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中,新一軍的覆亡最具悲劇意義,其餘四支都亡於戰鬥,唯獨新一軍是亡於自身。對新一軍建立發展有著重要貢獻的曾任軍長孫立人,晚年每每提起新一軍的敗亡,莫不扼腕長嘆。尤其是新一軍末期遭遇的種種內部不公,最令人痛心疾首。
一、高調軍長孫立人
孫立人是新一軍老底子新38師的首任師長,從這個源頭追溯,孫立人算得上是新一軍靈魂人物。
孫立人生於1900年12月8日,這位日後揚名中外的將軍,最大的標籤是非黃埔系。
孫立人自幼天賦出眾,1921年考入清華大學。後來赴美國留學,念及當時中國軍力疲弱,遂申請到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求學,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學成後又到歐洲遊歷,在歐洲強國英、德、法等國考察軍事。
這段為期五年的西洋留學、遊歷生活,給孫立人烙下了濃重的西方色彩,諸如崇尚個人英雄主義、自由主義、反對封建獨裁專制等等,與同時期黃埔軍校培養出的戰將們截然不同。
這很難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孫立人後來帶兵治軍的卓越成績,與其獨具一格的西式方法不無關聯。但在講究派系、唯上的國民黨將領中,又顯得過於另類,孫立人回國後打仗打得順風順水,與同僚、上司的關係越來越差,似乎也是其為人處事風格埋下的禍根。
1932年,孫立人在宋子文建立的私人軍隊稅警總團中擔任團長,隨即隨軍至上海參加了“一·二八“抗戰。
堂堂西洋軍校高材生,軍事生涯起點居然從私人軍隊開始,說來有些弔詭。稅警總團起初並非國民黨軍正式編制中的部隊,而是由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宋子文一手建立起來的非正式武裝。
由於宋子文不從國庫中支取軍費,而是從每年償還八國銀行團的欠款的經費中擠出一部分,用於發放軍餉、購置武器。
宋子文是典型的親美派,其行事風格也有濃重的歐美色彩,故而招攬稅警團軍官也多屬意於留洋者。孫立人就是宋子文刻意招入的高階軍事人才。
稅警團後來規模越來越大,兵力既多,武器也十分精良,不亞於國民黨正規軍的一流主力。宋子文一度擁兵自雄,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宋子文主張對日採取強硬政策,私自命令稅警團從江蘇一帶開往北方,意圖在華北與日軍全面開戰。
蔣介石當時正在全力進攻江西蘇區,聞知此事大驚失色,恐怕宋子文藉機製造內部分裂,於是嚴令稅警團不得北上,一兵一卒不得出江蘇。宋子文到南昌面見蔣介石,蔣介石不顧其大舅哥的身份,惱怒地打了他一耳光。宋子文引之為奇恥大辱,當即提出辭職。蔣介石隨水推舟,以出國考察的名義,攆走了宋子文。稅警團驟失首領,進退失據,不久便被蔣介石強令編入國民黨中央軍序列。
稅警團的一部分部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38師,孫立人任該師師長。
1942年4月,孫立人率38師遠征緬甸。4月19日,仁安羌一戰,新38師痛擊日軍,救出英軍,捷報哄傳國內外,孫立人聲名鵲起,成為外國人眼中英勇無比的中國將領代表。
孫立人在歐美習慣了高調、個性,大名驟起之後不知低調謙虛,而是來者不拒、受之欣然,很快引起遠征軍同僚將佐的不滿。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戰事不利,杜聿明奉蔣介石之令,無論如何要把軍隊全部撤回國內。但當時日軍切斷了緬甸通往中國的大路,遠征軍無路可走。杜聿明率軍敗走緬北原始森林,孫立人拒不執行這條自尋死路的命令,向西退入印度。
這次抗命事件令蔣介石大為光火,但由於有史迪威撐腰,以及英國人不斷煽陰風,孫立人被塑造成絕境中的英雄,孫立人表面風光的同時,與蔣介石及一眾黃埔將帥的嫌隙越來越大。
二、東北戰場短暫的輝煌
蔣介石畢竟是統帥,對孫立人內心有看法,但一時沒有表示出來,畢竟他手下還掌握著一支精銳之師。眼下最緊要的問題是加強對這支遠在印度的部隊的控制。
1942年12月,蔣介石從國內徵召了部分兵力,送到印度遠征軍充實軍力,並以新38師、新22師為基幹,將駐印遠征軍統編為陸軍新編第一軍。軍長先是邱清泉,蔣介石怕邱清泉的暴脾氣和史迪威等相處不好,改派鄭洞國任軍長。
這個整編行動若是在國內,興許就不會有後來孫立人的坎坷。偏偏是在天高皇帝遠的印度,結果產生了一系列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矛盾。
新22師原是第五軍下屬部隊,該軍軍官都是黃埔系將領,如軍長杜聿明、邱清泉。將新22師改隸新一軍,與留美派孫立人合併為一個軍,新22師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不舒服。畢竟兩個師戰績差相彷彿,誰也不比誰差,以誰為主都不好。但一個新成立的軍,總要有一個基幹師頂門立戶,就像一個家不能有兩個長子一樣。
為什麼說如果在國內不會有這種麻煩呢?在國內,蔣介石可以嚴加控制,可以不斷派入黃埔系將領加強控制,孫立人當時才是師長,還沒有養成妄自尊大的驕傲脾氣,在國軍一眾大佬面前,早晚會被壓服。
新38師、新22師反攻緬北,戰績仍然不相上下,或許蔣介石也察覺到新一軍內部不和,於是將新22師抽出,以其為骨幹,另行擴編為陸軍新編第六軍。此事發生在1944年。
這樣,遠征軍分為兩個系統,原新一軍由孫立人接掌軍長之職。新六軍則由新22師師長廖耀湘升任。
抗戰勝利後,新一軍、新六軍相繼開往東北戰場,充當蔣介石搶奪勝利果實的急先鋒。
新一軍、新六軍都是全美械部隊,武器非常精良,士兵戰鬥素質好,戰鬥力十分強悍。反觀當時的東北我軍,由於部隊系統雜亂、武器裝備落後、戰術戰法不正規,總兵力也不多,在國民黨軍幾大精銳主力的進攻下,連連敗退。
1946年3月下旬,新一軍攻佔鐵嶺。隨後,開赴重鎮四平,與七十一軍協同進攻該城。
這是第一次四平之戰,雙方都志在必得,林彪奉中央之令死守四平。起初國軍進攻不是很順利。尤其是新一軍,由於軍長孫立人因事出國暫不在位。雖有代軍長賈幼慧指揮,卻總顯得指揮不力,進攻起來沒有那麼順暢。
蔣介石眼見局勢膠著,急電孫立人迅速歸隊。孫立人趕回後,立即召集各師長開會,一則統一思想,二則研究戰法。其實並不需要研究什麼戰法,戰場廝殺,基本規律大家都懂,有時打不開局面,欠缺的其實就是一股氣。
孫立人歸隊後,帶給新一軍最大的變化,就是全軍上下士氣大振,處處洋溢著軍長回來了的喜慶感,在緬甸戰必勝攻必取的信心又回來了。尤其是新38師,對老師長孫立人的依賴感最強,此時主將正位,尤如狂飲超劑量興奮劑,打起來似乎變了一個部隊,進攻犀利、兇猛無比。
又戰半月,我軍守城部隊越來越艱難,眼看敵人兵力越聚越多,有掐斷我軍退路之勢,林彪請示中央後,果斷撤出四平。
四平一戰對國共雙方統帥部都帶來極大震撼。
我軍方面主要震撼的是新一軍久而彌強的戰鬥力,第一次四平之戰持續33天,敵人的戰鬥力爆發期居然是在後半段。從一般軍事規律而言,任何一支部隊,都是越戰越疲、越打越累、越打越沒有思路,戰鬥力巔峰期不會超過十天半月,這是人的生理規律決定的。
我軍靠著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訓練,能夠多少打破這樣的規律,但也不會超出多少。眼前這支國軍部隊,居然能大大超越規律,作戰潛力如此深厚,實在令人髮指。這種潛力並非來自於精良的美械裝備,乃在於敵將治軍有方法,部隊有底蘊。這才是新一軍最可怕的地方。
中央致電林彪,此種部隊對我來說乃是心腹大患,一定要想方設法,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之。
對國軍的震撼,則在於孫立人對新一軍強大的感召力。國軍猛將在在皆有,甚至比孫立人更驍勇善戰者也不乏其人,但能對一支軍隊有如此精神力量的,蔣介石自忖帳下諸將中罕有其比。
這種戰將對提升戰鬥力固然是好的,但無形中觸碰了蔣介石另一層忌諱:將軍控制軍隊。
蔣介石靠軍隊起家,對軍隊的控制權格外敏感,絕不能容忍非嫡系將領染指軍隊控制權。這是底線,絕不能妥協。若不是當時正處於用人之際,孫立人也沒有什麼明顯的違令舉動,蔣介石說不定立時就將其拿下。
大戰四平後,孫立人的新一軍又在進攻長春、德惠戰鬥中大出風頭。
尤其是德惠戰鬥,新一軍第50師以七千之眾死守,東野以四個師的優勢兵力圍攻,居然打成僵持局面,我軍傷亡極大而無法突破城防。
此戰失利,主要原因在於我軍戰役指揮員輕視新一軍的戰術素養,採取了四面圍攻的戰法,結果處處攻而處處攻不動。80門大炮平均分配,總體火力不弱,分散到各個攻擊正面卻顯得不足,正好被50師的環形防禦能工事剋制。
這是新一軍當年在緬甸向美軍和英軍學來的先進戰法,專門應付四面圍攻之法,分散敵之火力。我軍聞所未聞,是以大炮猛轟只賺了個場面好看,炮擊後步兵發起衝鋒,敵人能夠迅速組織抵抗。步兵輕武器層面,我軍武器更不是50師美械的對手,衝鋒時遭遇重大殺傷。敵50師師長潘裕昆吹噓,共軍以人海戰術進攻,我則以火海戰術對付,最終是火海戰術贏了人海戰術。
杜聿明向南京報捷,胡吹大氣地說德惠戰鬥消滅共軍十萬,重創林彪之主力。蔣介石大為興奮,表揚新一軍功績,為50師主力團149團賜名為“中正團”。
其後,孫立人立功心切,要求杜聿明迅速出兵進攻松花江一線,直逼東北我軍的最後大本營哈爾濱,新一軍軍威之盛,一時無兩。
然而,先哲有云,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新一軍走上輝煌頂點之時,也是其開始走下坡路之時。孫立人很快因為其高調與自大,開始遭到敵我雙方的連環痛擊。
三、娘希匹
國軍內部,對孫立人敵意最大的,非杜聿明莫屬。
兩人嫌隙始於緬甸戰場,孫立人公然抵抗杜聿明經緬北迴國的命令,徑自撤入印度。杜聿明雖然性格稍顯軟弱,沒有當面發作,但這筆賬從此記下了。
第一次四平之戰,新一軍作為主攻部隊遭受了較大傷亡。戰後孫立人本想讓部隊休整一段時間,畢竟連續作戰33天,槍炮不需要休息,人卻是血肉之軀,需要緩一緩。杜聿明卻急於拿下重鎮長春,以儘快掌握東北大局。
孫立人再次公然抗命,認為此事不宜過急,需要考慮部隊的實際,連續作戰容易傷了元氣。
杜聿明不同意,執意要孫立人進兵。兩人爭吵各不相下。
其實杜聿明也並非短視躁進之人,孫立人表面上堅持說部隊需要休整,其實另有心機。
原來杜聿明命令新一軍、新六軍、七十一軍(軍長陳明仁)同時向長春進軍,宣佈誰先打進長春,獎勵東北流通券一百萬元。這是一筆不小的經費,各軍都非常想要。但當時新六軍部署位置最靠近長春城,近水樓臺,新六軍勢必能拿下這筆錢。
孫立人的新一軍離長春較遠,因此想借口休整,暗中向北移動,以縮短距離。杜聿明因此強令新一軍不得遲緩,必須速速進兵。孫立人藉口駐地附近尚有共軍活動,堅決按兵不動。
兩人大吵一頓,東北保安副司令鄭洞國仗著曾任新一軍老軍長的資格,耐著性子從中說和,不料孫立人仍不為所動,並當面指責杜聿明有私心,存心讓黃埔系的廖耀湘爭首功。
杜聿明氣得說不出話來,最後語氣嚴厲地丟下一道命令:命你迅速出兵,若再違抗,所有後果統由你負責。
杜聿明乃是軍中高人,也有一套治驕兵悍將的辦法。下完命令後,越過孫立人直接命令新一軍50師,令其就近接受新六軍臨時指揮,向長春城攻擊前進。
孫立人胳膊扭不過大腿,怏怏而去。
杜聿明隨後一封電報打到南京,向蔣介石告狀。蔣介石歷來偏袒黃埔系將領,內外之際,從來都分得涇渭分明。蔣介石大罵一句娘希匹,當著侍從室幕僚們的面發了通火,指責這個孫立人一貫怙惡不悛,不是自己人。
有人未免會問,國軍將領抗命不遵的多了去了,蔣介石也不是氣量狹小之人,怎麼就容不下孫立人?
其實孫立人惹蔣介石,遠非一次抗命這麼簡單,而是出風頭出得太過。
早在1942年撤入印度之時,遠征軍天高皇帝遠,蔣介石夠不著本就有些擔心。偏偏遠征軍又直接處於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當時還兼任中國駐印軍總司令)史迪威領導之下,史迪威和蔣介石的矛盾人所共知,表面你我兩相好,背地裡互罵麻麻批。
史迪威為了強加對遠征軍的控制,提出從美國本土運來300名軍官,在新38師、新22師中任營以上主官。訊息傳到重慶,蔣介石氣得暴跳如雷,懷疑是不是孫立人搗鬼,和史迪威暗中串聯。
雖然事後查明並無此事,孫立人在大節上堅持得很好。但畢竟置身鮑魚之肆,多少帶些臭味。蔣介石心裡仍然對孫立人存了些芥蒂。
孫立人是個直性人,不像杜聿明那樣肯丟下軍人氣節,沒有及時給蔣介石表忠心,一來二去,疙瘩就慢慢越結越大。
這是一件事。後來還有一事,更讓蔣介石生氣。
1945年5月,孫立人突然接到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的邀請,到歐洲戰場參觀對德作戰。這一邀請越過了蔣介石,令蔣介石十分不悅。孫立人啟程前專門趕回重慶向蔣介石辭行,蔣介石生氣地說:“為什麼他們邀請你而不邀請我?”
若孫立人是個善於伏低做小的人,馬上誠懇地自我貶抑一下,說幾句拍馬屁的話,說不定這個坎就過去了。奈何孫立人光明正大,並沒有說出什麼言語,蔣介石愈發生氣。
到歐洲考察時,英王喬治六世感謝孫立人仁安羌戰役解救英軍之恩,授予孫立人“英帝國司令勳章”。期間,巴頓、蒙可馬利等盟軍將帥紛紛與孫立人會面,一時間孫立人成為中國最有名氣的將領,風頭蓋過所有黃埔將領。杜聿明、廖耀湘等人甚感不平,蔣介石把這筆賬又算到孫立人頭上。
所以當長春抗命事件爆發之時,蔣介石的怒火瞬間爆發出來。若非顧忌美國人的態度,蔣介石很可能將孫立人一廢了之。
可憐孫立人此時仍自恃抗戰功臣之名,渾不知當頭已籠罩上巨大的陰雲。
四、毀於摻沙子
1947年3月,德惠戰鬥的勝利令孫立人興奮莫名,孫立人請求率兵窮追林彪,渡過鬆花江,直取哈爾濱。杜聿明頭腦還是很清醒的,認為過鬆花江後補給線拉長,對己方不利。且共軍並未受到多大創傷,從些來去自如、保持充分機動性便可推知,如果貿然進攻哈爾濱說不定會中了林彪的回馬槍,因此嚴令各部不得追擊。
孫立人認為杜聿明又是故意貶抑新一軍,於是不顧大局地跑到南京,當面向蔣介石告狀。蔣介石對這種越級告狀的行為很是不滿,但又不好處置孫立人,怕美國人有意見,影響到美援。蔣介石於是玩了一手陰的,釋出命令,提升孫立人為東北保安副司令,成為杜聿明的副手。由原新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新一軍軍長。
孫立人目瞪口呆,蔣介石這是明升暗降,變相剝奪了他對新一軍的控制。可是你又能說什麼,還能再抗命不遵嗎?老蔣的刀,關鍵時刻可是敢殺人的。孫立人無法,只好離開了新一軍。
1947年7月,蔣介石一不做二不休,把孫立人調離東北,令其到臺灣鳳山練兵,徹底拔除了新一軍不聽指揮的根基。
稍後,陳誠赴東北總管東北軍政,在蔣介石授意下,陳誠下令將新一軍重新編組,抽出老底子部隊新38師,以其為骨幹另行組建新七軍。另將暫編53師轉入新一軍。
這一重大變化,嚴重打斷了新一軍恢復戰鬥力的程序。
其實新一軍雖然屢挫東野,但也漸漸感到打得很吃力。
林彪摸準了新一軍的特點,從不與其主力正面死拼,而是針對杜聿明分兵進攻的部署,專門尋找孤立、分散的國軍部隊,以師、團級部隊為目標,一點一點零敲碎打。
例如發生在1947年2月的城子街戰鬥。新一軍38師89團分散駐守於城子街,與左右友鄰部隊相距較遠。林彪派六縱迅速將其包圍,隨後又令炮縱司令朱瑞親自帶兩個炮團支援作戰。
新38師歷來驕橫,不把東野部隊放在眼裡,尤其是鄙視東野的火力。誰知這次林彪決心很大,以方面軍級別的排程能力,集中東野最強大的火力,一頓猛轟,把89團打懵了。戰鬥不到24小時,89團被全殲於城子街。這是東北國軍頭等主力,第一次被徹底、乾淨地全殲,而且我方損失遠遠小於敵軍。
孫立人感到共軍部隊很不好對付,相比打仗略顯呆板的日軍,中共將領戰略大局觀極為開闊,戰術層面也十分講究,前期打得粗糙,但每打一仗都有改觀,進步十分神速。
孫立人對東北我軍部隊作了很多研究,據1946年11月我軍在南滿戰鬥繳獲的一份《對匪作戰經驗與教訓》,國民黨方面總結了我軍七條優點:
1.攻擊時不惜任何犧牲。2.善於夜戰。3.善於利用民間人力物力。4.情報靈活,多能利用民眾潛入我方刺探軍情。5.補給於民,輜重較少,行動輕便。6.軍中政治工作效能良好,戰鬥時指揮機關在部隊之後督戰。7.企圖與行動秘密。
這不能說全是孫立人總結,但應當與新一軍的作戰經驗不無關係。
孫立人得出的最大教訓,應當是分散用兵對己不利。這一點認識,杜聿明其實也有,若是認真汲取經驗教訓,東北國軍應當能繼續擴大軍事上的優勢。
然而,鬼使神差的是,孫立人被調走後不久,杜聿明因腎臟舊病發作,也離開了東北。最熟悉東北情況的將帥都走了,陳誠到東北後一通瞎指揮,仍不改分散用兵、主動出擊的套路,結果越打越糟,各部都陷入林彪分割殲滅的套路之中。
新換了軍長的新一軍,精神萎靡不振,完全不知道怎麼應對共軍的戰法。到1947年5月,新一軍各個師都捱了打,據中共東北局5月會議的報告稱,新一軍各個師都被我軍殲滅過一個整團。
新一軍困於內部摻沙子、搞肢解,老底子38師被抽走,加之老軍長孫立人被調走,精神上慢慢垮了。潘裕昆以次等師師長當軍長,並不能允服人望,提振士氣。以致新一軍慢慢沉淪,與一般國軍部隊沒有什麼兩樣了。
1948年10月,潘裕昆率新一軍隸於廖耀湘兵團序列,黑山阻擊戰中,摻了沙子的新一軍與新六軍被東野包圍,左衝右突無法突圍,後來軍部被解放軍意外抓住,新一軍迅速潰敗。這支昔日爆錘日軍無往而不利的王牌軍,以一種屈辱的方式結束了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
新一軍靈魂人物孫立人,後來臺灣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1955年6月,因為一場莫須有的兵變案,孫立人被幽禁起來。此後一關就是33年,直到1988年1月小蔣去世,當局才解除了對孫立人的幽禁。
已是衰朽殘年的孫立人,回憶一生戎馬生涯,仍然對當年新一軍的命運耿耿於懷。尋其原因,關鍵點就於蔣介石對自己態度的變化,一旦蔣介石罵出那句娘希匹,蔣心中的那本生死簿上,其實已經勾了孫立人和新一軍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