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美國約有650萬以上心衰患者,其中一半左右為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HFpEF)。病理生理上,HFpEF主要與左心室心肌僵硬度增加、心室-動脈耦合受損等相關。HFpEF的治療策略有限,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較高。目前,尚無治癒HFpEF的有效方案,臨床及生活中的預防策略也就尤為重要。
既往研究證實,左心室心肌僵硬始於中年,在久坐不動的工作生活方式下,即使是在自身無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隨著年齡增長,僵硬程度也會逐漸加重。而長期堅持規律運動(每週4-5天),則有助於延緩甚至逆轉這種生理上的僵硬化程序。
那麼,對於HFpEF高風險患者,運動是否也同樣有此奇效呢?
前日,美國德州大學學者發表在《Circulation》上的最新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評估了一年運動訓練對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僵硬度等的影響。
該研究的入組患者,均存在左心室肥厚(左室間隔>11 mm)且心臟生物標誌物升高(N端B型利鈉肽前體>40 pg/mL,或高敏肌鈣蛋白T>0.6 pg/mL)的臨床表徵。
研究最終完整獲取31例患者資料,包括對照組11例患者(平均年齡51歲,男性佔比55%),運動組20例患者(平均年齡54歲,男性佔比65%)。
在干預措施上,對照組每週進行3次瑜伽、平衡和力量訓練。運動組每週至少兩次30分鐘以上的強化有氧間歇訓練(走路、騎腳踏車或游泳),以及每週2-3次中等強度運動、每週1-2次運動訓練。
相比研究初始的基線期,一年後:
最大攝氧量:運動組提升了21%,從26mL/min/kg上升到31mL/min/kg,對照組無顯著變化。
左心室僵硬度:運動組的舒張末期壓力-容積關係曲線向右、向下移動,左心室心肌僵硬度從0.062降低至0.031,對照組無顯著變化。
綜上,對於左心室肥厚和心臟生物標誌物升高的射血分數保留型B期心衰患者,堅持一定強度與頻率的運動一年,可降低左心室心肌僵硬度,進而延緩心衰的發生發展、避免更多心衰相關風險事件的發生。
另外研究者還提及,當65歲後再開始適當的運動時,無論是一般老年人或是HFpEF患者,儘管也對健康有益,但心臟的老化萎縮與僵硬均已無法逆轉。
所以,堅持規律運動,越早越好,試著把運動變成如吃飯、睡覺一般的貫穿一生的日常尋常事。
參考文獻:
1. Michinari Hieda, et al. One-Year Committed Exercise Training Reverses Abnormal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B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20 Sep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