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外科門診
常有這樣一群小患者
他們共同的症狀是
胳膊動作不靈活
有的無法伸展手臂,有的無法翻轉,
還有的只能像鴨子一樣僵直著……
專家說,他們都是產癱兒童!
產癱?不是孕婦癱瘓嗎?怎麼是孩子?
寶寶太大,出生時拉傷手臂
9歲的小曄因左胳膊動作不靈活,且比右胳膊明顯纖細而求診,經檢查發現他左臂臂叢神經有拉傷,可能是小曄出生時體重太大而引起的。小曄媽聽了醫生的解釋後悔不迭:真不該把孩子養這麼胖!
無獨有偶,8歲的壯壯從小左胳膊就沒勁,重東西提不動,手的動作也不靈活。上小學後這些症狀越來越明顯,做操時同學動作都很標準,壯壯左胳膊卻總擺不到位;洗澡時壯壯媽媽還發現孩子左右胳膊粗細不一,左胳膊竟然細如麻稈。
壯壯媽帶孩子在當地醫院拍片檢查說骨骼很正常,輾轉到上海看診,經過查體、肌電圖、磁共振檢查,壯壯被確診為左臂臂叢神經拉傷,所以影響左臂運動,肌肉長時間沒有鍛鍊已萎縮,需要手術治療。壯壯媽傻眼了,這啥病?還要手術?後來詳細詢問後得知,壯壯媽孕期補太多,壯壯出生時體重8斤多,再加上難產,很可能在出生時拉傷了臂叢神經。
專家提醒,孕期進補別太過
產癱,這個詞有點專業,但在臨床並不少見!產癱又稱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是指在分娩過程中胎兒的一側或雙側臂叢神經因受到頭肩分離暴力作用而發生的牽拉性損傷,導致神經斷裂或撕脫。據統計,產癱發生率約千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產癱!
產癱主要發生在上肢,影響肩肘兩個關節。嬰兒臂叢神經受損後胳膊活動會受到限制,但只要受損不嚴重,隨著生長髮育能逐漸恢復正常。父母若精心照料也能儘快發現問題,及時對症治療,自行恢復。但部分父母比較粗心,過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發現孩子不對勁,這種情況多半損傷較重,且已出現後遺症,需要手術治療。
上海壹博醫院孫成彥教授表示:臨床問診時發現絕大多數產癱兒在出生時都是體重超過8斤的巨大兒,新生兒身體格外嬌嫩,剖宮產刀口過小、順產時醫護人員輕柔的輔助拉力,都可能造成臂叢神經損傷。這是因為臂叢神經是從頸椎向手臂發出的5根神經,又分化出數十根小神經,又與骨骼、肌肉錯綜交叉,很容易受到卡壓或脫出。
“雖然我的職業是外科醫生,但同為人父,每次為這些孩子做手術,內心也很是心疼,若非無奈,誰願意讓孩子挨刀子呢?”孫成彥教授特別提醒說,“其實預防產癱很簡單,準媽媽們進補別太過,把寶寶體重控制在6斤左右就行。”
粗心爸媽,孩子這些症狀要警惕
產癱的起因是頸5至胸1的神經損傷,根據損傷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以及逐漸發生的骨骼肌肉發育和神經再生問題,會產生許多不同的臨床表現。如果孩子出生時體重過高(>4000g),而且有以下症狀表現時,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了!
1、可以出現輕重和範圍不同的肌肉萎縮,寶寶因此不能完成某些動作(比如不竭力低頭和抬肩的情況下,用屈肘動作把餅乾放到嘴邊,即餅乾試驗);
2、可以有患肢感覺障礙(比如針灸時不知道避讓和哭泣);
3、可以出現上眼瞼下垂(Horner徵之一),預示損傷嚴重;
4、可以出現肩胛、肘部和前臂等部位的關節活動範圍減小、畸形和軟組織攣縮;
5、可以出現肩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和橈骨小頭脫位,脫位處骨骼常常發育不良;
6、患肢的發育和迴圈常常落後於健側,表現出肢短、手小、肢冷。
治療趁早,及時糾正避免骨畸形
床上曾盛行長期的保守治療產癱的觀點,但一些患兒的療效不能令患兒家屬及醫生滿意,最近20多年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產癱治療效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而確立了早期手術在治療產癱中的價值。
產癱患兒要及早進行康復治療,被動活動肢體的各關節,預防關節攣縮。多數患兒一般3—4個月時能達到較好的恢復,到2歲時能恢復的功能基本都恢復了,此時沒能恢復的功能很難自行恢復。1/4患兒需要手術修復神經,後期功能障礙主要有肩部及上臂,包括肩外展受限和上臂內旋的畸形,可做功能重建的手術。
產癱治療五原則:有指徵早期手術;定期密切隨訪;及時糾正後遺症避免骨畸形;2歲即考慮肌肉移位;術後強化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