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很多國家的邊界線是列強競爭或殖民主義產物,並不嚴格遵循民族分佈規律,造成一些民族分佈在多個國家,形成跨境民族。進入20世紀以來,很多亞洲、非洲的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國名往往也來自於主體民族。
這些新興國家的邊境線基本沿襲自殖民時代,跨境民族的問題變得突出起來,塔吉克族便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例。
▲塔吉克民族服裝
塔吉克的主體民族是塔吉克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4%。此外,阿富汗和烏茲別克兩國也分佈有大量塔吉克族,分別佔到該國總人口的27%和4%。
然而,人口占比的差異掩蓋了另外一個事實:阿富汗才是塔吉克族最多的國家,2020年阿富汗的塔吉克族人數達到880萬,超過塔吉克的640萬。
這種情況又是如何造成的?
▲塔吉克是中亞五國裡最小、經濟最落後的國家
一、競相追逐的河中
現代的塔吉克族主要生活在中亞最肥沃的河中地區,以及興都庫什山北部。河中地區最適宜農耕,養育了諸多民族,同時也是東亞、西亞、南亞幾個文明的交匯地。
塔吉克人的祖先是發源於東伊朗高原的古波斯人,公元前10世紀便生活在河中地區,他們屬於雅利安人種。由於深受幾大文明的影響,波斯的襖教和南亞的佛教都曾經在河中地區興盛一時。
▲河中是中亞最肥沃地區,但也發生過無數次戰爭
塔吉克人祖先說東波斯語,自稱“達里語”。現代塔吉克歷史學家認為,“塔吉克”這個詞的本義是雅利安人,也可以指高貴的血統,並延伸出“王冠”的意思。
從漢朝至唐朝,河中地區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東西方文化和貿易交往十分發達,塔吉克人的祖先一直是河中地區的主人,興建起城市撒馬爾罕、布哈拉(今均屬烏茲別克),直到今天仍是中亞地區經濟最繁榮、歷史最悠久的城市。
但是,塔吉克人的祖先沒有建立強大而又統一的政權,很快失去了把握本民族命運的機會。7世紀以後,發源於蒙古高原的突厥人被唐朝擊敗,紛紛遷往肥沃的河中地區,將塔吉克人的祖先置於突厥汗國的統治下。
▲突厥曾是一個龐大的草原帝國,被唐朝擊敗後開始西遷
與此同時,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文明在西亞崛起並向中亞擴張,突厥人被伊斯蘭化後,塔吉克人的祖先也隨之改信伊斯蘭教遜尼派,深受阿拉伯和突厥文化的影響,達里語混雜了大量阿拉伯和突厥詞彙。
二、塔吉克民族形成
突厥人的統治使一部分塔吉克人祖先逃離河中地區,遷往苦寒的興都庫什山和帕米爾高原,以遊牧為生。他們被後世稱為“高山塔吉克人”,保留了較為純正的塔吉克人血緣和達里語等傳統文化。
留在河中的塔吉克人被稱為“平原塔吉克人”,主要從事農耕和商貿,在隨後的幾百年裡與突厥人漸漸融合,成為突厥化的波斯人,形成自己的獨特語言,但仍然保留了大量達里語,是現代塔吉克語的前身。
即使是在突厥人的統治下,平原塔吉克人仍然不斷抗爭,努力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在9-10世紀建立了薩曼王朝,這是塔吉克民族完全成型的標誌,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頂峰,撒馬爾罕、布哈拉這些塔吉克人祖先開創的歷史名城被視為“聖城”。
▲塔吉克首都杜尚別,以及紀念薩曼王朝的薩馬尼紀念碑
無論是平原塔吉克人還是高山塔吉克人,均在這一時期完成了伊斯蘭化,伊斯蘭教成為聯結各地塔吉克人的紐帶之一。高山塔吉克人由於更多與信仰什葉派的波斯人交流,什葉派教徒居多。
▲薩曼王朝由波斯人建立,標誌著塔吉克民族的形成
13世紀中期東亞崛起了蒙古人,很快成為整個中亞的新主人。經過兩百多年的融合,蒙古統治者反而被人數佔優勢的突厥人同化和伊斯蘭化,並且分裂為大大小小很多個汗國。
其中的烏茲別克汗國南遷進入河中,搶佔了平原塔吉克人的地盤,把他們驅趕到更靠南的山地與平原交界地帶。烏茲別克人是突厥化的蒙古人,混合有突厥和蒙古血統,而平原塔吉克人是突厥化的波斯人,兩者既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又在語言習俗等方面有較大差別。
▲烏茲別克人的民族服裝與塔吉克人有不小的差別
平原塔吉克人從河中地區的主人淪落為弱勢民族,人口和土地面積都是中亞各民族中最少的,撒馬爾罕等、布哈拉等“聖城”不得不接受烏茲別克人的統治。不過,塔吉克人仍然佔據著“聖城”人口數量的四分之三,是當地商貿和農耕的主力軍。
而高山塔吉克人的境遇要好得多,不但向南擴張至克什米爾山區邊緣,還在14世紀左右建立過庫爾特王朝,統治著廣大的興都庫什山和帕米爾高原。雖然名義上臣服於蒙古人,實際獨立程度很高,但是庫爾特王朝持續時間不長,高山塔吉克人再次變成一盤散沙。
▲高山塔吉克人保持著遊牧民族的風俗習慣
蒙古帝國在16世紀已經全面衰落,源自克什米爾山區、同樣信仰伊斯蘭教、人口和實力更佔優勢的普什圖人趁機向北擴張,趕走高山塔吉克人成為該地區的新主人。1747年,普什圖人建立杜蘭尼王朝,即阿富汗的前身。
總體上說,塔吉克和普什圖兩個民族以興都庫什山為界,普什圖人控制著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帶,高山塔吉克人退守北部山區。杜蘭尼王朝允許高山塔吉克人保持較高的自治權利,並吸納他們進入中央權力機構,使高山塔吉克人最終服從杜蘭尼王朝。
▲普什圖人的杜蘭尼王朝締造了阿富汗國家
由於同樣受到外族的排擠,平原塔吉克人與高山塔吉克人的聯絡開始增多,民族認同感也得到了加強。雖然兩者信仰上有遜尼派和什葉派之分,但仍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
塔吉克民族的“平原”、“高山”兩個分支在10世紀左右基本成型,17-18世紀又合為一體。他們都是東波斯雅利安人的後裔,講達里語,將河中地區視為故土。相對來說,“平原塔吉克人”更多混合了突厥和蒙古人的基因,達里語也比較雜。
不過,有史學家認為平原塔吉克人與高山塔吉克人之間的語言和文化差別較大,高山塔吉克人的血緣和語言更純正,可以算是一個獨立民族“帕米爾人”。這種說法沒有得到絕大部分塔吉克人的認可。
▲興都庫什山的地理位置
三、塔吉克人分屬兩國
杜蘭尼王朝統一阿富汗的時候,中亞仍然處在封建保守的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汗國統治下,不但相互之間不團結,各汗國內部也紛爭不已,從而引起了俄國的覬覦。
而南亞次大陸此時已經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認為俄國除了吞併中亞地區外,更想進一步擴張到印度洋沿岸,獲得溫暖的出海口,危及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的統治,這是無法接受的。於是,英俄兩大列強在興都庫什山發生了碰撞。
▲1822年的中亞地區林立著不少汗國,被俄國各個擊破
英國人經過三次戰爭征服了與英屬印度相鄰的阿富汗,使其成為英國的附庸及抵禦俄國的緩衝地帶。在阿富汗各民族反抗英國人的戰鬥中,高山塔吉克人的軍事力量得到很大增長,加強了在阿富汗的地位。
從1882年開始,俄國相繼征服中亞各汗國,到1885年征服最後一個烏茲別克汗國,標誌著俄國完成對中亞地區的吞併,平原塔吉克人隨著烏茲別克人被併入俄國。至此,南下的道路已經開啟,俄國又開始染指阿富汗和中國的帕米爾高原。
已經處於王朝末期的清朝無力應對俄國侵略,英國人趁機與俄國瓜分了帕米爾高原,除了最南端的瓦罕走廊歸屬阿富汗外,大部分的帕米爾高原都被俄國侵佔。
▲1892年俄國已吞併中亞和帕米爾高原,中阿只剩瓦罕走廊相連
這樣一來,塔吉克人正式被分割在俄國和阿富汗兩個國家,由於帕米爾高原變成俄國領土,一部分高山塔吉克人因此變成了俄國人。“俄國塔吉克人”和“阿富汗塔吉人”的稱呼開始取代原先的“平原塔吉克人”和“高山塔吉克人”。
由於俄國沒有明確區分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他們的人口數量一直沒有得到精確統計。阿富汗塔吉克人更是缺乏基層管理手段,沒有進行過人口統計,所以無法知道哪個國家的塔吉克人更多一些。
四、塔吉克人自主
19世紀末期,俄國才對中亞地區實施明確的行政劃分,塔吉克人被認為是烏茲別克人的一個分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塔吉克人為主的撒馬爾罕等城市被劃給了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雖然非常不滿,但是在俄國高壓下無可奈何。
阿富汗在1921年擺脫英國獲得獨立後,卻失去了普什圖人的發源地克什米爾山區,普什圖人原有的絕對優勢被削弱,塔吉克人成為僅次於普什圖人的第二大民族,估算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一百萬左右。
▲阿富汗的民族分佈,塔吉克人區域連著塔吉克
蘇聯成立後,其境內塔吉克人終於脫離烏茲別克人成為單獨民族,並有了精確的人口統計。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在1929年成立,直屬於蘇聯。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塔吉克”命名的國家,總人口115萬,其中塔吉克人90萬,大約佔78%。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戰爭遠離了興都庫什山,連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未波及這裡。但是,興都庫什山的險峻和閉塞也阻擋了現代化程序,阿富汗塔吉克人的生活水平停留在幾百年前,蘇聯塔吉克人則是蘇聯最窮的群體之一。
▲阿富汗塔吉克人的生活方式停留在幾百年前
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塔吉克人的命運發生徹底改變。阿富汗各族人民都對蘇軍發起抵抗,以塔吉克人為主的北方聯盟尤其引人注目,是最主要的反蘇力量之一,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塔吉克人在阿富汗總人口中大約四分之一的佔比。
1989年蘇聯撤軍後,以北方聯盟為首的抵抗力量又很快推翻蘇聯支援的傀儡政權,建立阿富汗聯合政府。差不多同時,蘇聯解體使塔吉克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9月獨立,塔吉克人擁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國家。
▲比起阿富汗,貧窮的塔吉克仍然有足夠的吸引力
根據1991年的統計,新獨立的塔吉克有525萬人口,其中塔吉克族約為310萬。而同時期的阿富汗塔吉克人估算為330萬,僅比塔吉克多一點。
縱觀數千年曆史,這是塔吉克人最輝煌的時刻,第一次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前蘇聯的塔吉克人擁有了自己的國家,阿富汗的塔吉克人從16世紀普什圖人崛起以來,第一次不受制於其他民族,甚至在阿富汗事務中佔據主導位置。這些成就都促使了“大塔吉克主義”的誕生。
五、塔吉克情結
“大塔吉克主義”是蘇聯解體後出現的思潮,被俄國/蘇聯長期壓制的民族矛盾和領土爭端,在中亞五國獨立後紛紛爆發,極端民族主義一度十分流行,“大塔吉克主義”便是其中之一。
撒馬爾罕、布加拉兩座“聖城”在19世紀末就已經劃歸烏茲別克,蘇聯解體時都屬於新成立的烏茲別克,塔吉克人對此一直念念不忘。於是,收復“聖城”便成了“大塔吉克主義”的主要標誌。
▲撒馬爾罕和布哈拉兩座“聖城”如今都在烏茲別克境內
更主要的是,阿富汗塔吉克人的武裝力量在抗蘇戰爭中得到很大發展,擁有數萬名精銳戰士,以及坦克飛機等重武器,在1992年還主導建立阿富汗全國政權,這些都促進了“大塔吉克主義”,讓一小部分塔吉克人萌生了用武力收回“聖城”的想法。
以塔吉克人為主的北方聯盟同樣有濃重的塔吉克情結,著名領袖馬蘇德曾經在90年代聲稱要去撒馬爾罕製作乃麻子,“乃麻子”是伊斯蘭的一種宗教儀式,馬蘇德以此來表明自己對“聖城”撒馬爾罕的眷戀。
▲抗蘇英雄馬蘇德的死亡使“大塔吉克主義”逐漸消沉
馬蘇德的這番話引起了兩國塔吉克人的共鳴,撒馬爾罕的歸屬問題使塔吉克和烏茲別克關係趨於緊張。不過,塔吉克的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只有烏茲別克的三分之一,用武力收復撒馬爾罕及更遙遠的布哈拉顯然不現實。
隨著以普什圖人為主要成員的塔利班崛起,北方聯盟在1996年失去首都喀布林及全國政權,再次淪為反政府武裝。馬蘇德也在2001年被塔利班炸死後,撒馬爾罕問題慢慢淡出了人們視野。
▲從前蘇聯獨立後,塔吉克與鄰國的爭端集中在費爾幹納盆地,“聖城”問題暫時還比較遙遠
但是從馬蘇德的態度可以從某種角度證明,阿富汗塔吉克人儘管是高山塔吉克人的後裔,仍然秉承傳統,以河中為祖先之地,將平原塔吉克人視為同族。阿富汗內戰期間,塔吉克的民間組織也給予北方聯盟不少援助,幫助他們對抗塔利班。
塔吉克獨立後曾有幾年的內亂,到1995年基本恢復平靜。雖然目前仍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最窮的一個,但比起戰亂尚未完全平息的阿富汗,塔吉克對阿富汗難民擁有足夠的吸引力。
▲塔吉克落後的公路無法支援對北方聯盟的大規模援助
與內戰和經濟停滯相反的是,阿富汗的人口增長卻進入快車道,2018年的總人口已達3700萬,其中塔吉克族超過880萬。同期的塔吉克的塔吉克族為640萬,阿富汗因而成為塔吉克人最多的國家。
塔吉克自獨立以來,外交重點是發展與俄羅斯、中亞鄰國及中國的關係。對於阿富汗局勢,塔吉克並沒有袖手旁觀,一直給予北方聯盟武器和糧食方面的援助,以對抗塔利班。不過,塔吉克國小力微,對阿富汗局勢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塔利班捲土重來後,原屬北方聯盟計程車兵被塔吉克收留
另外,由於塔吉克等阿富汗北方民族的難民相對南方普什圖族要少得多,又集中在阿富汗與中亞國家的邊境地區,因而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注意。塔吉克嚴格控制阿富汗難民進入本國社會的數量,以防對本國原本就已脆弱的經濟產生衝擊。
塔吉克人是中亞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同時也是最弱小的民族,僅僅在30年前才建立自己的國家塔吉克。而塔吉克人最多的國家阿富汗,至今尚未遠離戰亂和流離失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全體塔吉克人共同追求的目標。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