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在給國內的消費電子產業帶來一場致命的行業危機。為什麼這麼說呢?數日前國內觸控式螢幕龍頭企業歐菲光被蘋果提出供應鏈清單。而這背後的真正用意,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
2019年歐菲光的資料顯示,來自蘋果的訂單總額達到了116.98億,佔其總銷售額的22.51%。如今被終止合同,可謂是損失慘重。隨著華為缺芯事件的逐漸發酵,蘋果再次重登國內和全球手機市場的王座。
2020年第四季度,蘋果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大漲34%。而華為因為缺少晶片,銷量驟降34%。很明顯,蘋果搶走了華為的市場份額,雖然小米等其他國產手機奮起直追,但是技術上的差距啊。
短時間內無法填平。但是從去年開始,蘋果就開始把15%到30%的產能遷出中國,搬往印度和越南,一邊去住國內的供應鏈,一邊又搶佔我們的市場。
其用心何在,已經昭然若揭。而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內供應鏈。被蘋果公司無情地踢走,最關鍵的是這些公司的蘋果訂單佔比往往非常高,一旦被踢走,就會造成巨大的生存危機。
像歌爾股份、藍思科技、德賽電池、立信精密等等智慧配件供應鏈,蘋果的佔比都在50%左右,都是第一大客戶。
從元器件生產到整機銷售,蘋果正在對國內的消費電子產業進行雙向打擊。在過去,因為蘋果的產品領先,大多數的國內供應鏈公司都是被蘋果所完全控制,毛利率極低,掙的都是血汗錢。而如今蘋果也無法給我們的消費電子產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甚至還帶來了很多的危機,我們是否還需要它呢?供應鏈被輕易提走,本質上還是技術含量低,可輕易被代替。而像三星電子臺積電的公司,蘋果反過來還要看其臉色。電子產業想不會掐脖子呀。只有加強研發、自主創新,塑造行業的不可替代性,它是長期之道。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創業知識,職場乾貨,情感pua,團隊管理知識的關注我不迷路,每天都給你分享好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