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莫德納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

隨著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以及抗體對一些突變株的中和作用減弱,科學家開始關注疫苗加強針。為了評估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研究人員讓打過2針莫德納mRNA-1273疫苗的80位受試者在6個月後補打了一劑加強針。試驗中補打的加強針包括原始疫苗和針對變異株改良的疫苗,比如針對多個變異株的mRNA-1273.211疫苗。研究顯示,莫德納的mRNA-1273疫苗和針對變異株改良的疫苗作為加強針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這一結果作為一項尚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醫學》上。

英國啟動第二代 mRNA 疫苗臨床試驗

英國研究人員 9 月 20 日啟動第二代新冠疫苗 Ⅰ 期臨床試驗。新型疫苗被稱為 GRT-R910,是自擴增 mRNA(SAM)新冠疫苗。據研發人員介紹,新型疫苗除了可以透過刺突蛋白誘導免疫反應,還可透過病毒中不易發生變異的其他蛋白誘導免疫反應,不僅能激發抗體生,成還能激發細胞的免疫反應,從而對抗更多變異毒株,有望提供比現有第一代 mRNA 疫苗更持久的免疫力,持續保護脆弱群體、防控新冠感染造成的住院和死亡風險。據悉,該疫苗 Ⅰ 期臨床試驗計劃招募 20 名志願者,相關資料預計將於明年第一季度公佈。

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報告稱,在寮國北部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為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共同關鍵特徵,可能與新冠病毒存在進化關係。這項研究為新冠病毒溯源提供了線索,也讓科學家們更接近於確定新冠病毒的起源。相關研究於9月18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預印本平臺“研究廣場”(Research Square)。

創造人造細胞器

日前,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軟體和生命物質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創造出了“人造線粒體”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可以用來構建人造細胞器,為受損或患病組織中的細胞提供 ATP 或其他有用的分子。

利用虛擬腫瘤最佳化奈米顆粒治療

布里斯托大學設計的 EVONANO 平臺可模擬腫瘤的生長,再使用虛擬腫瘤來設計奈米顆粒療法。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可以為患者創造腫瘤的數字孿生,然後設計出只針對這名患者的個性化奈米療法。

新合金的創造可能徹底改變氫的未來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瑞典 Ångström 實驗室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用 18 個月創造了 12 種新的合金,並對另外數百種新合金進行了建模。這些發現證明機器學習技術確實可以對氫與金屬相互作用時發生的複雜現象的物理和化學進行建模。

利用陽光為製冷裝置提供動力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個由太陽能驅動的綠色製冷系統,可以為沒有電網的貧困社群提供低成本的製冷裝置。該系統沒有電子部件,利用了某些鹽溶於水時產生的強大製冷效果。在每個冷卻週期後,該系統使用太陽能蒸發水並再生鹽,為再利用做好準備。

喜歡吃香腸麼?植物新增劑可以減少患癌風險

英國雷丁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新增一些植物提取物質可以減少香腸醃製肉類中的亞硝酸鹽防腐劑,從而減低患癌風險。這種植物混合物包括迷迭香、綠茶和白藜蘆醇。科學家們為這個專案取名為 PHYTOME,目的是在加工過的紅肉中減少與癌症有關的化合物的產生。

NASA 的 Psyche 航天器將由太陽能電力推進

NASA 將於 2022 年 8 月發射 Psyche 航天器,計劃在三年半的時間裡行駛約 15 億英里(24 億公里)到達一顆小行星。最特別的是一旦 Psyche 與運載火箭分離,它就將依靠太陽能電池完成剩下的旅程。工程師們估計,如果使用傳統的化學推進器,任務將消耗大約 5 倍的推進劑。

用機器學習方法分析蛋白質的“二維碼”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的方法來更好地分析核磁共振(NMR)資料,從而瞭解人體內的蛋白質和化學反應。核磁共振光譜就像一個分子在手機上的二維碼,每種蛋白質都有自己特定的二維碼。透過教計算機的機器學習技術可以準確讀取這些光譜。

天大團隊將電池廢料製成高效催化劑

鋰離子電池由於其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已成為行動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主流電源。隨著鋰離子電池產品的普及,未來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量的廢舊電池,必將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的壓力。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文彬、陳亞楠團隊,利用浸漬法結合電化學原位轉化,將廢舊電池正極材料中的磷酸鐵鋰,轉變成高效的析氧反應電催化劑。

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利用嵌入植物葉子中的特殊奈米顆粒,創造出了一種可以由LED充電的發光植物。充電10秒後,植物會發光幾分鐘,它們可以反覆充電。這些植物產生的光比該研究小組2017年報告的第一代發光植物要亮10倍。研究人員還調查了納米顆粒是否會干擾正常的植物功能。他們發現,在10天的時間裡,這些植物能夠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並透過氣孔蒸發水分。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能夠從植物中提取大約60%的熒光粉,並在另一種植物中重複使用。

冰島將開挖全球首個火山岩漿井

冰島Viti火山口位於北美板塊和歐洲板塊的分界點上,地熱資源豐富。據《科學》雜誌報道,2009年,人們試圖在Víti挖地熱井,但鑽井人員不小心刺穿了一個隱藏岩漿層。岩漿層噴出蒸汽和玻璃碎片後迅速冷卻,這個鑽孔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地熱井,隨後鑽井套管報廢。根據當時得到的資料,科學家發現岩漿不僅是液態的,而且是迴圈的,可以與下方的熔體相互作用。

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遙感影象和對火星隕石的分析表明,火星上可能曾具備豐富的水資源,而火星探測器也拍攝到了火星表面的河谷狀地貌。然而,目前火星表面並未發現液態水,科學界對此的解釋不一,而其此前火星上的水儲量也很難估計。9月20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認為,火星的大小限制了其表面水的留存。巖質行星的質量可能存在臨界值,質量高於臨界值的行星才能夠留存水,並可能孕育生命。

如何製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液體形狀?

當兩種物質結合在一起時,它們最終會進入一種被稱為熱力學平衡的穩定狀態。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與咖啡完美融合的牛奶……不過,在許多科學家心中,非平衡狀態可能是比平衡狀態更有趣的狀態。最近,芬蘭阿爾託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就想了解,當平衡狀態被擾亂時會發生什麼。他們想知道非平衡結構是否能被控制,以及可能具有什麼用處。透過實驗,研究人員利用電場使一個系統失去平衡,創造出了自然界中幾乎不可能找到的液體形狀。他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進展》雜誌上。

科學家呼籲關注肥胖相關健康問題而非減肥

在過去40年裡,全世界肥胖者增加了兩倍。與此同時,節食和減肥等行為也在激增。發表在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 iScience(《交叉科學》)上的一篇綜述文章顯示,在保持健康和降低死亡風險方面,增加體育活動和增強體質似乎比減肥更有效。作者說,採用體重中性的方法治療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也可以降低反覆節食帶來的健康風險。

研究揭示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電還原“雙通道”機理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夏川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傑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發出鉛單原子合金化的銅基催化劑(Pb1Cu),實現了CO2高活性、高選擇性還原製備甲酸鹽,並探究了該過程的理論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奈米技術》上。

溶劑極性誘導介面自組裝策略合成介孔三嗪基碳材料

近日,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課題組設計出一種溶劑極性誘導介面自組裝策略,實現多孔三嗪骨架材料的孔徑和孔結構在介觀尺度範圍內的精細調控。該研究以“A Solvent Polarity Induced Interface Self-assembly Strategy towards Mesoporous Triazine-based Carbon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2021年9月8日的Angew. Chem. Int. Ed.上。

心動訊號如何傳輸?科學家揭開結構秘密

心律不齊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於老年人群。然而,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中青年人群的患病機率也越來越大。當我們的心臟跳動時,心肌細胞的收縮與舒張依靠一種微小但卻十分精細的電訊號來控制,在細胞內部和細胞之間有著鈉、鉀、鈣等離子通道,當這些通道發生故障時,就會導致心臟不規則跳動。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發表於《細胞》的一項研究,解析了鈉通道突變體NaV1.5/QQQ處於開放狀態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抗心律不齊藥物普羅帕酮與開放狀態鈉通道的結合位點。這將為開發新的抗心律不齊藥物提供結構基礎。

科學家計算模擬重離子碰撞中產生的馬赫波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陳蔚,華中師範大學楊忠、龐龍剛,華南師範大學賀亞運以及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柯偉堯和王新年,透過計算模擬研究了重離子碰撞中由噴注誘導的馬赫波,並且引入另一種稱為二維噴注層析的技術,為捕捉擴散尾流幽靈般微弱的訊號提供了新手段。該研究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研究證實治癒耐多藥結核病有新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粵港澳呼吸系統傳染病聯合實驗研究員張天宇課題組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奧克蘭大學&奧塔哥大學教授庫克·格雷戈裡和俄羅斯科學院教授馬斯洛夫·德米特里,研究證實新藥TB47與專利過期老藥形成純口服組合,有望在4個月內治癒耐多藥結核病。相關研究9月17日線上發表於《抗微生物劑與化療》。

北京大學啟動“全球課堂”專案

北京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早稻田大學、希伯來大學、開羅大學、格拉納達大學等高校20日共同啟動北京大學“全球課堂”專案。該專案本學期選取六門課程向北京大學五所孔子學院和海外友好合作院校的學生開放,包括《中國經濟》《國際發展政策》《中國商務》《中國與非洲:全球性的相遇》《全球衛生領導力》《專業漢語》。目前共有來自36所學校的近200名學生選修了這些課程。

北理工回應科研人員投稿論文疑被抄襲:深入調查

近日,某網站上釋出了關於北京理工大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張××以署名第二作者的身份(共同一作)向arxiv上傳了一篇學術論文涉嫌抄襲的訊息,學校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依據調查結果和相關規定儘快予以處理。

清華大學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9月22日上午,清華大學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研究院將圍繞碳中和打造技術創新中心、高階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傳播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向記者透露,研究院將轉變學科單一發展的慣性,發揮學校基礎研究深厚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實現多院系多學科聯合創新,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一批碳中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述金、徐霄課題組揭示鳥類眼色多樣性的遺傳與演化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羅述金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鄒徵廷課題組合作發表論文,透過全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鑑定出決定家鴿眼色多樣性的基因 SLC2A11B,其功能缺失突變導致虹膜缺乏黃色形成白眼性狀,並在家鴿馴化過程中長期受到人工選擇。SLC2A11B 與部分鳥類藍或棕黑眼色相關,在魚類和爬行類動物參與面板顏色決定,在鳥類則經歷顯著的放鬆選擇,推測與鳥類從爬行類祖先演化過程中皮層色因羽毛遮蓋而功能冗餘相關,為理解動物色素多樣性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局校聯合科研專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資助

陝西省西安市氣象局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知,西安市氣象局和西安理工大學聯合申請的“雲宏微觀結構特徵的遙感探測方法與實驗觀測研究”專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資助。“雲宏微觀結構特徵的遙感探測方法與實驗觀測研究”專案將重點研究主被動遙感技術相結合實現雲體內溫度、溼度、風及雲滴譜的同步遙感探測方法。該專案發展以鐳射雷達為主的多遙感手段相融合的雲宏微觀參量遙感探測方法與技術,以期突破制約當前垂直尺度上雲內高時空解析度的宏微觀引數探測手段及科學觀測資料不足的瓶頸。

100億元,4個重點方向,加快推動一批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近日,《科技部辦公廳 國家開發銀行辦公室關於開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題債有關工作的通知》釋出。通知稱科技部、國家開發銀行決定共同開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題債工作,100億元,4個重點方向,加快推動一批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2021諾獎預測出爐!16名學者獲得最新一屆“引文桂冠獎”

2002 年以來,科睿唯安每年都會基於 Web of Science 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資料,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授予他們“引文桂冠獎”。這一獎項主要關注研究論文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科睿唯安旗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的分析指出,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諾獎級別。獲獎人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2021 年 10 月上旬,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投票選出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獲得者。這一年度盛典每年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預測。迄今為止,已經有 59 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今年的 16 位獲獎者中,有 9 位來自美國學術機構,3 位來自日本,其餘獲獎者則來自法國、義大利、韓國和新加坡。

中山醫院內鏡微創技術實現多個“世界首創”今獲國家科技獎

食管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周平紅教授團隊針對其內鏡微創治療難度大、風險高等問題,建立起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取代外科手術成為符合適應證患者治療的“金標準”。其中,多項內鏡新技術為世界首創。今天,相關專案《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推廣》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晁定波逝世,享年85歲

從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晁定波教授治喪小組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晁定波,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9月19日0時0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5歲。晁定波先生長期從從事幾何大地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及地球物理大地測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該領域著名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為我國橢球大地測量學、整體大地測量學、地球重力場和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二十世紀80年代致力於整體大地測量學、地球重力場理論和方法研究,匯出了四維整體大地測量重力向量觀測方程,建立了整體大地測量的虛擬點質量模型。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22

相關文章

寮國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研究者提出一個大膽猜測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報告稱,在寮國北部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為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共同關鍵特徵,可能與新冠病毒存在進化關係.這項研究為新冠病毒溯源提供了線 ...

法老科學家在寮國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同樣具有感染人類細胞的潛力

法老科學家在寮國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同樣具有感染人類細胞的潛力
北京時間9月18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Research Square>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來自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和寮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寮國北部石灰岩喀斯特的洞穴中發現的蝙蝠攜帶與SARS- ...

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與採集於寮國的菊頭蝠冠狀病毒有共同關鍵特徵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倫敦9月19日電(記者郭爽)英國<自然>雜誌的預印本平臺"研究廣場"日前登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寮國北部某些洞穴中棲息的菊頭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 ...

新研究:新冠病毒與採集於寮國的菊頭蝠冠狀病毒有共同關鍵特徵

新研究:新冠病毒與採集於寮國的菊頭蝠冠狀病毒有共同關鍵特徵
英國<自然>雜誌的預印本平臺"研究廣場"日前登載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寮國北部某些洞穴中棲息的菊頭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共同關鍵特徵,這表明自然界存在與新冠病毒密 ...

尋找“零號病例”全球疫情時間線前移 新冠病毒多地多點起源證據更多顯現

尋找“零號病例”全球疫情時間線前移 新冠病毒多地多點起源證據更多顯現
2021年9月3日,2021中國國際貿易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首鋼園醫藥館國藥集團展臺的新冠病毒模型. 視覺中國供圖 繆毒株已蔓延到全球數十個國家.視覺中國供圖 尋找"零號病例" ...

新冠病毒如何感染細胞?Delta為何這麼毒?|《自然》長文

新冠病毒如何感染細胞?Delta為何這麼毒?|《自然》長文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剖析新冠病毒的生命週期,看看它有哪些逃逸免疫系統的招數. 新冠病毒(SARS-CoV-2)有著很不一般的"糖衣"."太驚人了."Rommie A ...

深入解讀:抗擊變異的新冠病毒,有哪些藥可用?

深入解讀:抗擊變異的新冠病毒,有哪些藥可用?
除了瑞德西韋,還有哪些抗擊新冠病毒的候選小分子藥物?藥物治療的前景又如何?|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新冠疫情依然在肆虐,隨著疫苗接種覆蓋面的逐漸提升,疫情應該會得到有效遏制,但在可見的 ...

新冠病毒起源於墨江礦洞?法國新研究否認了

新冠病毒起源於墨江礦洞?法國新研究否認了
◎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據美國<環境研究>雜誌線上發表的一項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法國科學家小組否認了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雲南墨江一處礦洞的說法以及病毒從實驗室洩漏的假設.此前印度科學家提出新 ...

自然雜誌:寮國發現迄今為止與新冠病毒最為相似的近親

自然雜誌:寮國發現迄今為止與新冠病毒最為相似的近親
菊頭幅.Photo by:Daverbennett,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自然>雜誌的編輯斯姆裡蒂·馬拉帕蒂報道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來自 ...

新聞 | 我校張建革和陳莉莉等發現麻黃有效成分對野生型和突變型新冠病毒有抑制活性

新聞 | 我校張建革和陳莉莉等發現麻黃有效成分對野生型和突變型新冠病毒有抑制活性
近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林國強院士團隊張建革研究員及交叉科學研究院陳紅專教授團隊陳莉莉研究員在闡明中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物質基礎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揭示防治新冠肺炎中藥麻黃(Herba Ephe ...

廈大發現能抵禦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廣譜中和抗體和精確靶點
來源:科技日報 經歷了大量的實驗探索後,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夏寧邵教授團隊聯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找到了抵禦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株的兩株廣譜中和抗體,揭示了它們誘導病毒刺突蛋白 ...

質疑洩露新冠病毒,防護最高級別的德特里克堡到底還有哪些黑料

質疑洩露新冠病毒,防護最高級別的德特里克堡到底還有哪些黑料
最近,質疑美國德特里克堡的生物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的說法在世界流行,一時眾說紛紜,將這個神秘的實驗室推到風口浪尖. 在網路上呼籲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美國德保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您知道德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 ...

揭秘!全球第一疫情國如何輸出新冠病毒?

揭秘!全球第一疫情國如何輸出新冠病毒?
據外媒9月20日報道,美國11月初將再次改變國門開放政策.通俗一點說:只要完成美國認可疫苗的接種程式,外國人就可以來(COME). 新政策將對全球疫情防控產生什麼影響?難以預估. 當地時間2021年9 ...

美知名記者斥美媒故意推動新冠病毒“實驗室洩漏論”
新華社洛杉磯9月30日電 美國知名專欄作家.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邁克爾·希爾齊克9月28日在<洛杉磯時報>專欄中撰文,批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大西洋月刊>等美國主流媒體,在大量 ...

證實!人體免疫系統能“記住”新冠病毒一年以上

證實!人體免疫系統能“記住”新冠病毒一年以上
抵禦新冠病毒的攻擊後,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能不能"記住"? 如果能,感染一次新冠是不是有機會終身免疫.如果不能,那麼應該在多久後加強免疫-- 新冠病毒感染後人體的免疫記憶問題,始終是 ...

全球研究顯示出洗滌流程除新冠病毒的有效性1
全球研究顯示出洗滌流程除新冠病毒的有效性 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長時間爆發,使得布草.制服洗滌服務行業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關病毒在不同表面的穩定性和生存能力的資訊以及它在洗滌過程中的生存能力. 美國紡織 ...

高福: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充套件尚未結束,可被感染的已遠不僅是人類

高福: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充套件尚未結束,可被感染的已遠不僅是人類
除了人類之外,越來越多動物被發現可感染新冠.其中,水貂被發現可將變異病毒再傳回人類. 近日,題為Perspectives: COVID-19 Expands Its Territories from ...

人體免疫系統能“記住”新冠病毒1年以上
10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劉軍研究員聯合高福院士.武桂珍研究員團隊在權威期刊<臨床傳染病>上發表研究成果: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記憶能夠維持一年以上,感染後一年仍具有新冠特異性中和抗體 ...

防護服與面罩材料升級!新型多功能複合織物:可同時抵禦新冠病毒與化學毒劑

防護服與面罩材料升級!新型多功能複合織物:可同時抵禦新冠病毒與化學毒劑
美國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多功能的複合織物,它既能使生物威脅失活,例如新型冠狀病毒:也能使化學威脅失活,例如用於化學戰爭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