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科技小編,小雷每天免不了要跟各式各樣的App打交道。
App更新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新的動向,那肯定第一時間就要掌握。
然鵝一些App越升級越離譜,小雷已經看不懂它們更新的意義了。
App體積越來越臃腫,現在手機記憶體夠大,我還能忍。
但是這App的介面越來越複雜,推送和廣告越來越多,實在忍無可忍!
就拿手機裡常見的銀行App來說,一開啟甚至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小雷本來想查個賬戶明細,硬是被這麼花裡胡哨的介面給勸退了。
誒,剛才為什麼要開啟App來著?經常給我整懵了。
咱們年輕人有時候用起來都稀裡糊塗的,更別提父母這一輩了。
So,為了照顧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更方便地使用網際網路等智慧技術,工信部出手了。
去年12月,工信部印發了《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
順帶還公佈了「首批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App名單」,這些App涵蓋新聞諮詢、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旅遊出行和醫療健康等型別。
看上去我們平時經常用到的App,基本上都有覆蓋到。
(圖源:工信部)
翻了一下這個專項行動方案,小雷發現工信部還要求企業針對不同群體,進行App改造。
比如針對老年人,就要推出大字型、大圖示、高對比度文字等功能特點的產品。
當然了,介面模式要清爽簡單,一鍵操作、文字輸入提示等多種無障礙功能也要有。
還要提升方言識別能力,方便不會聽說普通話的老人使用智慧裝置。
如果企業真的有用心按照方案改造App,那以後老年人使用手機無疑方便了很多。
小雷也可以省點心,不用時不時去幫爸媽設定一下App,關掉推送和廣告了。
辣麼,這都快到年底了,這些App適老化都改造得咋樣了呢?
經過小雷一番體驗,發現App適老化改造分兩種:
第一種是在原來App中內建老年模式可以調整或切換;第二種就是直接開發單獨適合老年人的App。
採用第一種方法的有支付寶的「長輩模式」。
開啟後App裡的字型和圖示顯得更大,方便眼神不好的老年人使用。
滴滴也在今年6月推出了「老人打車」模組。
原本打車介面我們可以有拼車、車型等等很多選項。
切換為老人打車模式後,就只有一鍵叫車或電話叫車兩個清爽的選項。
而且圖示和字型都做了放大處理,省得老年人看得眼花繚亂。
而UC瀏覽器則用了第二種方案,直接推出大字版App。
小雷體驗了下,感覺還可以,上手簡單字型也夠醒目。
小雷是一早給爸媽都裝上了,他們的反饋還很不錯。
不過嚯,小雷發現使用適老版App的主力軍不止老年人,還有很多年輕人。
比如辦公室的同事,五個就有三個裝作老年使用者,用上了適老版App。
實不相瞞,小雷也是其中一員,只能說和標準版相比,一些適老版App是真滴香。
如今的App一個個都想往全能方向發展,什麼功能都一股腦兒往App裡面塞。
一個打車的App裡能買菜,還能借錢貸款,以後是不是還能社交聊天?
而功能一多,App體積自然就大了,臃腫就是這麼來的。
現在手機硬體越來越好,但是大夥發現沒,手機基本上用個兩三年就變慢變卡了。
不是手機硬體不行,而是這些全能App太吃效能了。
這些全能App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廣告太太太TM多了。
虛假廣告、騷擾廣告、誘導下載和付費等等問題,數不勝數防不勝防。
比如某博,刷幾條微博就夾一條廣告,點了「不感興趣」也沒用,還一直推。
有時候小雷會有一個錯覺,我不是在刷微博,是在刷廣告吧?!
App裡不僅加塞廣告,它們還想塞一些「你感興趣的廣告」。
辣麼,怎麼知道你對哪些廣告感興趣呢?這時候演算法推薦就派上用場了。
然鵝這可不是什麼值得使用者高興的事兒,因為這演算法推薦的基礎,就是我們的個人隱私資料。
比如我們的興趣愛好、上網痕跡、搜尋記錄等等,這些廠商都會收集起來研究。
小雷就經常遇到這種事,前腳在某寶看了條褲子,後腳就在其他App看到推薦。
說實話,並沒有覺得很貼心,相反還有一種被人偷窺的感覺。
總的來說,現在很多標準版App都有體積臃腫、廣告太多、大資料濫用的毛病。
不過這些問題,恰好是適老版App所沒有的,優勢這就體現出來了。
畢竟誰都喜歡乾淨、流暢和方便的體驗,既然適老版App可以做到,管它叫什麼,好用就行。
So,那麼多年輕人選擇適老版App,不是沒有道理滴。
有一說一,現在用個App還要「挑三揀四」,真不是我們年輕人的鍋。
App廠商心裡跟明鏡似的,也知道App加功能加廣告不好,早年間還推出過一些「無廣告」的第三方客戶端。
喏,比如微博推出的微博國際版,介面簡潔沒有多餘的功能,一開始還沒廣告。
還有UC瀏覽器團隊出品的夸克瀏覽器,剛推出時真的是一股清流了。
沒廣告沒新聞,迴歸瀏覽器初心了可以說是。
但是,小雷要說但是了。這些第三方依然逃不了加廣告變臃腫的命運。
微博國際版資訊流開始插入廣告,夸克也開始加些多餘的功能。
(左:微博國際版 右:夸克瀏覽器)
除了第三方客戶端,一些App廠商也推出過「簡潔版」。
比如大名鼎鼎的國民社交App微信,就出了一個歐盟版微信(簡稱WeChat)。
發現頁沒有「影片號」、「看一看」和「小程式」入口,十分清爽。
(左:微信 右:WeChat)
朋友圈、公眾號和小程式都沒有廣告,還支援匯出個人資料。
除了聊天資料,賬戶、通訊錄、朋友圈、收藏與位置和登入資料都能匯出。
這不比國內的微信版本要香嗎?
當然啦,WeChat能做到這麼簡潔,離不開歐盟頒佈的GDPR法案。
這法案有一條規定:任何公司想要在歐盟運營,就得給使用者提供匯出資料的選項。
So,大夥瞧見了吧,廠商完全有能力做出簡潔無廣告的App。
但是他們為了賺錢,不顧使用者感受一個勁往App里加東西,最終做出了一個個App OS。
年輕人苦臃腫App久矣,第三方客戶端又變了味,那就只能轉向適老版App的懷抱了。
廠商要賺錢可以理解,但是胡亂加塞的功能和廣告,年輕人並不買賬甚至反感。
小雷現在只希望,工信部快點出手,好好治一治App的臃腫和廣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