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中的戰場上,活躍著一支回民部隊。
他們手持大刀、長矛和土槍,在子牙河畔不斷狙擊敵人,總是能打的敵人措手不及。
後來,當地軍區首長非常關注著這支隊伍,向他們加強了政治和黨務工作等方面的訓練和教育,並且更名為“冀中軍區回民支隊”。
在反“掃蕩”鬥爭中,這支部隊越戰越勇,不斷打出了自己的實力,到後來,部隊已經發展到了2000多人。
有一次,這支部隊竟然還幫著日軍挖護路溝,這是怎麼回事呢?
冀中軍區的回民支隊,是一支鐵打的部隊
在“七七事變”剛剛爆發後不久,當地的中共組織便開始組織起了抗日救國運動。
從天津到衡水這條路,一直都是日軍的侵略交通命脈,多次對當地的村莊襲擾,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將大家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更有甚者,他們還在當地侮辱少數民族群眾。
有一位名為馬本齋的青年坐不住了,於1938年1月聯絡了本村六十多個回族青年,組成了一支抗日義勇隊,在大家行動的過程中,還要其他村落的青年陸陸續續加入進來。
馬本齋這種深諳民族大義的行為得到了全家的支援,戰士們在前線打仗,他的母親和妻子便在後方幫忙,洗洗衣服、做做飯、照顧傷員這些活家裡都在做,全力支援馬本齋的事業。
在馬本齋的帶領下,附近村落幾百名回族青年報名參軍,參加了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
晉察冀軍區首長也發現了日方的陰謀,河北遊擊軍司令員孟慶山率部進入縣城,收編了義勇軍第二師為河北遊擊軍13團。
在馬本齋的帶領下,附近村落幾百名回族青年報名參軍,參加了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
這支部隊現在終於和抗日主力聯絡上了,後來打仗愈戰愈勇。
1939年初,日軍發動了7000主力部隊,看是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開啟了第三輪“掃蕩”,回民教導總隊和軍區分部部隊開始了密切配合,他們共同襲擊了沙河橋的日軍,一仗就殲滅了30多個日本兵。
就在日寇抓耳撓腮之際,回民教導總隊又果斷出擊,在滄縣至河間的部隊上伏擊了19輛日軍汽車。
這件事還沒過一個月,馬本齋的教導總隊又配合120師獨立一隊共同作戰,在當地殲滅了700多人的土匪武裝,繳獲了六百多支槍以及200多匹馬。
到了此時,馬本齋的名字在當地可謂是如雷貫耳,也讓日本人氣的牙癢癢。
1939年底,部隊參加了軍區組織的南進支隊,準備討伐國民黨頑固派石友三的部隊,日軍看到機會來了,便開始在深南地區修建堡壘和路障,企圖“蠶食”掉抗日根據地。
特別是衡水的日本部隊,經常突然冒出來掃蕩石德路沿線村莊,可謂是十分猖狂,當地百姓深受其害。
這樣下去,肯定不是個辦法。
1940年的春天,軍區決定在衡水到安家村的公路上伏擊日軍,打擊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
可當偵察員來到當地勘察情況時,竟發現日軍已經把附近的老百姓強行徵集起來,為他們修築公路護路溝。
當偵察員將情報彙報給馬本齋後,他腦子裡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如果將這些護路溝挖到一丈多深,那麼鬼子看到後肯定“心情大好”。
依託於對當地的瞭解加上地下黨員同志們的活動,他們很快將這項計劃付諸實施,在工程完工以後,日軍佐官來驗收,看到老百姓這麼賣力地修溝,表現的十分開心,當場還挑起了大拇指。
然而,鬼子不知道的是,他們已經中計了,這一切都在馬本齋的意料當中。
就在溝壑修完後沒幾天的時間,我軍的主力部隊便進入了康莊地區設下了天羅地網,就等著鬼子上鉤。
在具體執行上,由於沒法摸清鬼子什麼時候能來康莊,於是馬本齋便派出了一小股部隊去佯攻安家村據點,儘量避免傷亡,主要是開槍吸引火力。
那邊的日本部隊還以為游擊隊要對安家村據點動手,擔心自己的兵力不夠,他們連忙向衡水方面報告情況,希望能派兵前來支援。
衡水的部隊竟然還非常高興,他們此前到處掃蕩,就是為了找到這支回民部隊的主力,這下這支部隊突襲了安家村,那不等於自投羅網嗎?
接到求救訊號後,他們立馬派出了上百名日偽軍,朝著安家村方向一路進發,他們還拖著重型武器,行軍速度不算特別快。
不過,行軍速度並不是我方關注的重點,他們走哪條路才是最重要的。
在剛剛渡過滏陽河的方向,我方前沿戰士就發現了有幾百名日偽軍奔著伏擊圈就來了。
不過,這些日本人也是久經沙場了,特別是那麼多次“圍剿”,他們早都大概瞭解了游擊隊的作戰思維,所以這次行軍,也是非常小心。
每走一段路,他們就會拿機槍和火炮向著路兩旁看不清的位置亂打一通,用來探明情況,就這麼走一路打一路,敵人接近了康莊地區。
馬本齋命令手下不要發出一點動靜,要有耐心。
他們的子彈打出去了不少,也沒見到游擊隊的蹤影,這才放心下來。
在敵人進入伏擊圈後,馬本齋還是示意大家不要著急,等所有部隊全部進入伏擊圈,再開火,能留下的,一個都不要放走。
不少日本士兵都已經放鬆了警惕,等著去安家村打一場硬仗,有的甚至把槍裝回了槍套,就在所有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後,隨著我軍一聲令下,全線猛烈開火。
機槍連一發子彈都不用省,把能打的全部打出去,朝著敵人就是一陣猛擊,日軍在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反應時間,指揮的聲音也完全被炮火聲所掩蓋,大家慌不擇路,紛紛去找附近有沒有掩體。
此處當然有掩體,就是他們前不久剛剛抓當地百姓修建的這條一丈深的護路溝。
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陷入絕境以後,便慌不擇路的直接跳進去,希望用護路溝作為掩護來反抗。
然而,當跳進去以後,這才發現:護路溝,護路確實非常不錯,可想要拿來當戰壕,實在是太深了。
由於日軍的總體身高也不算高,跳進去以後就算手能夠伸出來,可腦袋一樣沒法探出來瞄準,機槍還能胡亂掃射,可步槍只能朝著天空打。
這下,這支日本部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甕中之鱉”,也明白了自己上了八路軍的當。
而我軍看到這種情況,立即一擁而上,朝著溝壑裡不斷丟著手榴彈,日偽軍也知道此時反抗沒有任何意義,不少偽軍也高喊投降。
回民部隊打了一場大勝仗,還收穫了不少步兵炮以及三挺重機槍,一百多名日偽軍被擊斃,還俘虜了偽軍五十多人,回民支隊這邊無一傷亡。
這次勝利的意義很大,原本敵軍還打算再次集結重兵“清繳”回民支隊,自此以後只能好好休養生息,滄石公路沿線的日軍也不敢再次出動,擔心會再次遭遇埋伏。
我方的根據地也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壯大,吸引了更多人加入。
當時,時任晉察冀司令員聶榮臻高度讚揚了伏擊戰,他說:“能在平原游擊戰中取得這樣的戰鬥經驗,不僅僅是回民支隊的光榮,也同樣是晉察冀八路軍的光榮。”
回民支隊越戰越勇,打下不少漂亮仗
有了那場伏擊戰的勝利,大家的動力越來越足,信心也越來越大。
當時,深縣榆科村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上百名日偽軍守在那裡,對抗日活動造成很大的威脅,此前回民支隊在棲鳳莊遭遇襲擊,就是由於這裡的偽軍偷偷通風報信。
所以,馬本齋還是發揮起了偵察員的作用,讓他們一直在暗中觀察。
馬本齋當時立馬覺得,這就是一次機會。
他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讓麾下的幾名士兵用之前繳獲的裝備偽裝成日軍,前去和當地偽軍接應。
就這樣,他們趕在日軍前一步,大搖大擺地走向了榆科村。
當地的偽軍事先接到過通知,他們都知道日本人馬上就來了,這下看到“日軍”突然出現在面前,趕緊著急忙慌地出來“迎接”,可沒想到,這碰到的其實是回民支隊。
這都不用叫,這幫人自己就在村外列隊集合了,隨著一聲令下,回民支隊的戰士們一擁而上,直接把這些偽軍當做活靶子來打,當場就擊斃了二十多名偽軍,其他人看到大勢已去,想要逃跑也肯定會掉入埋伏圈,於是乖乖投降。
這一仗,有六十多個偽軍都做了俘虜。
日偽軍到這個時候已經明白過來,回民支隊總是把目標放在自己頭上,總是惶惶不可終日。
日軍一看,這樣可不行,老是被他們牽著鼻子打,所以當即又調集上千人的兵力,準備再進行一次“圍剿”,馬本齋他們已經早有經驗,把敵後游擊戰爭的策略從山地運用到平原上,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反正只要是傷亡最小,怎麼打都不丟人。
這支前來“圍剿”的日軍部隊,經常把大部隊搞得暈頭轉向,小部隊只要落單,就會被瞬間吃掉,當援軍趕來,剩下的只有屍體。
回民支隊取得的巨大戰果,也被八路軍高層頻頻表揚,在1940年秋季,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直接發動了號稱“百團大戰”的進攻。
1940年10月,冀中軍區召開了一次政治工作會議,在會議上便給回民支隊獎勵了一面錦旗,上面赫然寫著六個大字:打不爛,拖不跨。
這其實也為百團大戰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不少幫助,比如,當年11月回民支隊突然率軍包圍了深澤縣城,石家莊有任務在身的日軍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回頭打支援,這場戰役打了四天四夜,日軍雖裝備精良,可還是支援為主,所以傷亡很大。
而回民支隊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後,主動撤出了戰場,日軍被這種打法氣的不輕,還專門將犧牲在城內的回民支隊戰士屍體埋在一起,並豎上了一塊墓碑。
經過了一年多的洗禮,回民支隊的成果越來越大,而且打的都是“巧仗”,從不跟你打陣地戰,只要被逮到了機會,就一定會往死裡打,這也讓日本人的神經高度緊繃,根本不敢掉以輕心。
1940年10月,冀中軍區召開了一次政治工作會議,在會議上便給回民支隊獎勵了一面錦旗,上面赫然寫著六個大字:打不爛,拖不跨。
毛主席也聽說了回民支隊在冀中地區的種種表現,還專門題了詞: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回民支隊不僅直逼保定,還能牽著附近日軍的鼻子走,日軍的將領命令手下要時刻打起精神,不能給對方游擊隊員留下破綻。
而馬本齋這邊對戰士們的命令也很明確:吃得飽,睡得著,走得快。
硬碰硬,回民支隊是肯定沒有辦法打贏裝備精良的日軍主力部隊,可要利用起地形優勢,趕上日軍極度疲憊的時候就蠶食掉他一部分,游擊戰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在後來,馬本齋的指揮能力也越來越成熟,打下了很多漂亮仗,當初那場讓日本人上當的“溝壑”,也是他天才指揮能力的一種展現。
所以,冀魯豫區黨委書記黃敬還稱呼他為“後起的天才軍事家”。
可在1944年,距離抗戰結束已經沒有多遠了,國民黨反動派再次掀起了破壞合作的高潮,中央軍委在這種情況下也命令回民支隊主力開赴陝北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接到命令的馬本齋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挑選了精兵強將,準備奔赴延安。
可他還沒有出發,便暈倒了,身邊的戰士們趕緊把他送到冀魯豫軍區後方的醫院,經過檢查,他因為毒瘡合併感染了肺炎,送醫太晚,生命已經垂危,1944年2月7日,馬本齋最終病逝在山東莘縣。
他的不少打法,給戰士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可以說,他在很大程度上創新了游擊戰的平原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