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戶和非京戶的差距不是高考難度不同,而是習慣養成和成功機遇
後臺的私信裡,有讀者問我,”一定要去北京嗎?一定要有北京戶口嗎?”當然不一定。你可以不去北京,你可以沒有北京戶口,只要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鋼琴十級,舞蹈13級,學校課程門門全優,課外開展實踐活動,落落大方組織主持班級活動,而你的孩子內向不愛說話身無特長有個不上不下的成績水平,在嚴苛的小升初等升學率面前還能安安穩穩地睡大覺,你當然可以遠離北京選擇安逸的生活。
誠然並不是每個北京孩子都有光明的未來,每個城鎮孩子也並一定中庸普通。京戶孩子和非京戶孩子,確實存在的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並不是高考難度不同,而是習慣養成和成功機遇。
具體是怎樣的呢?先來說我接觸到的身邊的例子吧。朋友的孩子幼兒園是雙語教學,在她九歲時,就能夠流利地和國外友人進行有來有往的溝通。週末的兩天,吵著鬧著要去上鋼琴舞蹈課,還樂此不疲;鄰居家的小孩,小小年紀已經是同年齡組的跆拳道冠軍;同事的小孩,能夠晉級青少年國際象棋錦標賽。
前段時間回老家,看到和我家小孩同齡的小朋友,染著黃毛穿著大褲衩嘻嘻哈哈三五個人騎著兩輛摩托車,很是詫異。更為年幼的孩子,則咯咯咯的嘰嘰喳喳的一起玩你追我趕的遊戲。夏天的夜晚大人們在大樹下乘涼拉些家常。我在某個瞬間沉醉在這個歡鬧沒有競爭的世外桃源。來自北京朋友的一通電話,和我訴說為了能夠和孩子一對一交流,也要準備上英語課了,這才把我拉近卡升學率統統為了高考的現實世界裡。
瞭解到現在的高考採用的全國卷,無論你在北京還是在山東,孩子高考拿到的考題是一樣的,難度沒有什麼不同。但競相過獨木橋是和5萬人比容易還是和50萬人比容易,難易程度還是不一樣的。從平均數來說,在北京的孩子更容易有學可上,更容易進入好學校。而童年時期長期學習的愛好,由此拓展出來的天賦,早早啟蒙的心智以及培養出來的習慣品性這些方面,北京家長和小鎮家長由於重視程度的不同,自然孩子有不同的習慣養成。
為什麼要留在北京呢?
想必若孟母三遷穿越到現代,也會選擇北京。北京之所以成為北京,其環境本身,就不是其他城市可與之媲美的。現在北京戶口那麼難拿,哪個外地人落戶北京的是等閒之輩,就我目前接觸到的範本來說,要學歷有學歷,要素質有素質,要錢有錢。有天聽新來的同事談到西二旗,說是大廠程式設計師的集中大本營,要在那裡買房子,為啥?能夠玩轉程式碼的,智商肯定都不低,同時賺錢也多對孩子教育上心,要讓自己的孩子在這種周圍都是高素質人才的氛圍下成長。
人的成長,很大一部分是環境影響的。那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是後來才真切的有體會。當你看到鄰家的孩子上各種特長班並取得良好成績時,而你的孩子寫完作業就開啟電視玩遊戲時,做家長的是會對孩子的未來有些擔憂的。這孩子又不是生出來就行,還要養啊。這養又不能養成廢物。當你身邊都是著急忙慌得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時,小朋友展現出來的氣質以及自信開朗,是無法讓我無動於衷的。給他上興趣班的目的,不在於一定要獲得什麼成績,最關鍵的是要早早啟發他的天賦和心智,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塑造堅韌樂觀向上的品性。
並不鼓勵每個人都選擇北京,畢竟人各有志。但希望有能力的家長,最好能夠落戶北京。選擇什麼樣的城市,其實選擇的是什麼樣的環境氛圍。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接觸到的同學氛圍是什麼顏色,他很大機率上就是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