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談兩個問題,一個是職業教育的未來,一個是K12教育從業者的未來。在談這兩個事情之前,我先講個小故事。 孩子發燒了,雖然按常識就能判定是普通的常見的兒童發燒感冒,但之前很少燒到39度的情況,凌晨燒到38度的時候就已經吃了退燒藥,降下來之後,睡了半個安穩覺,午後又開始了,於是又吃藥,又降下來了。晚上7點多又開始了,而且高燒到39度多,媳婦就慌了,我說這是常見的病毒性感冒,我們已不是初為人父母,孩子發燒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可是她還是擔心的不得了,說連續半小時都39度多,看著孩子身體都痙攣了,還擔心燒壞腦子,又要準備開車帶孩子去醫院看。我要是不行動吧,感覺對孩子絕情的不像是親生的一樣。我看了下孩子,對她說,你先緩緩,這不是剛吃了藥嘛,不會馬上見效,而且你這又關門窗又蓋被子毯子的,把孩子包的像個粽子,體溫只會越來越高。你別管了,我來照看,如果一個小時還降不下來我們再去醫院也來的及。她也知道現在非常時期,去一趟醫院挺麻煩,就同意按我的思路,自己也感覺累了,躺一邊休息,不一會兒竟然睡著了。於是我將臥室的門開啟通風,外面窗戶只留一絲小縫兒。把孩子的被子掀開來,打來熱水擦拭臉、脖子、腋下、手臂、手掌、腿、腳丫等,過兩分鐘就換著毛巾擦拭一遍。看他有些生賴,就鼓勵他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變著花樣擦拭身體逗他,接著跟他講故事,一聽故事孩子也來了興致,竟然給我講了新進學的和前段時間學的兩個故事。每隔五分鐘我就給測一次體溫,十分鐘以後,孩子的體溫逐漸就降下來了。一個小時左右就降到37度多了。媽媽醒來,看孩子雖然還有點燒,但是精神狀態挺好,就給餵了個奶奶煮的雞蛋羹,又喝了點水。尿了個尿,又過了半小時就恢復到正常水平了。媳婦終於放下心來了,我說幸虧是你睡著了,不然不會這麼順利,她說為啥?我說因為你太著急,剛吃了藥就想馬上退燒,剛播下種子就恨不得馬上收到結果,凡事兒都是有周期和規律的,孩子高燒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這說明他自身免疫系統正在跟病毒做鬥爭,這也是身體免疫系統增強的最好時機。過早過量的服用藥物都對孩子免疫系統不太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為你睡著了,我們又避免了一場因為不同行事風格的爭吵。就像一個公司在危急時刻,更需要的是團結成一種思路去馬上行動,比所謂民主模式內部爭吵的一塌糊塗而沒有一致有效的行動要好的多。她聽後默不作聲了。
回到主題,咱們談職業教育的未來模式誰也不會想到之前被詬病、且規模如此之大的K12教育機構在“雙減”政策出臺一刀切,而國家大方向轉虛向實後,職業教育既承擔了更大的希望,也面臨更大的壓力,最近收到一些客戶反饋,準備加大力度搞特色職業教育,借鑑K12教育的打法,藉助直播的風口迅速拉一波流量,因為他們也深入研究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政策,短、中、長期都向好,而且資本方也是蠢蠢欲動,我心說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疼。K12之前備受詬病的核心原因是他不但沒有緩解國民焦慮,反而強化了社會焦慮,和房產、醫療一道鎖死了普通百姓的錢袋子,讓人不敢消費,不敢生育,內卷化的生態助推學校和家長一起培養出更多的考試機器,而不是積極向上,思維活躍的人。在校以分為上,畢業唯錢是圖。眼高手低,盲目追星,家庭關係撕裂等等一些列問題全都出來了。從社會的角度,從國家發展的視角去看對K12的整治,才知道它的底層邏輯是啥。所以,不管是職業教育還是K12教育,不能是製造焦慮,製造問題,而是要解決問題,舒化焦慮才是根本。資本投入當然有必要,但不能盲目無序,搞社會教育賺錢也無可厚非,但教育機構再不能做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的事情。大家都清楚,相比K12教育,職業教育、技能教育的問題也不少,比如頻頻爆出的理財課程、竟有的是披著理財的外衣收割金融知識小白的騙局,你天真的考慮的是投資後的受益如何,其實別人惦記的是你的本金,殺豬盤式的騙局真像殺豬一樣血腥、無情。再比如315曝光的一些考證類培訓,報名前虛假承諾,誇大培訓效果。等收到學費了,考試通不過了,卻又是另一套說辭,這不是健康的教育行業該有的行事風格。這兩年一系列的整頓都表明,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正向一個信譽為王的時代過度。
梳理職業教育培訓,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
1、招生環節,這是營銷重點,大部分機構的精力和財力都放在了這個環節,畢竟更多的生源意味著更多的現金流。雖有小部分企業做的風生水起,但是絕大部分對線上流量及與線下資源的整合營銷層面還很薄弱。大部分其實就是靠利益輸送和真金白銀的廣告投放來獲客,簡單粗暴,見效快,好操作。招生套路千篇一律,只要把人弄來,企業都願意一試。 2、教學環節,這是交付重點,很多機構把核心發在打造或者聘請“名師”上,有的強調客戶體系的研發,但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授課階段是全封閉或半封閉狀態,我遇到不少學員反饋,上課期間很嗨,畢業之後很悔。為啥,老師很能侃,助教很貼心,或者片面強調學生在課程當中的體驗感,殊不知人的完整體驗是遵循“峰終定律”的,中間做的再好,最後一個環節沒做好,前面絕大部分的努力都白廢掉。
3、結業後續環節,在很多機構成為了擦屁股的環節。有的拿證為目標,有的是就業為目標,機構更多應該考慮,學員學完之後如何能應對未來的挑戰,這個課程是否真的能幫到學員?或者真的給學員賦能了?這方面很多機構的服務遠遠不夠,導致很多機構乾的越久,麻煩越多。參考意見:把目前絕大部分機構還是比較傳統的教學邏輯(這裡強調一下“教學邏輯”這個詞,不是一個教,一個學,而是定題目(或目標)-->做任務(參考遊戲升級打怪環節)-->對抗或評特色比賽(結合最後交作業)-->結業(視覺化、歸屬感、榮譽感)),改為遊樂園般的體驗過程,如果您沒感覺,去趟迪士尼,再去趟八角遊樂園,對比一下,不是該有的硬體你有就行了,未來是體驗經濟的時代,所有的課程都應該把心理學、美學、關係學、設計學等元素加進去,不但要視覺化,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共融,思維的激發,課程的共建,案例的共享,名譽的共築。這不是教學之道,而是經營之道。每一位機構管理者,還應明白自己也是靈魂工作者,不能只站在老闆的角度看財報、看收入來衡量自己機構或品牌的成功,而是使用者的體驗與反饋。我之前做過幾年就業教育,深知這其中的不容易,對教育工作者仍是由衷的敬意和親切感,但這個改變與嘗試是必須的,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相比而言,招生之後如何透過紮紮實實的教學服務,保證更高的透過率,更好的就業率,更高的服務滿意度,才能積累起真正的信任度,這是基本功,必須做紮實。企業經營者必須覺察到水面之下的洋流變化、還要感受到天空之上的風氣變化,才能在未來教育市場大有可為,立於不敗之地。
教育,百年大計,快不得,但也等不得,需要一步一個坑的,紮紮實實的向前推進。當然,你說就沒有更高的招生效率,當然有,直播為代表的的線上教育依然是線下教育最好的補充和強化模式。關於直播的模式我們已經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玩法,但是不同行業差別也挺大,比如企業培訓、比如廚師培訓,視覺化的效果完全不一樣,這就需要根據企業基因及特色做不同維度的展示創新。之前分享過的開課吧直播引流的模式就很值得借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了解(微信搜尋:2021分水嶺:K12教育的噩夢 職業教育的元年)。後續我也會找一些客戶案例拿來跟大家分享探討。
第二個主題,關於K12教育相關工作者的未來。說實話,從目前是媒體的新聞反饋來看,關注的人不多,好像他們被砍掉是應該的,自找的,咎由自取的。其實不然, 他們是被嚴重低估的一群人。雖然有些迷茫,面對暫時苦難,但是我堅信他們可發揮的職業空間依然很大。他們中很多人本來在體系內就是拔尖者,看到市場上有更大的空間才擺脫束縛跳出來,有理想的因素,也有經濟的因素,不必諱言。那麼再回到體系內,可能有些難度,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更多的人,應該會經過這次波折,經歷一次蛻變。 課程研發的邏輯其實是相通的,所以如果轉型到其他專案中去難度不大,市場人員本身就跟行業差別不大。所以真正困難的是那批沉浸在原來模式中不能自拔而不想改變的老師。人生在世,成長是不可避免的話題,而探討研究成長的過程,我理解就是“教”和“育”本身。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更深刻的體會,教育不應該是在圍牆內的,也不是專屬於某一類人的。我們習慣了把能教別人的人稱為老師,把不斷專研求學的人尊為學者,那誰規定他們不能是一類人呢?未來的社會里,我們每個人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變化都應該進化為“終身學習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理應走在時代變化的最前列。
我前面說過,當下是個重信譽的時代,教師也是手藝人,直播時代來臨,教育工作者其實有天生的優勢,只是需要換一個姿勢,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思路。當然這個過程很難,需要蛻變,需要喪失很多安全感,穩定感。好在不管是抖音、還是快手、或者其他影片平臺,都奇缺有價值,有特殊的內容創造者、生產者、傳播者。我想,曾經天天面對少年兒童的人,保持一顆童心,應該不難。更何況,我們生活在相對包容的環境中,不是別人怎麼看你,而是你自己怎麼看自己,結果論英雄,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如果有孩子,更應該做一個榜樣給他看。當前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職業教育何嘗不是?教育工作者何嘗不是?如果思想不轉變,必受劫難。
好老師,我們依然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