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後的“雙減政策”,牽動著所有父母的心。
很多學校已經響應教育部的號召,新學期不再安排重點班、取消月考期中考、不佈置作業、不公佈考試結果和排名了。
一番操作下來,減負勢在必行。
其實,“雙減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緩解社會教育焦慮,讓孩子養成學習自主性。
可偏偏政策出臺後,很多家長和孩子直接滑入了“雙減政策”的最大誤區。
沒有作業,沒有考試,很多孩子產生了“怠惰心理”,一回家連書包都不開啟,瞬間“放飛自我”。
有些父母兩次三番管不聽,也開始放棄治療:“大家都不學,我的孩子應該也差不到哪去吧”。
要知道,後雙減時代,減負擔減焦慮但不減質量,可適當放鬆,但絕不能放縱自我。
以下這5個道理,請家長們及時告訴孩子,切勿忽視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否則木已成舟才開始後悔,將為時已晚。
很多孩子都不明白,為什麼父母一天到晚都在嘮叨要好好學習?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不好好讀書的孩子,最後都在用青春買單。
紀錄片《18歲的流水線》中,一群少年當初聽信長輩說“讀書沒出息,不如早打工”,而早早輟學。
如今,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流水線上每天工作11個小時。
節奏快到連廁所都沒時間去上,即便手指被刀片挫傷流血,也要趕緊治療回來繼續工作。
流水線的工作內容重複且枯燥,而馬不停蹄地勞作一整天,工廠給的飯菜只有一勺白菜,加一勺辣椒。
這是許多不讀書,出來打工的人的真實命運。
23歲的權廣彬在流水線上工作了近10年,每天黑白班輪著倒,全程站著工作。
但10年來,他的工資也不過從三四千,漲到了五六千。
因為沒有知識,工人們辭職後的選擇,常常是從一條流水線到另一條流水線。
這些年輕人當初信了“讀三年書,不如闖一年江湖”。可如今導演問他們:如果再給你們一次機會,願不願意好好讀書?
他們苦笑著,悵然若失地點點頭:“會,我一定會。”
學習,永遠是給自己學的。
書讀好了,福報自然就來了。
這幾天,河南有位男孩跟父親抱怨,學習又苦又累,不想上學。
只見做廚師的父親聽到這句話,立馬把孩子領到自己工作的後廚。
他讓孩子一隻手端著重重的鐵鍋顛勺,另一隻手拿著寫字的筆:
“端,你給我使勁端鍋!你天天喊看書累,寫字累。
我想讓你知道知道,到底是鍋重,還是你手裡的筆重?”
孩子啊,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學習?
你可知,今天你不吃學習的苦,明天你就要吃生活的苦。
而今天你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嘗過生活的苦,方知讀書的甜。
其實每個父母心裡都清楚,讀書考100分,上好大學,出人頭地......
這些都不是學習的全部意義。
讀書的好處,不止在於物質和成績。
最近有一則新聞,看得很多人眼眶溼潤。
九月開學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來了一位特殊的同學邢益凡,他今年18歲,體重卻只有18公斤。
在邢益凡6個月大時,他被確診了漸凍症,身體發育也因此受到影響。
但他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克服病痛,努力讀書。
他中考以全校最高分考入吉林一中,高考以645分的成績考入北航。在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後,面對採訪邢益凡說出了他更大的夢想:
“我希望以後自己能做中國的'霍金',用知識去改變整個世界。”
疾病限制了他的身軀,卻從未限制他的心靈。
在邢益凡的心中,有更廣闊的世界等他去探索,有更崇高的價值等待他去實現。
那是書籍給予他的“第二人生”。
作家莫泊桑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讀書,雖然不能保證讓人榮華富貴,但可以讓人心靈有力量,靈魂有重量,熬過人生中一個個至暗時刻。
經常有很多家長告訴孩子,以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但這一囑託背後的真相是,只有懂得知識力量的人,才有胸懷去渡別人。
大家還記得那位北大保安張俊成嗎?
27年前,他在北大西門當保安。
後來執勤時,他碰到一群外國人想進北大參觀,不懂英語的張俊成發現自己一句話也說不出。
他不想被人看輕,開始自學英語,每天夜班都拿出書本大聲朗讀。
一位英語教授見到此情此景,便送給了張俊成兩張聽課證。從此之後,張俊成每天苦讀到深夜,輪休就去上課。
1994年,他成功自學考上北大法律自考專科,並以專業課門門第一的成績,拿到了北大畢業證。
真正實現了從北大的門外,走進了門內。
1999年,張俊成決定離開北京,回到家鄉長治。
在長治他辦了一所學校,招收的全是農村家庭的孩子。
20年的時間裡,張俊成培育出了數千名學生。
而北大的許多保安也在他的激勵下,考學深造,有人讀了大學,有人考上了研究生,有人甚至當上了高校老師。
他不僅透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以一己之力,成全了他人的人生。
讀書,不僅讓他明白了知識的重量,也讓他擁有了兼濟天下的胸懷。
如今這個時代,已經足夠浮躁了。
人們不追科學家追明星,孩子不夢想成為老師,而是成為網紅。
在這個時代,做一個能忍受寂寞,摒棄浮華,沉下心來讀書學習的人,真的很珍貴。
當你擁有了閱讀的審美和趣味,無論生活是順境還是逆境,你都能在書籍中找到人生的避風港。
一位老人坐在路燈下,穿著簡陋,捧起一本書。
你知道他雖身在世野,但心在蒼穹。
一位工人在凌晨的街邊看書看得入神。
你知道這道路清冷,但他的心靈富足。
很多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坎坷,但主持人董卿曾說過:
“讀一本好書,就好比擦亮一根火柴。它會在你疲憊困頓的時候,照亮你腳下的路。”
也許我們比安徒生筆下的那個女孩幸運,因為我們有很多火柴可以擦亮。
只要開啟一本好書,就是一片明朗的天空。
後雙減時代,提高孩子對讀書學習的自主性、自律性,這一決定,很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放鬆警惕。
及時引導孩子的認知,讓他們懂得讀書的意義,與學習的重要性,並告訴孩子:
只有知識,是別人永遠也搶不走的財富。
點個【在看】,從今天起,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願我們的未來都有書香常伴,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作者 | 田字格,按時結果子,葉子不枯乾。
圖片 | 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