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來了,用“金錢”築起“教育壁壘”的時代退潮了,“孩子是不是勤奮好學“將由“你是不是勤奮好學的人”來決定了。
這到底是更公平,還是更不公平了?
我是一個英語補習老師,雖然政策影響了我的收入,但我也覺得更公平了,因為這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讓跟風補習的家長鬆了口氣。
原本他們是看別的孩子在補習,而被迫讓自己的孩子也去補習。比如,我見過不少小學數學就考80多分的孩子,但是父母給他們報了奧數;明明在家裡作業都不做的,依然讓他來跟我學英語。
其次,讓真正愛學習的孩子也回到他們熱愛的閱讀。
過去他們也被學校的作業、課外補習透支了所有的空餘時間,他們沒法閱讀他們感興趣的科幻小說、歷史、科普書等等。比如,我的一個學生,7年級學校段前10名,但是因為作業和補習,沒有時間閱讀他最愛的科幻小說,有時甚至都表現出厭學的狀態。
最後,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根據2020年中國農業大學的一篇論文,2017年,國內家庭上補習班平均支出5616元,佔家庭可支配收入21.6%。
在沿海城市的話,這個金額會更高,比如,以前跟我上一對一學英語的孩子,單單這一門的補習費用一年就8、9千,再加上家長接送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一門科目一年就過萬。
“雞娃”的時代結束了,先“雞自己再雞娃”的時代來了
在過去,收入低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就處於絕對的劣勢,而“雙減”之後,不能說絕對公平了,但是至少讓雙方都有了一個統一的起跑線,讓雙方比拼一下各自的家庭教育。
有人說,那教師的子女是不是佔盡了這種政策的便宜?
俞敏洪有一次對2600箇中小學老師講課,讓讀過5本非教科書類書籍的人舉手,結果只舉起來了20雙手。
實際上,就連從事教育的老師們,大部分也是不讀書的,他們比普通人多的就是教科書的那一點點知識,稍微超點綱,他們也和你一樣——不知道。
比如,我是教英語的,上課的時候,發現好多孩子在課堂學的發音是錯的,像把small發成smow的,因為他們的英語老師根本沒有系統地學過發音,也有老師教他們是說university前面的冠詞用an。
在閱讀面前,絕大多數人都在起跑線
根據《2020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20 年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 100.75 分鐘,而人均每天讀書時長卻只有20.04分鐘。
大部分人每天都是在玩遊戲、刷朋友圈,有讀書習慣的人極少。這個人均20分鐘的讀書時間,我覺得有可能把大學生讀教科書的時間也算在內了,因為據我觀察,身邊只有極個別的人會看些網路小說,正經地閱讀知識類書籍的人不會超過5%。
閱讀的習慣培養只能來自家庭
我的父母是文盲,小學都沒畢業,家裡不但沒有一本書,連報紙都沒有。
我在25歲之前,只在高三的時候,讀一本課外書——韓寒的《三重門》,因為我的作文比較差,聽說看課外書對寫作文有幫助。結果然並卵,我高考語文只有86分(2001年)。
大學畢業後,因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甚至去電腦城給人裝電腦,試用期工資1000元(2005年),而我的朋友們上班都坐辦公室。這在今天有點像:我的同學點了一個外賣,拿外賣的時候,發現送外賣的人居然是他的同學——我,這讓我的人生第一次產生了危機感。
此時,我才認識到知識的價值,然後開始閱讀,從一年10本到一年幾十本。我6年前開始自學了英語,後來業餘時間還當了英語老師。
這個月我跟女兒各自統計了暑假裡看過的書,一統計自己都嚇了一跳,原來我讀了這麼多書:
《腦與閱讀·如何學習閱讀》《時間的格局》《瘋狂動物城》英文版《小島經濟學》《牛津通識·自閉症》《寫作是門手藝》《精進寫作·如何成為一名寫作高手》《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華為飽和攻擊營銷法》《秦制兩千年·封建帝王的權力規則》《詩意的原子》《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元素週期表可以解釋一切》《思考快與慢》《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給孩子的孩子故事》《毛澤東傳》《蘇東坡傳記》《標點符號規範用法19講》《牛津通識讀本·康德》《蘇格拉底》《活著》《秒贊·文案女王20年創作》《窮查理寶典》《論證是一門學問》《微積分的力量》《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搶佔心智》《讓孩子學會寫作》《間諜學校:像間諜一樣學習》《硬核大腦:如何輕鬆成為學習高手》《衝突與懸念:銷售創作的要素》《學習高手》《哈佛長時記憶法》《變數2: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最強大腦之憶菲沖天:記憶讓一切更有價值》《邊城》《內容演算法》《讓寫文案變得簡單》《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小趨勢2》《微精通》《峰值體驗:影響使用者決策的關鍵資訊》《棉花糖實驗》《學會提問》《行為設計學:讓創意更有粘性》《李銀河說愛情》《學會寫作:自我進階的高效方法》
我下班在家的時間幾乎都在讀書,我相信我的閱讀習慣一定對我女兒的閱讀習慣的養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去逛商場吃飯等候的時間,都是各自拿出自己的kindle。
而且,一個孩子一旦熱愛閱讀,她懂的東西就越多,而知道的越多,她就發現她不知道的越多,這就是好奇心的來源。她越好奇,就越愛閱讀,家長就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天天盯著孩子做作業、看書。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開始閱讀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孩子成績不好,不愛學習,就送他去補習班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真正的治標的方法是給他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他會不知不覺地喜歡上知識,去探索未知。
當他主動去求知的時候,這時學習就會讓他的大腦產生多巴胺,他開始享受學習的過程。
所以,今天無論你年收入5萬,還是50萬,在家庭閱讀習慣的培養上,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為國內的書價實在是太便宜了,城市圖書館也到處都是,還有各種電子書會員一年才100多。
開始閱讀吧,讓孩子和自己佔盡這個時代的便宜。