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小野
1993年5月24日第46屆戛納電影節上《霸王別姬》獲得金棕櫚大獎
1993年6月,當我在《環球銀幕》雜誌看到這張照片時,內心極度舒適。
一是自己國家的電影首次獲得戛納獎,內心的激動和自豪是不言而喻的;二是頒獎人是我的女神阿佳妮,在我眼中,只有阿佳妮夠格頒這個獎。
那個年代中國電影雜誌長年由兩位女星“霸屏”,一個是伊莎貝爾·阿佳妮,另一位是鞏俐。
然而我們無論如何沒想到的是,這兩位頂級天后先後愛上了同一個男人——讓·米歇爾·雅爾。
眾所周知,伊莎貝爾·阿佳妮仙姿佚貌,生性浪漫多情,她繽紛的情史彷彿長長的肥皂劇,男主角俱是影壇宿主,包括布魯諾·努坦、沃倫·比蒂、丹尼爾·戴·劉易斯,甚至包括馬龍·白蘭度。她育有兩名私生子,一生從未披上婚紗,唯一談婚論嫁的男人就是讓·米歇爾·雅爾。
那麼,讓·米歇爾到底是個怎樣的男人?這段曠世奇緣為何慘遭滑鐵盧、彼此走散?
讓我們先來看看二人訂婚時,各自都是怎樣一個狀況?
Ⅰ. 她訂婚那天,整個法蘭西的男人都失戀了
2001年,阿佳妮帶著兩個兒子離開法國,遠走瑞士,選擇在日內瓦湖畔隱居。
這個時間段她已經五年沒有拍片,與丹尼爾·戴·劉易斯一段支離破碎的戀情依然令她隱隱作痛,她認為自己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不想以落魄面目示人,於是選擇離群索居,避世離俗。
湖畔另一端住著一位作曲家,他叫讓·米歇爾·雅爾,五年前他與妻子離異後便獨居山腳,潛心創作,聞聽阿佳妮仙居在此,芳鄰在側,他忽然動了凡心。
伊莎貝爾·阿佳妮,所有法國男人的夢。
你若問一個法國男人“最美的女人是誰?”他會回答說:“是聖母瑪利亞!”
如果你問“那第二美呢?”對方會說:“當然伊莎貝爾·阿佳妮。”
慢慢地,米歇爾走入她的生活,關心她、照顧她,春風化雨,成為她的心靈伴侶。
常言說,愛一個人,就是接受一個人的全部。
米歇爾完完全全接受阿佳妮的一切,包括她的兩個孩子、她敏感脆弱的性格、她的年華老去、她的容顏已改,還有她不可言說的過往。
米歇爾非常理解阿佳妮,她的瘋狂、她浸到骨子裡的浪漫、她身上那種理想主義的純粹,在世俗的狂風驟雨中零落成泥碾作塵,所有的所有,成敗得失,全部源自她黯淡的童年。
1955年6月27日,伊莎貝爾·阿佳妮出生於法國巴黎郊區一個小鎮熱訥維耶,有趣的是,這位法蘭西女神一點法國血統沒有。她的父親謝里夫·阿賈尼是阿爾及利亞人,母親奧古斯塔則是德國人。
二十世紀初,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一樣,都是法屬領地,那裡的男人要想出人頭地,只有參軍這一條出路。彼時適逢二戰,謝里夫投身沙場,做了一名坦克機械師。
許多年後,親友們一直議論謝里夫暴戾的性格源自他在戰場上被炮彈震壞的腦殼,不過,因為英俊的外貌,他還是成功找到了一個德國老婆,並且憑著二戰資歷,定居巴黎,雖然這一帶是巴黎郊區的貧民窟。
謝里夫在外是三等公民,回到家裡是四等公民,她的妻子嫌惡丈夫的出身,強迫他改一個美國名字給自己漲漲臉。沒一個男人受得了這樣的屈辱,謝里夫那被炮彈震壞的腦殼時常失控,汙言穢語轟炸老婆,便成為家常便飯。
據阿佳妮回憶,每個月只有父親領津貼的日子家裡才會溫馨一點,餘下時間,沒有好吃的食物,沒有漂亮的裙子,沒有好臉色,只有父母無休無盡的爭吵。
2010年12月26日阿佳妮的攝影師弟弟埃裡克因吸毒過量猝死,阿佳妮第一時間跳出來大罵父親關愛缺失,儘管這個可憐的老頭早在1983年去世。
埃裡克·阿賈尼 Eric Adjani (1957年7月18日-2010年12月26日)
直到阿佳妮步入影壇,十九歲時出演了成名作《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獲得奧斯卡提名(當時最年輕的提名者),她的父親才有了好臉色,以女兒為榮,四處吹噓。
當時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一眼認出了阿佳妮的特質,不惜炒掉讓娜·莫羅,甚至踢走女友凱瑟琳·德納芙,執意找來完全沒有擔任過主角的阿佳妮,並盛讚“她是唯一讓我對著銀幕流淚的女演員。”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彷彿伊莎貝爾·阿佳妮一生的縮影,她與阿黛爾·雨果是生活在平行時空的同一個人。
這位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女兒,執拗地追求純真的愛情,獨自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尋找她迷戀的英國軍人平松,不惜哀求、下跪、威逼、利誘,甚至開出四萬法郎的價碼以期情郎回心轉意。她炙熱的愛只會令他恐懼和厭惡,這段飛蛾撲火的戀情燒燬了阿黛爾,最後她瘋了。當情人在大街上與她擦肩而過時,她已經認不出他來了……
而阿佳妮的戀愛觀與阿黛爾·雨果如出一轍——“我不能只交付你肉體而沒有靈魂,也不能只交付你靈魂而沒有肉體。”
阿佳妮充滿理想主義的精神戀,使得她的肉體只能暫時寄存,一顆靈魂則無處安放。
這是她常年反覆上演的戲碼。
七十年代末期,阿佳妮愛上了導演布魯諾·努坦,並在1979年為他生了個兒子,這是阿佳妮一生最穩定的戀情,整整持續了十年。1988年,二人一導一演合拍了《羅丹的情人》,在去英國宣傳期間,阿佳妮出了狀況,因為臺下坐著丹尼爾·戴·劉易斯。
丹尼爾·戴·劉易斯在阿佳妮房間裡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只有一行字——“歡迎來到這個悲慘的國家。”
言下之意英國這個文化沙漠真是無福消受《羅丹的情人》這部鉅作。
只寥寥數語便贏得了阿佳妮的芳心。
至此,二人展開了長達五年的同居生活,兩個文青湊到一起,故事就格外好看。
若說神經質敏感脆弱歇斯底里,二人旗鼓相當,不分伯仲。比起童年陰影,丹尼爾·劉易斯是不怕誰的,1989年他在倫敦劇院表演《哈姆雷特》時,突然中止演出轉身離開,拋下一頭霧水的觀眾獨自在後臺哭泣,因為臺詞令他想起自己死去的父親,他十五歲那年父親死於胰腺癌。
1994年6月,阿佳妮懷孕,丹尼爾·劉易斯卻突然另結新歡並閃電結婚,他在同年11月娶了麗貝卡·米勒,岳父則是瑪麗蓮·夢露的老公阿瑟·米勒。
此舉令法國人相當震怒,直到現在還罵丹尼爾·劉易斯是曠世渣男,他成了法國人民的公敵!
當時法國人以自己的方式聲援阿佳妮,當1995年4月阿佳妮生下兒子時,法國最有代表性的雜誌《巴黎競賽畫報》封面刊登了這對母子的照片。
許多年後,知情人士說,懷孕的阿佳妮不停吵鬧,因為丹尼爾·劉易斯與薇諾娜·賴德、朱麗婭·羅伯茨等人的緋聞。
最後丹尼爾想告訴她:“瞧,你錯了,我娶的是麗貝卡。”
事實上,她錯的不只一次,而且後半生總在同一個原點上跌倒。
雖然舉國人民統統站在阿佳妮這邊,但阿佳妮仍覺自己是國恥。失戀就是失敗,失敗,還是世人矚目的失敗。這是她暫退影壇遠走瑞士的深層原因。
非常有意思的是,2004年6月,阿佳妮再一次登上了《巴黎競賽畫報》,這次是她主動爆料接受採訪,內容是——她與訂婚兩年的讓·米歇爾·雅爾解除婚約、分道揚鑣,因為他欺騙了她!他愛的是別的女人。
一石驚起千層浪!
那麼,讓·米歇爾·雅爾到底是個怎樣的男人?他移情別戀?那個女人又是誰?
Ⅱ. 讓·米歇爾·雅爾家世耀眼、成就非凡
讓·米歇爾·雅爾從小就不缺聲望與關注,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社會名流。
A. 先說說讓·米歇爾的父親是做什麼的?
老雅爾雖然出生在法國里昂,但他的母親是俄裔猶太人。二戰時期,當納粹的鐵蹄踏入法國領土時,老雅爾可不是那種乖乖交出金銀財寶然後擠上火車老老實實去往集中營報道的猶太人,老爺子選擇上山打游擊!他的妻子弗朗西特·佩約特更厲害,比他大十歲是他的頂頭上司、游擊隊長,至今仍是法國人民津津樂道的民族女英雄。
佩約特的傳奇之處在於總打勝仗還每每全身而退,但她的老公就遠沒那麼幸運,在一次激戰中雅爾被德軍俘虜,關進集中營受盡折磨,好在未等被槍決德國人宣佈戰敗,法國解放。
女游擊隊長媽媽-弗朗西特·佩約特(1914年10月17日-2010年4月21日)
1946年4月,重獲自由的老雅爾和女游擊隊長結婚,四年之後的1948年8月24日生下了兒子讓·米歇爾·雅爾,這是女游擊隊長唯一的孩子。
就在兒子五歲時,莫里斯·雅爾打算前往美國尋求他的音樂夢,作為一個從小聽巴赫長大的俄國貴族後代,成為一名作曲家是他的平生宿願。
為此夫妻倆發生了嚴重的爭執,最後索性一拍兩散,勞燕雙飛,兒子留在母親身邊,莫里斯·雅爾很快去了美國。
在紐約,莫里斯·雅爾很快嶄露頭角,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1962年,莫里斯成為一部電影的作曲,這部電影叫《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5年莫里斯創作了一首歌曲《Unchained Melody》,這裡有朋友或許看著眼熟,沒錯,就是後來電影《人鬼情未了》主題曲《奔放的旋律》,沒錯,這首歌1965年就誕生了,作者莫里斯·雅爾。
莫里斯·雅爾此後成為跟奧斯卡最有緣份的電影作曲家,他的作品有《日瓦格醫生》、《印度之行》、《證人》、《致命的誘惑》、《人鬼情未了》、《死亡詩社》、《雲中漫步》……等等等等。
這裡面有三部大衛·裡恩的作品,莫里斯因為大衛·裡恩的電影先後奪得三次奧斯卡獎!
1963年第3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因《阿拉伯的勞倫斯》獲得最佳作曲獎
父親有著斐然的成就,兒子也相當出色,父子倆不分伯仲。
B. 讓·米歇爾·雅爾的個人成就
讓-米歇爾·雅爾(Jean-Michel Jarre 1948年8月24日出生於法國里昂)
讓·米歇爾·雅爾沒得奧斯卡獎,但太陽系有顆小行星4422號以他的名字命名,在我國獲此殊榮的有楊振寧先生等。
讓·米歇爾愛上阿佳妮、與之訂婚,在我們國人看來有攀龍附鳳之嫌,那是因為我們對他知之甚少。畢竟他並沒有像父親那樣走上電影配樂之路,而是從事相對冷門的電子音樂,曲風有些類似今天的抖音大熱Else《Paris》,米歇爾是國際電子音樂領域的先驅和代表人物,法國殿堂級音樂家。
五歲那年,父親遠走美國,米歇爾強勢的游擊隊長母親便一手監管起兒子的古典音樂教學。在彈了數年鋼琴後,少年米歇爾突然對新興的電子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很快成為這個領域的一顆新星。
就在二十歲的阿佳妮1975年憑藉《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剛剛成為影壇新貴時,二十八歲的米歇爾已然功成名就,名利雙收。1976年他發行了一張名為《氧氣》的電子音樂專輯,全球狂賣1500萬張,獲得了國際性的巨大成功。
1977年,二十九歲的米歇爾被美國《人物》週刊評選為年度人物。
讓·米歇爾現場演出觀眾數量以億萬計,曾三次打破吉尼斯紀錄。
1981年米歇爾成為北京音樂學院榮譽會員,是1979年後第一撥來華演出的歐美藝人。
1983年,米歇爾專輯《Music for supermarkets》母碟唱片在巴黎德路歐飯店拍賣會上以10500歐元成交,迄今為止仍是世界上最貴的一張唱片。
綜上所述,讓·米歇爾個人財富遠遠超出伊莎貝爾·阿佳妮,他沒有任何動機欺騙一個女人,還要以訂婚為代價。
C. 讓·米歇爾·雅爾有著怎樣的戀愛史
嚴格來說,讓·米歇爾只有婚姻史,他的情感脈絡非常清晰——前前後後四段婚姻,包括與阿佳妮夭折的那段。
這位俄國後裔有著潔身自好的品性,每次戀愛都是以婚姻為目的。
當然,這個由強勢的母親一手帶大的單親兒童,在擇偶方面明顯帶有戀母傾向。
1975年,二十七歲的他與一個名叫弗洛爾·吉拉德的女孩子結婚,後來生了一個女兒,女兒艾米麗·雅爾如今是一個時裝名模。這段不成熟的婚姻於1976年結束。
1976年10月8日,米歇爾娶了英國著名女演員夏洛特·蘭普林,喜歡新浪潮電影的朋友一定熟悉這個名字。
她比他大兩歲,二人婚姻整整持續了二十年,期間育有一子大衛·雅爾,1996年二人離異。
從1996年到2002年6月與伊莎貝爾·阿佳妮訂婚,讓·米歇爾·雅爾整整度過六年空窗期,一心創作音樂,這一次,他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愛,而這段姻緣又被流言所毀。
那麼,2004年阿佳妮指責讓·米歇爾劈腿,女方又是何人呢?
其實也不怪阿佳妮吃醋,這個女人風姿綽約,在法國也是萬人迷,就連阿蘭·德龍都迷。
Ⅲ. 輕信,再一次毀了阿佳妮
這次我站阿佳妮,因為讓·米歇爾的這位紅顏知己存在感太強,情史太過彪悍。
1981年-1984年,她是阿蘭·德龍的女友;1986年-1991年,她的老公是法國導演呂克·貝松。
沒錯,她是法國女星安娜·帕里約。
中國年輕一代的觀眾對她比較熟悉,1998年小李子版本的《鐵面人》,安娜扮演小李子的母后,令人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有個非常好玩的地方,皇后扮演者是阿蘭·德龍前女友,皇后身後那位老太婆侍女更厲害,她是阿蘭·德龍的初戀(法國女演員布麗吉特·奧貝爾)。
安娜·帕里約與阿佳妮同款,典型的法國女郎,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但安娜相對來說嫻靜溫柔一些,非常有女人味。她的愛好是跳芭蕾、讀書、與朋友聊天。
已然婚戒在手的阿佳妮深感威脅,猜忌不已,故伎重演,撿起大吵大鬧的法寶來。
為此阿佳妮不惜扔下兩個孩子,在影壇短暫復出,一口氣出演了四部電影《阿道夫爾》、《悔過的女人》、《一路順風》、《亞伯拉罕先生》,誓要奪回往日的輝煌,與安娜·帕里約一爭高下。
其實何必呢,安娜當時只是讓·米歇爾的普通朋友而已。
她的一系列舉動,只會令米歇爾一顆心逐漸疏遠。
阿佳妮最後居然荒腔走板跑到國家級雜誌上去開了第一槍!讓·米歇爾·雅爾對此保持沉默,沒有正面回應。
這件事的結果是,讓·米歇米·雅爾最後娶了安娜·帕里約!阿佳妮夢想成真!
就在阿佳妮跑到《巴黎競賽畫報》上爆料十個月後的2005年5月12日,讓·米歇爾·雅爾與安娜·帕里約隆重舉行了婚禮。
Ⅳ. 阿佳妮情場屢戰屢敗,電影界同行是怎麼看的?
若說阿佳妮的性格短板,影視圈人士看得清清楚楚,別忘了搞電影的,就是搞人文科學的,搞人文科學的就是琢磨人的。
一是阿佳妮是典型“成功恐懼症”,就是指一個人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成功、不配得到別人的肯定,甚至不配擁有這世上所有的好東東。
一個人從小總是受到重責,內心對家長產生怨尤憎恨,這種憎恨會帶來深深的愧疚,長大之後,這種愧疚會令他(她)逃離成功,因為自己不配擁有成功,這就是成功恐懼症!
比如我們會在職場上看到一些人剛剛受到提拔,升職加薪,不幾天這人發了一頓脾氣莫名其妙辭職,這大概就是成功恐懼症患者症候群。
對了,你可以將其理解為自毀。
阿佳妮就是這種典型的“毀人不倦”,只可惜她毀的是自己。
再有,阿佳妮這種沉浸在歐羅巴文化裡纖塵不染的女生,一點世俗的智慧沒有。
“世俗的智慧”對於好萊塢一些演員來說,是多與少的問題;對於伊莎貝爾·阿佳妮來說,是有和沒有的問題!
早在1996年阿佳妮前往美國拍攝《孽迷宮》時,就被莎婆耍得好慘。
對於這個智商152的莎婆、好萊塢最著名的機會主義分子,大多數同行是抱有戒備之心的。
想當年,莎婆剛剛步入影壇時,居然自己主動爆料,說幼時遭到親爺爺的QJ,為了出名也是蠻拼。
然而阿佳妮對莎婆一片赤誠,甚至引她為第一知己、閨蜜。話說莎婆想要獲取阿佳妮這種低自尊女孩的信任還是相當容易的,圍前圍後巧言諂媚基本三溫暖。
然而,就在《孽迷宮》首映那一天,莎婆事先約好,跟阿佳妮同一時間到達現場,結果莎婆臨時起意,提前一小時到達,在現場搶走無數鏡頭與風頭。
一小時之後,阿佳妮珊珊來遲,彷彿商場走失的小朋友。
這件事被好萊塢同仁當成段子傳,莎婆真狠,法國小妹真傻。
不過,許多年後的今天,伊莎貝爾·阿佳妮稍稍改進了一些,她變了,變得更加接地氣了。她開始走出家門,出席一些慈善晚會公益活動。雖然依舊影隻形單。
前些日子,她居然出現在綜藝節目裡,為了捧自己兩個兒子。
紆尊降貴,學做綜藝咖,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她似乎正在嘗試學習“世俗的智慧”,重新融入世界。
沒有世俗的智慧,不配擁有世俗一切美好的東東;沒有世俗的智慧,甚至不配擁有愛情,因為愛情畢竟是個俗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