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最近偶然和當年比較親密的小學同學聯絡上,讓我回憶起四五年級的生活。我們當時有一個固定的“鐵三角”組合,在課餘一起遊戲玩耍聊天,幾乎整天黏在一起。
相對來說,我不大能理解沒有夥伴的內向孩子的感受。《隱形男孩》,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布萊恩是個內向能忍耐的孩子,所以老師顧不上他。老師要忙著應付“音量永遠失控”的納丹,以及一不順心就亂叫的蘇菲。仔細觀察,每個集體裡都有幾號這樣的人,天然地耐不住一絲寂寞,天然地爭寵奪愛,這種人有點惹人煩,但他們往往能得逞,得到關注,得到照顧。畫面中,布萊恩明明離老師最近,但卻黯然失色,成為淡灰色的隱形人,眼神無助而膽怯,悄悄瞄向那些興奮地參與到現場氣氛中的同學。在一個龐大的集體中,老師也很無奈,實在是顧東不顧西。
到了自由活動時間,就更加不能寄希望孩子能柔軟慈悲和兼濟天下。兩個孩子王,輪流挑選隊員加入自己的球隊:最好的球員,然後是最好球員的最好朋友,再下來是最好朋友的朋友。沒朋友的布萊恩,又是落單的一個。人群中的孤單加倍孤單。
在“幫父母解決孩子社交難題”的《媽媽,他們欺負我》中,曾無數次列舉過布萊恩所遇到的窘境,不是故事,是真實採集的校園場景。這樣的社交困局,是很多內向孩子的困局,也是父母感覺無力的困境。說實話,孩子的問題還是需要自己解決,但父母可以瞭解孩子的處境並給予理解和支援。
故事中後來布萊恩交到了朋友——一個新轉來的同學。這情節比較戲劇化,有些刻意。不過他交友成功的方式又比較符合邏輯,在新同學被群嘲後,布萊恩在新同學的抽屜裡留下溫暖的小紙條。身為弱者的布萊恩,太理解被眾人孤立的感覺,當他主動去溫暖他人,是開始開啟自己,也是對自己的療愈。
布萊恩雖然在人群中幾近隱形,但他的繪畫世界精彩而豐饒。這是又一種療愈方法。在無數的孤單時刻,布萊恩沉浸在繪畫世界裡,畫高樓上的噴火龍、星級戰鬥中的外星人、貪心的海盜……和這些故事裡的朋友一起玩。
我注意到,身邊熱愛繪畫的朋友,多數是內向且可以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他們外冷內熱,安靜而敏銳,可以捕捉到更精微的世界和轉瞬即逝的情緒,在繪畫中釋放自我,和自我對話,也是特別美妙的感受。你或許不是那個身處焦點的社交達人,但可以是從另一條小徑感受生命魅力的安靜美男子。
在沒有朋友的時刻裡,如果有繪畫,或者音樂,或者閱讀,或者寫作,都是走進內心、理解更豐富生命的途徑。大隱隱於人群,隱形的男孩同樣可以精緻而熱烈。
文字:段利華
攝影:段利華
編輯:王寶光
本文來自【東莞時間網-i東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