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傳統的民族。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目的是讓子孫們知道本族的來源,紀念祖先功德。
宗祠,雖然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在當今則有其新的存在的意義和社會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華人尋根熱潮的興起,許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復,族譜被續修,而海外華人則不斷翻新舊宗祠,聯絡故眾。可以說,今天的宗祠已經沒有了“宗族主義”的負面作用,只具有幫助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後人、互相協作的積極意義,是對於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產生巨大的作用。
古代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中華儒教文化的代表。
宗祠,記錄著家族傳統與曾經的輝煌,是家族的聖殿。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所以宗祠不會消失還會受到保護!
中國目前並未禁止建祠堂,以前沒有這樣的法規,以後應該也不會出臺專門的政策規定來禁止建祠堂。
不管是建什麼,都需要按規程流程辦事。
按照國家的法規規定,不管是要建立什麼樣的建築,都需要按照流程,提供相關的土地證件、建築規劃等進行申報,申報審批透過之後才可以進行建設。作為祠堂,自然也不例外。只要有完整的手續流程,按照流程辦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了,不同地區可能存在不同的習俗,這個則是需要本地人自行去協商解決。但是國家並不禁止建祠堂。
不過,如果存在侵佔土地,違規建築等行為的話,則是違法的,會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如果沒有在限期內完成整改的話,可能會被強制拆除。
祠堂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可能禁止建立。
在一些宗族色彩比較濃郁的地方,每一年都會在祠堂裡面舉行祭祖活動。而一些大型的婚慶、喪事等,也會在祠堂舉行。這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而祠堂作為一個承載這些活動的場所,自然也是必須要有的。
就比如潮汕這邊,幾乎每個地方都會有祠堂。而到了清明、冬至等節日,都會有各地的宗族鄉親趕回祠堂進行祭祖活動,也趁著這個機會加強聯絡,維持聯絡。如果強行進行當地人對本地的祠堂進行修葺、重建,當地人都不可能答應。而且,一般負責執法的人,也都是當地人,明白這些習俗,知道這個場所的存在,更不可能去阻攔建祠堂。
祠堂具有團結宗族的作用,有利於當地的宗族穩定。
雖然很多地區城市化越來越強,但是農村的不少習俗卻依然影響深遠。哪怕是出門在外的遊子,在知道祠堂要舉行大型活動的時候,也會趕回家參加宗祠活動。而且透過參加這樣的活動,能夠聚起人心,讓這些人出門在外的時候,能夠更強有力地聯絡,實現互幫互助……而在本地,則凝聚成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從而取得更好的發展。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建祠堂的村子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年輕人都離開了家鄉,很少回去。也只有那些留守農村的人才會經常去祠堂。或許有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再也不回去家鄉,而是在城市落戶。那樣一來,在鄉村祠堂留守的老人去世之後,祠堂也許會漸漸荒敗,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當然,也可能到時候,祠堂會成為另外一種場所,比如陵園,承載起新的功能,不再有各種隆重的宗族活動,只剩下祭拜先人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