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提問:
我發現孩子早晨起來經常會打噴嚏,有的時候連著打好幾個。只要孩子一打噴嚏,我們就趕緊加一件衣服,因為她的體質比較弱,很擔心她一打噴嚏就感冒了。是不是孩子一打噴嚏或者流點鼻涕就需要帶到醫院去看,我們大人平時在家怎麼簡單判斷孩子是否生病了呢?
望、聞、問、切,我們叫做中醫四種診合參。
第一,望,就是看。望是很重要的,望可以掌握50%的資訊,所以像我們以前很多的名老中醫,患者在進門之後,一直坐到位置上之前,將近十幾秒鐘的時間,他就能掌握很多資訊,因為望不僅包括臉色,眼神怎樣,耳朵怎樣,還有這個人的行為舉止,動作的快慢,透過望來判斷出這個人的性格,性格就能大體判斷出來代表內臟疾病的傾向。
第二,聞,就是聞氣味、聽聲音。
第三,問,就是問診。是3歲之前的小孩,他自我表達能力不是很充分,可能所答非所問,這就更需要前面的兩種診斷方式掌握得很準才行,所以古代把兒科叫啞科,就是小孩子不會說,你問不出來,只能透過觀察才能判斷出疾病特徵。
第四,切,切診主要是把脈。另外一種切是按臟腑,來判斷人體是否有問題。
當然,這四點很專業,是醫生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多年的臨床經驗才能做到的,父母平日在家雖然不會透過專業的望聞問切來判斷孩子是否病了,但可以有一些簡單的方法來做判斷。
小兒精神狀態與疾病
有的孩子雖然生病了,他精神很旺盛,雖然很難受,但過了那一陣之後,又非常興奮地玩,鬧、笑,這說明什麼呢?孩子的特點就是生機旺盛,說明這種體質容易康復。
神是指小兒的精神狀態,色是指面部氣色。
凡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潑、面色紅潤、呼吸調勻、反應敏捷,均為氣血調和、神氣充沛的表現、是健康或病情輕淺之象。反之,若精神萎頓、二目無神、表情呆滯、面色晦暗、呼吸不勻、反應遲鈍,謂之無神,均為體弱有病之表現,或病情較重之象。若神識昏迷,譫語,則病情多屬危重。
看孩子的神色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是望神。精神最重要的是從眼睛來看,就是望眼神。
第二就是望面色。面色不同所代表的疾病是不一樣的。
面色白就是受寒嗎?
中醫認為白屬肺經本色,面呈白色,多主寒證,虛證。因而有些人就誤認為面色白的都屬於受寒,但實際上面色白可見於多種情況。
面色白,浮腫為陽虛水泛,常見於陰水;面色慘白、四肢厥冷,多為陽氣暴脫,可見於脫證;面色無華、唇色淡白多為血虛,常可見於小兒貧血;外感初起、風寒束表,每見面色蒼白;面色乍白乍黃,多屬脾虛疳瀉。面色白胖而紅潤,精氣活潑,則不是病態。
天寒地凍,外觸風冷,面色可變為白色,一旦屋暖氣溫,面色即可紅潤光澤,這是人體適應自然的結果,不應作為病態對待。倘若小兒發熱不退,面色由紅潤突然轉白,多是脫症(休克)的先兆,應儘早去醫院救治,正確區別病態的面色白還是正常的面色白是很重要的。
面色黃代表什麼?
如果孩子的面呈黃色,多為脾虛證或有溼濁。若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為脾胃功能失調,常見於疳證;面黃無華、臍周陣痛,夜間磨牙多為腸寄生蟲;面目色黃而鮮明,為溼熱內蘊之陽黃;面目黃而晦暗,為寒溼阻滯之陰黃;出生後不久出現的黃疸為胎黃,有生理性與病理性之分。
中國人多用黃種人、面色淡黃而有光澤形容。如果出現明顯的變化,則要考慮是否屬於病態。
黃屬脾經本色,小兒脾常不足、谷少胃薄,脾胃病較多,故每易出現黃色。小兒面呈黃色,多屬脾虛有溼;面色萎黃、肌瘦腹脹,為疳積之證;面色黃而無華、伴見白斑,則多為腸道寄生蟲病;面目色黃而鮮明,為溼熱內滯之陽黃,可見於急性肝炎;面目色黃而晦暗,為寒溼阻滯的陰黃,常見於阻塞性黃疸等。
新生兒在初生1周內面目黃染,並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者為生理性黃疸,不屬病態;但如超過2周仍不消退,且逐漸加重,則屬病理性黃疸,要儘早治療。
熱證的特徵:面色紅
如果孩子的面呈紅色,多為熱證。若面紅耳赤、咽痛,脈浮為風熱外感;午後顴紅潮熱、口唇紅赤為陰虛內熱、虛火上炎;若兩顴豔紅如妝、面白肢厥、冷汗淋漓為虛陽上越,是陽氣欲脫的危重證候。新生兒面色嫩紅,為正常膚色。
小兒面呈紅色,多屬熱證的特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面紅耳赤、咽痛、脈浮,多是風熱外感,為感冒之中的表熱證;面目紅赤、兼口渴、煩躁、汗出、便秘等症狀,則為裡實熱證;午後顴紅、伴口唇櫻紅、潮熱、盜汗等症狀,則為陰虛內熱,虛火上炎的虛熱證;面紅兼見皮疹,或如塗丹,為風熱夾毒,血分有熱。
面頰紅赤、唇紅口臭、肚腹熱,多為食積化熱;在疾病過程中,如見小兒面色㿠(huang,四聲)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而面色時而泛紅,為虛陽外越,陽氣欲絕的危證,與火熱證有本質的區別。
新生兒面色嫩紅,或小兒面色紅潤有光澤者,均屬正常膚色,不屬病態。熱證患兒,病發時症急而較重,但如治療得當,多數是可以很快恢復健康的。
值得注意的青與黑
面呈青色,多為寒證、痛證、瘀證、驚癇。若面色白中帶青,表情愁苦皺眉,多為裡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見於驚風和癲癇發作之時;面青唇紫、呼吸急促,為肺氣閉塞、氣血瘀阻。
面呈黑色,多為寒證、痛證、瘀證、水飲證。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為陰寒裡證;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嘔吐,可為藥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為腎氣衰竭,不論新病久病,皆屬危重。若小兒膚色黑紅潤澤,體強無病,是先天腎氣充沛的表現。
由於青與黑色,大多與危重病證有關,因此,要認真加以注意。
相面與識病
根據小兒面部不同部位出現的各種色澤變化,結合所屬臟腑來推斷病變的部位與性質,就是五部配五臟的望診方法。
五部指左腮、右腮、額上、鼻部、頦部。五部與五臟的關係及主病,最早見於《小兒藥證直訣·面上證》:“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可供臨床參考。
如人中色黃多屬傷食吐瀉,色黑病重;
印堂煤黑色為中惡(指肢體厥冷、突然皆不知人);
承漿色青為驚,色黃為吐;
山根色青為乳食積滯,或驚等等,也有一定臨床診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