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牲產隊長 牲產隊 昨天
今天A股一開盤,輕工製造、能源電力板塊,就漲瘋了。
這兩個板塊的暴漲,直接原因就是限電限產。江浙兩省是中國的印染中心,僅紹興的印染產能就佔到浙江省的一半。紹興印染廠一停工,就相當於全國1/3的印染產能歇業。
當供給端產能被限時,原料價格直線上漲。江蘇省常熟市印染商會發布《染費調整通知函》,要求會員企業從10月1日起,統一上調印染費不低於1000元/噸。
浙江省桐鄉市毛衫染整商會發布《關於調整絞紗染色加工費的函》,要求印染加工費統一上調500元/噸。
看到這些《漲價通知函》,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去年下半年的化工行業。在嚴格的環保政策下,大量的高能耗、高汙染化工企業被勒令停產、搬遷,緊接著就是,化工原料價格一路飆漲,根本停不下來。
而在後疫情時代,經濟迅速恢復,化工原料需求暴增,產能又一直被抑制,廠商和經銷商囤貨居奇。長期被忽視的化工企業,迎來了瘋狂的量價齊增的大週期。
大家在今年看見的化工股大週期,其實早在去年的下半年就已經啟動了。只是去年白酒和半導體風頭太盛,讓很多人忽視了化工企業的業績增長。
而今,限電限產再次引爆輕工製造和能源電力,這跟化工企業的供給側改革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其大背景是,“碳中和”戰略被正式納入實施階段。高能耗、高汙染的化工、輕工製造以及煤電能源等產業,都是要被政策大力調整的重點產業。該搬遷的,得搬遷;該升級的,得升級;該關停的,就得關停。
但是,今年的限電限產跟去年的化工產業整頓有一些不同。在化工企業調整方面,中國政府採取的是重拳出擊,關停違規化工企業上千家,搬遷整頓更是高達數千家化工企業。
但在輕工製造方面,主要採取的是限電限產,沒有出現勒令關停的現象。為什麼要限電限產?
在隊長看來,這裡面至少有三大原因:
一是,煤炭價格上漲,煤電廠發電,是純虧的。
在中國,電力是公共產業,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電費價格上漲,關係到國計民生,政府不會輕易調高電價。
事實上,在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發改委就曾釋出訊息稱,有必要調高電價。但在輿論上,遭到諸多反對意見。
中國電力行業是國營獨資壟斷,漲不漲,是政府說了算。但政府會深度考慮到老百姓的意見,老百姓不同意電費漲價,政府想漲價,阻力很大。不像美國,德州一場暴風雪,電價就能暴漲100倍。
電費漲價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電價不漲,可煤炭價格卻猛漲。由於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進口實施限制令,今年上半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僅78萬噸,同比下降98.6%,基本上就不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了。
在禁止澳煤進口後,中國增加進口了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哥倫比亞以及菲律賓的煤炭。但這些煤炭進口成本都比澳大利亞煤炭更高。
國產煤炭由於品質較差,埋藏較深,開採成本也比澳大利亞的露天煤炭高得多。在過去,中國之所以從澳大利亞大量進口煤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澳煤比國產煤成本更低。
而中國70%的電力都來自於煤電。煤炭成本一高,電力成本就迅速拉昇。可是,電價不能上漲,煤電廠就只能虧損發電。
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越發電,越虧損。有些煤電廠就乾脆停工維護,減少發電。
但相反,風電、核電、水電等綠電,卻完全不受影響,能夠持續供應。相比於煤電,風電、核電、水電等綠電,潛力更大,勢頭更猛,更可持續。
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猛漲,中國的產能擴張,並沒有帶來利潤的高增長,尤其是輕工製造產業。
中國的輕工製造產業長期處於微利狀態,絕大部分利潤都被國際大牌所拿走。就拿我所在的廣州來說,一件普通T恤的製造成本大概就5塊錢,出廠價一般就8塊,毛利3塊錢。
但是,要扣除尾料、房租、稅費、水電等其他成本,一件T恤的淨利潤也就1塊錢。可是,這件T恤只要掛上一個外國名牌,就能賣到100多,200多,其實都是同一批工廠所生產。
所謂的日貨、韓貨、歐貨、美貨等,廣州南村鎮的服裝廠全都能搞定,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名詞:中國貨。
新崛起的全球第一大服裝品牌希音,就誕生於廣州南村。
但中國的服裝廠卻並不賺錢,靠的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原料成本,賺取微薄的利潤,競爭非常慘烈。限產,可以提高中國輕工製造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議價權。
這時,就有人會擔心,那我們買衣服會不會漲價啊?隊長可以告訴大家,不用擔心。消費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供應端的漲價壓力,短期內不會傳導到消費端。因為在供應鏈中,中國工廠長期處於被壓榨的狀態,他們只是拿回本該屬於他們的利潤,壓縮的是品牌端的利潤點。
供給側改革,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升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議價權。
三是,預防通脹風險。美國人超額印了很多美元,這些美元不會憑空消失,他們來中國了。中國的工業製成品,賣到美國,換回美元。但這些美元在中國是不能花的,得換成人民幣。
中國企業從美國賺回來多少美元,中國央行就要兌換與之相當的人民幣。結果就是,人民幣越來越多。美國的大水漫灌,都灌入中國的流通市場。
再加上,國際資本瘋狂炒作大宗商品,銅鐵糧油豆等很容易被哄抬價格,從而引發潛在的通貨膨脹風險。
錢在供應端過熱,可以拉動生產,但轉移到消費端過熱,就極容易引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四是,預防產業過熱。別看現在,中國製造業海外訂單源源不斷地進來,但美國不是沒想過,對中國紡織工業下狠手。新疆棉事件,過去還不久。
在熱錢的湧入下,中國輕工製造大規模擴張,可一旦海外訂單下滑,又會造成巨大的生產浪費。中國現在需要擴張的是中高階製造業,不是低端製造業。
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逐步深入,一部分低端製造業轉移出去,是必然的趨勢。在中國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低端產業盲目擴張,不符合我國產業發展的潮流。
而這一切的調整,都有著一條大主線,它就叫:碳中和。
中東戰爭為中國帶來了21世紀前20年的重大戰略視窗期,但從2020年以後,碳中和就將是中國產業變革最堅定,最確定的一條大主線。
碳中和,讓傳統的化工、電力、能源等產業,迎來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代。它引領著供給側改革,帶動人類新消費習慣的轉變,重塑全球能源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