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外國總統坐車準備進入故宮,於是把門關了,把外國車隊拒之門外。
聽到這句話,或許你會以為只是個玩笑。
然而,這卻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
2013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訪華時想要參觀故宮,按照當時的規定,外賓是可以直接乘車進入的。
但偏偏有這麼一個“狠人”,絲毫不給奧朗德面子,直接下令拉閘關門,將禮賓車隊硬生生堵在午門外,讓其步行參觀故宮。
而他給出的理由,同樣讓人點贊不已:“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日本皇宮,都不允許車輛穿行,這是一個文化的尊嚴問題!”
在強烈的堅持下,奧朗德只能“乖乖”選擇步行進入故宮參觀,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再也沒有任何一國的總統能夠乘車進入故宮。
這個向外賓特權“宣戰”的狠人,就是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
阻止外賓乘車入故宮、向領導哭窮,張口就要4個億;
禁菸禁火、買一把椅子3500塊錢,大大方方把寶物擺出來;
這個自詡為“守門人”的老人,在接手紫禁城七年的時間裡,將原本堪稱一灘爛泥的故宮,變成聞名中外的著名景點。
在中華文化傳遍世界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狠人”單霽翔的故事,看看這個老人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改變故宮的?
和北京沒有毛錢關係的“北京人”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單霽翔大半輩子都與四合院聯絡在了一起,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的出身與北京卻沒有半毛錢關係。
單霽翔祖籍是江蘇人,1954年7月在瀋陽出生,因為父母工作變動,三個月大的時候,他又被帶到了北京。
這一住,就是整整60多年。
單霽翔對北京有著很深的感情,從小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他,任何時候都認為自己是北京人。
就像對北京的“一往情深”,單霽翔在很早之前把四合院看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是童年、青年,還是結婚、生子,四合院宛如一個家人,時刻陪伴在他的身邊。
得益於對北京這座文化古城的喜愛,單霽翔在學習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歷史方面,別人眼中枯燥無味的“陳年往事”,他卻求之若渴。
1978年,在當了8年的工人後,單霽翔終於有了讀大學的機會,多年的艱苦工作不但沒有磨滅他的志氣,反而讓他更加珍惜學習。
那時,教育部選派了100名學生前往日本留學,而單霽翔憑藉著優異的成績,獲得其中一個名額。
從未有過出國經歷的他,就這樣在東北師範大學匆匆學習了一年的語言預科後,飛向陌生的日本,那一年,他25歲。
各國的文化差異尤為明顯,在單霽翔的記憶中,那是不斷接受文化衝擊的歲月。
東京如樹木般聳立的高樓,京都別具特色的古建築,先進的地鐵、精緻的城市規劃,這一切都在不斷衝擊著單霽翔的感受。
說不羨慕是假的,單霽翔在羨慕發達國家的同時,內心有著想要學有所成,回去建設祖國的迫切想法。
在日本留學的4年裡,除了必要的外出,單霽翔絕大部分時候都在圖書館、教室和書店,他緊緊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不斷增加腦海中的知識。
1982年,單霽翔以一篇《關於歷史街區保護和利用的研究》的優質論文,順利從日本勞動省職業訓練大學畢業。
回國之前,單霽翔借來大量的書籍,一頁頁影印下來,打包整理好,他帶回國的27個行李箱中,有24箱都是書籍和資料,而這些都是當時國內所缺乏的。
在許多人看來,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護是兩回事,但在現實情況中,二者往往是聯絡在一起的。
由於我國當時缺乏相應的人才,導致文物局沒有建築師,而規劃局卻只有建築師,沒有學歷史和藝術的。
作為聚歷史、藝術和建築於一身的單霽翔,自然而然成為了這兩個部門的樞紐,他在文物局和城市規劃局之間反覆調動,期間也做出不少成就。
但單霽翔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會被調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工作。
“高階版本”的和珅
有人說:“單霽翔就是“高階版本”的和珅。”
確實,二者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不僅同樣身材微胖、慈眉善目,而且都是紫禁城中“叱吒風雨”的人物。
但和珅沒把才華用在正當之處,淪為人人唾罵的“蛀蟲”,而單霽翔卻一心為了故宮而付出,立誓要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單霽翔並非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長,但在他上任之前,故宮卻宛如一個爛攤子,絲毫不曾見到如今的輝煌。
說是爛攤子,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經歷了會所風波、失竊事件、錯別字、瓷器損壞等事件後,這個昔日人們為之嚮往的“聖地”,被媒體多次嘲笑,稱其為“丟人丟物”,甚至一度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難以想象,聚集了中華文化無數心血結晶的故宮,本應該成為人們的驕傲,但彼時的形象卻一落千丈。
與其說那是風光無限的皇家大院,倒不如說是被歷史遺忘、歲月摧殘的破落大宅。
而單霽翔,卻義無反顧地接手了這樣一個問題繁多的重任。
單霽翔早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就曾飽覽世界許多國家的標誌性建築,他知道,這些建築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同時也記載著國家的文化。
“既然其他國家能把標誌性建築衍生為文化,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不行呢?”單霽翔不甘落於人後,在接手故宮博物院的同時,他就暗暗發誓,要剔除這個悠久古宅的毛病,重振它昔日的風采。
俗話說“對症下藥”,既然想要解決問題,那麼就必須先查清楚有哪些問題存在。
靠著20雙布鞋,單霽翔走遍了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築,可以說,故宮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他的腳印。
單霽翔從來沒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管理人員,“身先士卒”這四個字,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其他員工還沒上班,他就已經在廣闊的故宮裡四處穿梭,摸清每一座建築的底細和特色,找出它們各自存在的問題,並記錄下來。
經過不懈的努力,單霽翔發現故宮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有地域廣泛,保潔困難;車輛駛入、沒有尊嚴;菸頭亂扔,存在隱患。
問題找是找出來了,該怎麼解決呢?
這件事,可比找問題難多了。
“與垃圾不共戴天”
北京故宮的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其中不乏複雜的園林建築,這就造成了清潔難度極大,隨處可見各種垃圾。
面對這個難題,單霽翔直接在物業招標的檔案中寫上:任何一片垃圾落在地上,必須在兩分鐘內清掃乾淨。
苛刻麼?當然苛刻,因為他的這句話,不少原本對故宮清潔工作求之若渴的物業公司紛紛望而退步。
在重重的篩選下,最終,一家物業公司迎難而上,肩負起了這項難以實現的工作。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故宮的大門剛開啟,一群穿著統一服飾的保潔人員就瘋狂衝向自己的工作地點。
一個人負責一個區域,手裡拿著各種清掃工具,死死地盯著地面,將每一片垃圾打掃乾淨,迅捷的步伐,利落的動作,有時候垃圾在地上不到一分鐘就已經“消失不見了”。
當然,在工作忙碌的時候,單霽翔也會投身其中,和物業公司的清潔人員一同打掃衛生,每個人彷彿都與垃圾有仇恨,勢必要將其剷除乾淨。
辛苦的付出終究換來豐厚的回報,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原本垃圾叢生的故宮,變得乾淨衛生,而物業公司的員工們,也從最初的抱怨和發牢騷,變成興致勃勃,四處找垃圾。
毫無疑問,他們都將這份工作當成一種榮耀,為維護國家瑰寶而盡心盡力。
在不少員工心中,清潔故宮衛生的規定無疑是一條“狠規矩”,而提出這條規矩的單霽翔,更是一個“狠人”。
但事實證明,無規矩不成方圓,單霽翔的手段越狠,效率就越好,因為他知道:
“不是遊客沒有素質,而是故宮本身雜亂的樣子,讓許多人輕視了它,地面衛生了,故宮乾淨了,也就沒有人好意思隨意亂扔垃圾了。”
“重病當用猛藥”,誰都沒有想到,困擾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難題,就這樣被單霽翔解決了。
但這還只是第一步。
小小煙火,鐵血手腕
木質建築最怕火,而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火”對於故宮而言,堪稱禁忌。
走在故宮的石板路上,單霽翔首先看到的不是滿園春色,而是夾雜在石板縫隙中的菸頭。
那一刻,他突然感到有些心悸:萬一著火了,會造成多大的後果。
單霽翔不敢繼續想象下去,被一把火燒成灰燼的圓明園,是民族時至今日無法忘懷的恥辱,倘若故宮被小小菸頭毀於一旦,可就不只是恥辱一說了。
在意識到煙火安全問題有著巨大隱患後,單霽翔發出了最嚴厲的通告:禁菸。
“煙”是故宮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在單霽翔之前的院長們,也意識到這個隱患,多次嘗試過禁菸,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可單霽翔是誰?一個認定道理就不改,撞破南牆不回頭的男人,越是困難的事情,他就越是牟足了勁,咬牙堅持。
“我就不信了,還有辦不成的事,禁不了的煙?”單霽翔狠勁一上來,宣佈從員工抓起,他當眾宣佈:“一人抽菸,整個部門罰款!”
從“隨意抽菸”到抽菸扣錢,這種巨大的轉變讓不少員工難以接受,他們紛紛向單霽翔抱怨,說不抽菸沒有靈感。
而單霽翔也不多說,直接撂下一句狠話:“沒有靈感就辭職”,是選擇工作,還是選擇抽菸?一時間,選擇權又回到了員工手中。
鐵血規定下,眾人終於認命了,員工們再也沒有在故宮裡抽菸,煙癮犯了就騎著腳踏車,滿頭大汗地跑到宮外門口猛抽幾口,緊接著連忙跑回去上班。
“自己人”搞定了,可來來往往的遊客又該怎麼辦?
許多人都覺得單霽翔會在遊客這方面讓步,畢竟這種事稍微弄不好,極有可能引起眾怒。
可單霽翔偏偏不信這個邪:“員工不許在故宮裡抽菸,遊客也一樣不行。”為了勸導遊客不在故宮裡“點火”,他煞費苦心,想了許多辦法。
單霽翔先是透過禁菸標識,宣傳畫等方式,號召遊客主動不再故宮裡抽菸,可後來卻發現這種方式對一些遊客壓根沒用,於是乾脆下了“狠手”,引入專業的保安,用收繳打火機的方式,從根本上杜絕火源的出現。
這個方式實行的第一天,故宮就收繳了一萬多個打火機,四個多月後,收繳的打火機數量達到了上百萬個。
就這樣,號稱故宮“頑疾”之一的煙火危害,又栽在了單霽翔的手上。
面對這樣的成果,單霽翔臉上卻沒有絲毫的喜悅,他知道:接下來的問題才是最棘手的。
咋樣都不破例
故宮的路面是磚塊鋪成的,沉重的汽車在上面行駛,時間一長,磚塊難免有損失。
偏偏那時候,不管是遊客還是工作人員,都已經習慣把車子開進故宮。
單霽翔看著不說話,可眉頭卻皺成一團:“難不成,自己真的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日本的皇宮、英國的白金漢宮都不允許車輛穿行,憑啥我們的故宮就可以?”單霽翔再次狠下心,宣佈禁車。
作為以前的皇家大院,就連皇帝大部分時候都只能步行,最多也就是坐轎子,可如今各種車輛卻在故宮裡四處亂竄,長驅直入。單霽翔始終覺得,這不僅僅是路面磨損的問題,而是還關係到民族的尊嚴。
為了維護尊嚴,單霽翔率先對“自己人”下手了,甭管是領導、同事,還是手下的員工和辦事人員,通通被下了“逐客令”,常年停在故宮裡的幾百輛車,轉眼間就消失得乾乾淨淨。
緊接著,他又把“禁車令”傳向了廣大的遊客,而在見識到單霽翔的“狠手段”後,這一次,人們並沒有反抗,紛紛按照規定辦事。
但“禁車運動”到這裡並沒有結束。
2013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訪華時參觀故宮,單霽翔就曾給上級部門打報告,希望能取消外賓開車進入故宮的特權,但得到的回覆是“這是對外國貴賓的特別禮待。”
單霽翔覺得這種方式不行,想要徹底解決故宮的車輛問題,就必須嚴格要求每個人都遵守規定,不能有絲毫破例。
於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一幕發生了,單霽翔直接拉閘關門,把禮賓車隊堵在午門外。
最後,奧朗德只得步行參觀故宮,就連81歲的印度總理辛格,都也沒有得到他的破例。
至此以後,再也沒有哪一國總統的車輛,能夠駛入故宮中。
在單霽翔心中,這是一條底線,關乎民族尊嚴。
可又有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能對著外國總統“下狠招”的人,為了故宮,也有服軟的時候。
哭窮、變著法子要錢
故宮很富有,作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其中的寶物多達百萬件,但故宮也很窮,除了遊客的門票錢之外,幾乎再無其他收入。
而這,又是單霽翔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歷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都很怕,怕建築經歷歲月後被腐損、怕寶物遭到偷竊、怕造景遭到破壞。
鑑於故宮的特殊和珍貴,因此,“謹慎”成了歷代管理者不謀而合的管理方式,建築被封閉;房間被關上;寶物被鎖起來。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方式,導致偌大的故宮,開放區域不足30%,展示出來的寶物不足1%。
在不知不覺中,故宮逐漸失去了它原本應有的特色和精彩,換句話說,人們所看到的故宮,其實不是完全的故宮。
單霽翔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他找到了許多相關行業的人士,希望他們能想辦法解決,可想出來的辦法,卻讓他沉默了。
無他,啥都需要錢。
故宮的遊客雖然多,可除去必要的支出,收入並不算多,更何況這些錢還得上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錢包空空,再怎麼有能耐也沒辦法。
單霽翔也想過放棄,可一想到自己這些年和古建築以及文化藝術打交道,好不容易有為故宮盡一份力的機會,他就怎麼也狠不下心就此結束。
“不就是需要錢嘛,我豁出去“搞錢”!”大半輩子過著平凡生活的單霽翔,為了故宮,就此變成一個“財迷”。
他先是找到領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點點將故宮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式說給領導聽,緊接著跟上節奏,開始“哭窮”,從文物保護到文化傳承,從身上的責任到民族的未來。
別人巴不得在領導面前顯擺業績,讓領導舒心,可單霽翔倒好,逮著領導使勁哭訴,讓人家鬧心不已。
看著眼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下屬,領導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其實他也知道故宮的重要性,更知道作為炎黃子孫,保護故宮是應盡的責任。
“說吧,得多少錢?”聽著領導這句話,單霽翔轉哭為笑,小心翼翼地說出自己內心的預期費用:“也不多,就4個億”。
這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幾百萬、幾千萬都多了,開口就是4個億,領導也是糾結不已。
但接下來單霽翔的一番話,卻讓領導感觸頗深,他說:“我們這一代人,總得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難不成就讓故宮這麼毀了?”
為了子孫後代,領導同意了,而初戰告捷的單霽翔,又找到了政協會議。
俗話說“一哭二鬧三上吊”,嚐到“哭鬧威力”的單霽翔,又在政協會議上故技重施,整整幾個小時,領導們就看著他折騰。
最終,靠著真情實意的態度,單霽翔拿到了歷任院長都沒有“搞到”的錢,而這一筆錢剛到手,他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故宮的建設。
錢不耐花,想辦法掙錢
網上之前有一個詞,叫“故宮坐姿百態圖”,意思是在故宮遊玩的人,因為找不到可以歇腳的地方,無奈只能隨便亂坐。
有坐在地上的,有倚靠古木的,甚至還有踞於欄杆的。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單霽翔和同事研究出了既符合故宮風格,又結實耐用的實木座椅。
整整1400把椅子,每一把3500元,單霽翔看得心疼,可為了故宮,他還是二話不說掏錢了。
4億的鉅款看起來很多,可想要就此完成故宮的修築,卻差得太遠了。
錢很快就花完了,可工作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單霽翔愁得頭髮都快掉下來,總不能老是靠和領導“哭窮”解決問題吧?他意識到:故宮必須有自己的盈利方式,透過內部迴圈做出改變。
恰逢當時臺北故宮推出“朕知道了”賣萌文創產品的火熱大賣,單霽翔敏銳察覺到其中的商機,他當即拍板:“我們也做文創產品,賺錢自給自足!”
世界上從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尤其在寶物眾多的紫禁城,更是如此。
為了摸清專案的可行性,年過半百的單霽翔,硬是逼著自己學習網路上的新鮮事物,找尋年輕人的喜好,之後,他又將這些想法與團隊裡的年輕人進行交流,一一實現。
“將文化資源與當下潮流結合起來”,成了單霽翔的行動方針,不久後,充滿紫禁城風格的產品應運而生,宮門包、朝珠耳機、故宮口紅紛紛出現,而這些新奇產品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供不應求。
10個億輕鬆入賬,故宮的資金難題就此解決,但單霽翔的腳步並未就此停下。
在看到網路的巨大潛力後,他覺得這是一個宣傳故宮和民族文化的好機會,2016年,他又打造出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節目推出後,好評如潮。
緊接著,他又相繼推出《上新了故宮》、《故宮第一場雪》等諸多節目,讓人們深刻了解到那座悠久的古宅。
故宮永遠缺錢,但單霽翔卻透過自己的能力,以“取之用之於一體”的迴圈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困境。
但這還不是單霽翔的終點。
他的狠,來源於愛
“故宮是幹啥的?”
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民眾,也深深困擾著單霽翔,作為我國數一數二的瑰寶,故宮在失去了政治地位後,似乎一直沒有被人明確其作用。
是極具中華文化的古建築?還是珍寶無數的寶庫?又或是人人嚮往的打卡地?
單霽翔想了許久,最後他想明白了:“這些都是,但故宮的作用不僅於此,它還承擔著文化傳播和愛國教育的責任。”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在單霽翔的努力下,故宮的文化傳播功能已經被髮揮得淋漓盡致,但在教育方面卻還有所匱乏。
2020年,正值故宮600週年,原本計劃就此功成身退的單霽翔,在領導的建議下,成為了紫禁學院的院長。
他每天帶著孩子們學習知識,將賺來的錢投入下一代人的教育中,以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讓萬千孩子認識故宮和悠久的民族文化,除此之外,他還時不時活躍在綜藝節目中。
“我希望透過自己,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到建築與民族文化”,時至今日,67歲的單霽翔,依舊在為他的夢想而努力,而人們也能感受到他的用心良苦。
單霽翔的“狠”,是來自於他對故宮的喜愛,是源於他深深的愛國情懷,或許就像網友所說的:“單老有多狠,他對祖國的愛就有多深。”
單霽翔,無愧於“狠人”的稱號。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群“狠人”,我們的文化才能長久流傳,許多本會隨著時間而消逝的東西,才能得以儲存。
歲月抹不去故宮的輝煌,而中華文明,正在冉冉綻放,萬世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