是派兵協助六縱佔領垛莊切斷張靈甫的後路;其次要阻擊整編65師的增援,這也是國軍主力;另外要隔斷整編74師和整編25師聯絡,同時對陣張靈甫和黃百韜;還要分出兵力去攻打整編74師,啃硬骨頭。
淮海決戰中,一縱在徐州地區全殲國民黨第63軍,整個戰役共殲敵4萬餘人。
1949年4月,百萬雄師過長江,20軍(原一縱)從揚中突破長江防線,一路橫掃丹陽、陵口、呂城等地,俘敵2萬餘人。在隨後5月份的上海戰役中,20軍全殲浦東、龍華機場守敵,與第27軍一起打響上海市區攻堅戰。
據統計,20軍在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全軍第一。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張翼祥任20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直至戰爭結束。張翼祥紅軍時期就做過紅三軍團營長、紅六軍團團參謀。
四野出身的38軍在朝鮮戰場獲得“萬歲軍”美譽,但20軍的很多老兵不服,因為整個抗美援朝期間,特級和一級戰鬥英雄,20軍比38軍要多出好幾倍。
志願軍第一個“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就是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就是在長津湖戰役中,楊根思率領1個排堅守長津湖畔一個小高地,打退美軍八次進攻,最後他一人抱起炸藥包衝向敵群,年僅28歲。
楊根思面對強敵,曾發出“三個不相信”的戰鬥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解釋了為什麼這支部隊敢去挑戰裝備精良的美軍王牌師,這一英雄宣言也被其生前所在部隊傳承至今。
二、27軍:“第一猛虎軍”名將輩出
27軍號稱“第一猛虎軍”,前身是華野九縱,由膠東抗日武裝組建而成的,多數為山東子弟,全軍共3萬餘人,首任司令員是赫赫有名的許世友。
解放戰爭中,許世友率領的九縱勇冠三軍。
萊蕪戰役,九縱以兩個師的兵力,全殲李仙洲一萬五千人;孟良崮戰役,九縱作為尖刀直插山頂;濟南戰役,九縱活捉守將王耀武,還打出了“濟南第一團”。
九縱前期靈魂是許世友,後期是名將聶鳳智。
1949年2月,九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軍長為聶鳳智。聶將軍左眼眉心有一顆痣,被稱為“黑虎將軍”。
渡江戰役前,聶鳳智安排27軍79師偵察員先行偷渡偵察敵情——電影《渡江偵察記》表現的就是這個故事。
1949年4月20日,27軍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部隊抵達南岸後,聶鳳智給中央軍委發電:“我們已勝利踏上江南的土地!”毛澤東收到電文後寫下名篇《百萬雄師過大江》。
27軍名將輩出。
接替聶鳳智的是彭德清,長津湖之戰中就是他指揮27軍。期間,27軍集中力量全殲新興里美軍第7師第31團級戰鬥隊(加強團),俘虜官兵約300人。這是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志願軍成團建制殲滅美軍的唯一戰例。麥克阿瑟在後來的回憶錄和西點軍校講課中,稱志願軍中有九個“最牛軍長”,其中就包括彭德清。
彭德清後來成為交通部建立蛇口工業區的主要決策人,對特區建設貢獻巨大。
文革初期,開國少將尤太忠任第27軍軍長。
《首都周圍的八大集團軍》一書披露:1970年至1983年13年間任27軍軍長的閻川野,是有名的“獨眼戰將”,也是建國後解放軍唯一的“獨眼軍長”。
1998年8月九江長江大堤決口,第27軍200多名官兵飛抵九江,連續奮戰3晝夜,創下了封堵大江大河干堤決口的奇蹟。張海陽時任第27軍政委(1996年至2002年),是他帶領戰士參加此次行動。張海陽出身將門,與其父張震是解放軍軍史上的首對“父子上將”。
此外,秦衛江也任過27軍軍長,其父為開國上將秦基偉。
還有一個人,沒做過27軍軍長,卻是27軍出來軍職最高的將軍。
1949年5月,27軍進攻上海,為了保護上海人民財產,不能使用重炮,前鋒部隊被堵在蘇州河南岸。這時,27軍79師235團(濟南第一團)3營7連一位年輕的指導員想出個辦法:他帶著兩個戰友從下水道偷偷摸到敵陣,不費一槍一彈俘虜國民黨青年軍第204師上校副師長,並迫使其師部及三個營1000多敵軍放下武器。
這個指導員名字叫遲浩田,後來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三、26軍:指揮官是“李雲龍”式將領
長津湖之戰擔任主攻的是20、27軍,26軍擔任戰役預備隊。
26軍前身是華野八縱,軍長張仁初。
小說《亮劍》裡,主角李雲龍是大別山人,黃麻暴動後參加革命——這與張仁初的革命起步一模一樣。
張仁初和李雲龍一樣“逢敵必亮劍”:參軍不久,他就因打仗過於勇猛而兩次負傷,並獲得“張瘋子”的稱號。
張仁初打仗有多瘋:
1932年,紅軍再次攻打麻城,張仁初頂著飛機轟炸進攻,結果被子彈擊中腹部,腸子都流了出來。他直接把腸子塞回去,轉身朝後方爬行,在病床上躺了四天四夜才奇蹟般甦醒。
不久後,張仁初任營長,打仗依舊身先士卒。
1935年9月12日,中央紅軍向“甘南咽喉”臘子口推進,這是長征最後一個險關。
臘子口山口僅有幾十米寬,兩側為懸崖峭壁。
張仁初帶著敢死隊,身上揹著大砍刀,腰間別著手榴彈,趁著夜色爬上懸崖,往下猛攻。
第二天拂曉,紅旗插上臘子口。
時隔20年後,張仁初被授中將軍銜。毛澤東走到他身邊說:“你就是張瘋子吧!臘子口那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呀,我一直記得你!”
1938年的平型關戰役,張仁初帶領部隊衝向一線和日軍拼殺,子彈從腦袋上掠過,頭骨上留下了一道溝。
抗戰時期,山東有三位猛將:“梁大牙”梁興初、“毛猴子”賀東生以及“張瘋子”張仁初。
1941年初,日軍向魯南抗日根據地發動“掃蕩”。張仁初指揮一個團阻擊日偽軍。2月10日,日軍7輛輕型坦克在陣前一字排開瘋狂炮擊,張仁初跨上戰馬直衝敵陣,戰士們也吶喊著跟著衝鋒。最終斃敵300餘名、擊毀坦克1輛。
當地百姓競相傳頌張仁初“奇襲敵後,馬踏坦克”。
張仁初九次負傷,每次都和死神擦肩。
兩天後,羅榮桓開會狠批“張瘋子”:打仗不能只顧拼命,革命的本錢會拼光。張仁初低頭認錯。
1948年,張仁初率華野八縱威震中原。
豫東戰役,八縱攻克河南省會開封。淮海決戰,八縱先追擊黃百韜兵團,殲滅其五分之二的兵力,隨後配合中野圍殲黃維兵團,追擊杜聿明兵團。八縱共殲敵2.6萬人。
昔日猛將蛻變成為優秀將軍。
張仁初後來對妻子說:“我這個中將,是羅帥罵出來的。沒有他當年的教導,像我那麼莽撞的人,別說當將軍,骨頭早就不知道埋在哪裡了!”
四、尾聲
長津湖戰役後,志願軍高層召開總結會議,氣氛凝重。
這是一場比較特殊的戰役。雖然我軍取得了勝利,戰略價值也很大,但九兵團付出慘重傷亡。很多指戰員並不是犧牲在戰鬥中,因凍死、凍傷造成的減員達數萬。
從一線指揮員到兵團首長、志願軍司令部、乃至北京方面,都對這個結果不滿意。
據稱,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怒斥張仁初,認為26軍未即時到達預定戰場,甚至說要撤掉26軍這支部隊的番號。
張仁初也發了火,管不了什麼上下級關係,直接反駁:“這個番號是主席定的,哪能由著你說撤就撤!”
宋時輪見部下頂嘴,更是火冒三丈,繼續訓斥。結果被彭總打斷。
這是朝鮮戰場兩軍王牌的首次大戰,有太多指揮之外的因素。
比如嚴寒:我軍在嚴寒之下減員嚴重,不要說殲滅敵人,連正常行動都很困難。
比如後勤:九兵團入朝前沒有充分考慮到棉服、給養問題,士兵是爬冰臥雪、忍飢挨餓向敵人發起衝鋒。
比如空軍:美軍空軍過於強大,志願軍難以隱蔽行動,交戰中更是被大量殺傷。
比如火力:志願軍依靠輕武器進攻,美軍則空地一體、交叉火力,彈藥充足。
比如對手:美軍也不是所謂的“少爺兵”,而是武裝到牙齒的強悍對手。特別是王牌陸戰一師,經歷二戰洗禮,戰力世界頂級。
……
如此懸殊的差距,七十多年前的朝鮮戰場上,十幾萬中華優秀兒女,依然忍受零下近40度的嚴寒,頂著敵人的火力衝鋒。
一部電影遠不足以表現他們的偉大,也遠不足以表達後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